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神分析批判MBTI——INTP等荒诞的人格规训中止了主体进一步理解自身和他者的可能

思庐哲学 2022-1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后现代主义哲学 Author 阿月

者 王无



笔名阿月,微信公众号后现代主义哲学主编。
本文来自「思庐哲学×百大up主计划」创作者投稿。
「思庐哲学×百大up主计划」已正式启动。思庐为各位创作者提供支持,一起做有趣的、出圈的哲学
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将携手共进,让哲学真正地属于所有人。
在今天诸多流于庸俗的泛精神分析话语之中,把所有人分成十六种人格的MBTI可谓是最火爆同时也是最荒诞的理论系统,其所有的实践应用都被放置在交友、婚恋、职场和朋友圈自我展示等社交场景,那正因为它就是一种效率奇高的筛选工具,具有可以把人快速分门别类的功能,因此,一方面来说,MBTI的规训令主体先在地具有了一个表征它存在与活动的支配性构造,压抑了主体生存中自发性的话语与无意识表达;在另一方面,它又将主体结构化和对象化到一个系统的十六分之一的不经由反思就足以达到的安全的辖域区间之内,中止了主体进一步严肃地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可能。


但同时反过来讲,MBTI对人群的划分又在根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个ENTP的辩论家人格已经被MBTI系统预设了他总是按照辩论家的形式来和世界发生关系,那这必然意味着辩论家对MBTI这个大系统本身的理解就先在地带入了辩论家式人格的染污,就像民族主义者总是认为国际主义是犹太民族拆解我们民族的把戏那样,因为这里的国际主义必须被解释成一种民族主义之下的阴谋才能够被民族主义者所理解。

即便退一万步说MBTI系统是纯粹正确的绝对真理,全世界人就是可以被划分成这十六种人格,这个基础预设也反而只能证明任何一种人格在使用自己的理性去理解MBTI整体系统的时候都仅能理解到其十六分之一的真理性构造,因此显而易见,任何人对MBTI的言述都是完全非法的,因为他早就已经有了一个自带十六种可能的偏见的先提在那里预设着才能支撑起他对MBTI整体的把握,如果MBTI是绝对真理就代表着任何一个人的一切言语与反思都处于MBTI之内而永远无法企及这个系统之外,那么他又怎么能从一个自己杜撰出来的自带自己人格偏见的伪外部反过来确认MBTI对他的划分是正确的呢?

将MBTI摆在辩证的位置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我们将它摆在它自己宣称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位置上似乎同样容易令人感到困惑,MBTI和最基本的精神分析原则都具有根本上无法调和的矛盾——精神分析认为每个人都和任何人不一样,而MBTI却生产出十六种主体的构型(它们是平面化的、单线程的、僵死的和非拓扑学的)将主体分门别类到十六个辖域之内;精神分析提倡主体以自己自为的话语来讲解属于自己的叙事,而MBTI却根本上于一个外部的位置将主体嵌套进它对形式的规定性里去。


以及,精神分析临床根本性的移情活动(转移的不止是情,所以移情只是转移的一种,但我认为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更是同MBTI理论有着最直接的冲突,移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情感,后者全都是有主的,爱珠宝的时候金钱是主,爱帅哥美女的时候颜值是主,爱自己十万加点击量文章的时候名声是主,但在分析关系的移情里,分析家通过将自己大他者的位置彻底悬置起来,完全承认了来访本身的话语生产机制和主体性位置,这样的先提之下,移情才能被还给来访者,成为一种没有主的情感,一种纯粹的情感,一种可以将一切外界强加的符号学系统的效力彻底撕毁的情感,在这里,MBTI恰恰只是那典型的有待于被移情所粉碎的符号学装置,在消解了它对主体的凝视和规训之后,我们才可以说,穿越幻想是为了更好的幻想,颠覆现实是为了重整其现实。

当然,本文并不会通过精神分析现有的理论(如主体必然是分裂的,主体的真相是主体自身无法企及之地等)从外部以侵入、书写和强加的暴政形式来攻击MBTI,强制性地要求它的话语和伦理同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在任何层面保持从属,而是要开头三段一般,反过来借助MBTI理论内部的荒谬、不可能与不一致性来揭示和解开MBTI话语结构自身的根本性僵局,呈现它如何站在一个最荒诞的外部位置以最暴力的割裂将主体不断异化为他者,实际上,这才是一种更具精神分析风格的批判形式。

