读书会活动预告|读了这么多“哲普”,还是不知道“哲学圈”里在搞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哲学前沿philontier Author Philontier编辑组
编者按:
读了这么多“哲普”,怎么还是不知道哲学圈子里的人都在搞啥?
我们的“时代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困扰我们生活的一系列问题?
当代哲学家是怎么解决那些哲学史上著名的问题的?
我应该怎么理解当代哲学研究的话语?
……
或许大家多少有一些这样的疑问。
抱着这些疑问,大家可以开始关注接下来的这项宝藏活动啦!
“哲学前沿Philontier”暑期读书会马上就要开始啦!如果你也想知道当代哲学家们的研究方向,希望了解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或者对一些当代议题的哲学解释感兴趣,那么,欢迎你来参加!
Philontier诞生至今,汇聚了许多哲学领域的师友。大家虽然研究方向、兴趣领域皆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都对哲学抱有纯粹的学术热情,在从事前沿研究的同时,一起探索着“将学术下沉”的无限可能性。Philontier作为哲学学术公益平台,始终致力于哲学研究的前沿介绍与动态分享。7月23日至9月24日,哲学前沿将举办“哲学前沿Philontier暑期系列读书会”,邀请责任编辑、常驻作者等分项他们对最新哲学前沿的文章及著作进行解读与分享。
本次系列读书会共10期,涉及元哲学、形而上学、知识论、心灵哲学、行动哲学、伦理学等主题。领读人主要由哲学前沿的常驻作者、责任编辑们组成。每期由一位领读人报告一篇近些年发表的、在前沿讨论中有影响力的论文。
我们期待在暑期为大家带来一些有价值、有趣味的前沿哲学讨论。
艾若,哲学前沿philontier责任编辑,上海大学哲学系本科生。
内容简介
哲学界普遍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心智状态。这种观点认为,当我们知道某事时,我们拥有一种信念状态并表现出一些额外的非心智特征。然而,来自认知神经科学和实验哲学的最新发现提供了证据,表明大脑可以——而且常常——把知识当作它的一种心智状态。这些经验性的发现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来断定知识至少有时是一种心智状态。
这一论证的基础是神经认知对等的认识论原则(Epistemological principle of neurocognitive parity):粗略地说,如果一个特定的判断的内容反映了知识的结构,那么产生这些内容的神经认知机制也是如此。这一原则支持从大脑有时将知识当作心智状态的实证观察推论出知识至少有时是一种心智状态的认识论结论。总而言之,认识论中被广泛假定的复合的、以信念为中心的知识形而上学几乎肯定是错误的。
02相关文献
Knowledge is a mental state (at least sometimes) - Philosophical Studie
(扫码下载)
观看方式
腾讯会议
视频号直播
B站直播
04腾讯会议号
250-628-576
视频号直播
视频号同步直播
(Philontier系列读书会|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
点击预约
哔哩哔哩同步直播
直播账号:思庐哲学
(扫码一键预约)
其它精彩内容持续进行中
7月23日—9月24日,每周六晚19:30—21:00
我们不见不散!
概览:哲学前沿philontier假期系列读书会
Philontier责任编辑 上海大学哲学系
02杨银烛Philontier常驻作者03路雨桐Philontier常驻作者 昆山杜克大学哲学系04托利思庐哲学教育研究中心05张达玮Philontier常驻作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06yizhiPhilontier常驻作者07孚佑思庐哲学教育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08袁竟耕Philontier常驻作者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系09MuchunPhilontier常驻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10詹心怡Philontier常驻作者 北京大学哲学系7月23日(星期六)
Bricker, A.M. Knowledge is a mental state (at least sometimes). (2022)
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
领读人:艾若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Knowledge is a mental state (at least sometimes) - Philosophical Studies
(扫码下载)
7月30日(星期六)
Tim Bayne and Nicholas Shea.Consciousness, Concepts and Natural Kinds For ‘Understanding non-human consciousness: method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2022)
意识,概念与自然类——如何理解非人类的意识
领读人:杨银烛
时间:19:30—21:00
8月6日(星期六)
Dunn, J. Group epistemic value. (2022)
群体认知价值
领读人:路雨桐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Group epistemic value - Philosophical Studies
(扫码下载)
8月13日(星期六)
Leveringhaus, A. What's so bad about killer robots? (2018)
杀戮机器的伦理问题
领读人:托利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What's so bad about killer robots? (2018)
(扫码下载)
8月20日(星期六)
Matt Lutz. The 'Now What' Problem for error theory. (2014)
元伦理学的道德错误论
领读人:张达玮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
(1) The ‘Now What’ Problem for error theory
8月27日(星期六)
Wayne Wu. Mental Action and the Threat of Automaticity. (2013)
心灵行动与自动性的威胁
领读人:yizhi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Mental Action and the Threat of Automaticity
(扫码下载)
9月3日(星期六)
Silver, K. Group Action Without Group Minds. (2021)
无集体心灵的集体行动
领读人:孚佑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Group Action Without Group Minds
(扫码下载)
9月10日(星期六)
Jonathan Schaffer.'Trumping Preemption'. (2004)
“压胜抢断”的因果关系
领读人:袁竟耕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Trumping Preemption'. (2004)
(扫码下载)
9月17日 (星期六)
Gerhard Thonhauser. Beyond Mood and Atmosphere: a Conceptual History of the Term Stimmung. (2021)
Angelika Krebs. Stimmung: From Mood to Atmosphere. (2017)
如何理解Stimmung的内涵?
超越于心境与气氛,抑或从心境过渡到气氛
领读人:Muchun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
(1)Beyond Mood and Atmosphere: a Conceptual History of the Term Stimmung
(2)Stimmung: From Mood to Atmosphere
(扫码下载)
9月24日(星期六)
Lukas J. Meier. Can thought experiments solve problems of personal identity? (2022)
思想实验能解决个人同一性问题吗?
领读人:詹心怡
时间:19:30—21:00
相关文献:Can thought experiments solve problems of personal identity?
(扫码下载)
由于疫情等原因,此次系列读书会全部采用线上形式,敬请参与!
读书会简介将于后续通过“哲学前沿philontier”公众号推送,欢迎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