通常来说,任何普遍性的建构之外一定要有一个独立于整个普遍性涵盖范畴的外部的视角才能确证其普遍性的合法存在,比如当“人民”这个概念将自己的含义把握为具有普遍性的“全体人民”的时候,他的使用者希特勒恰恰是为了将安那其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性恋者、犹太人和其他所谓的劣等民族排斥在“全体人民”之外,换言之,正是作为主权者的言说主体每一次站在外部对“人民”这个概念的裁决式引述不断将真正的人民的肉身排除在作为普遍概念的人民之外,于此构成一个总是内含着例外和排除的普遍性概念的基本的应用范式。

当然,MBTI系统没有历史,不会在诸集体之间建构某种仇恨并仅能以此凝聚自身,从这点来说依靠MBTI系统区分集体确实比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都更有道理,它通过理性分裂而不是疯癫排除的方式为主体划定身份归属,运转其统筹之下的四个对子将主体分门别类,它们分别是外倾与内倾、实感与直觉、思维与情感、判断与知觉,四大二元对立的结构以某种分裂的裁断令主体在四次选择中对自己进行四次对半切割,并将最终剩下的十六分之一的那个被切到无可再分的剩余把握为我自己。

可见,对一个信奉MBTI的人来说,除了我之外的其他十五种人格其实一个个的都是被我之主体分割出去的本属于自我的一部分,恰恰是十五种自我的潜能和唯一不可能的自我的剩余组成了他对MBTI的整体性推断。在现实的维度里我们不难发现MBTI所裁定的人格集体之间罕有歧视现象的显现,因为本质上“十六种人格都是我”的MBTI确实迫使主体达到了一个“全世界人民在我剩余的潜能之内而我亦在全世界人民剩余的潜能之内”的精神境界,就增进理解和消除仇恨而言,该叙事确实远比民族主义话语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

但实际上,MBTI的四大二元对立结构一个也不可能成立,比如在内倾和外倾组成的对子里,所谓的内作为一个此在,实则正是一个被组织化后的外,一个拥有着某种被中心化进程的外部符号秩序的建构物,而外本质上又无非是一个主体的投射,是一个被对象化和外部化的内,一个被主体自带的分裂进程所抛射出去的主体自己将自己客体化的结果,换言之,内倾和外倾的对子并不能真正从两个方面构成两种主体,反而是暴露出两个方面构成了主体可能的失败,它那个作为例外支撑着十六种人格模型的叙事平面,就是它自身最深层的结构性意识形态僵局。

MBTI试图将全世界每一个个体完全地囊括,并没有给出任何例外和排除的位置,那么其本身必然是不健全的——没有任何东西被抛出也就意味着全部东西都被抛出。MBTI系统迫使主体从四个对子建构的差异里把握到作为纯粹形式的自我,在四次巨大的断裂式切割之中,主体只剩下了十五个被隔断的不可能的潜能和一个无可再分的不可能的剩余,可以说认可MBTI的主体就只剩下了规训和辖域化的空间本身,它整个意识形态正是将自身建立在对整个能动的、可能主体的全然的排除之上的。


这种看似稳定的自我人格构成恰恰只是一种纯粹回溯性的不可能的架空幻想,因为一方面MBTI理论没有给主体的能动性留下任何真正的生存空间,它消除和抹杀着主体,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借助主体本身的能动性强迫主体自己把自己把握为一个人格结构—— 在MBTI剩下的三个对子里,主体不可能真正通过实感与直觉、思维与情感、判断与知觉这三个对子六个名词里找到独属于他体内的三个(比如根据他自己的实感、情感和知觉)去理解MBTI理论并反过来判断他到底属于哪三个词语,这里已经构成了一个永远无解的循环的悖论。

因此,主体恰恰仅能通过那个超越了全部的十六种人格形式的真正位于整个MBTI系统外部的不可能的“能动主体”的超越性的在场,才能生成这个“能动主体”于MBTI系统外部窥探MBTI系统之内,再对主体自己进行反向规训、切割和定位的强迫与回溯性建构,这里我们当然可以这样说,MBTI系统内部没有任何能够被主体感知的顺滑的空间,反而处处都是阻碍、困顿和僵局,所谓真正能动的主体恰恰只是一个用完即弃的被抛出的剩余和残渣,无法支撑、存在或寄居于这个架空性的符号系统的任何维度,后者所能容纳的也只有空洞的符号、对人格的规训和纯粹建构性的精神错乱般的集体归属——知道了,原来我是ENTP,ENTP们在此集合!


来源:“后现代主义哲学”

采编:槐序
排版:初尧
审核:云谲
美工/VI:小周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哲学前沿philontier”!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