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流诗人,写下一首一流边塞诗,怨气十足却备受好评
边塞诗派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们的创作内容主要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
唐朝幅员辽阔,军威正盛,连万里之外的西域都是囊中之物。唐朝的文人除了科举入仕这条路之外,还可以参军入伍,军功入仕这个选择。这些读书人在边疆的亲身经历,用一首首诗歌记录下来,促成了边塞诗的繁荣。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边塞诗达到两千多首,千古名篇那更是信手拈来,可谓是后无来者。毕竟你要疆域面积大幅度缩水的,连燕云十八州、河湟故地都未曾拥有过的赵宋文人,去写大漠孤烟、打马天山的边塞诗词,那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唐代边塞诗大神还是属于盛唐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那些人,随便一首作品发出,就是爆文的存在。但其实边塞诗从初唐到晚唐,几乎都有诗人投稿,也常有名作刷屏。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首边塞诗《征人怨》,就是大历年间一个诗人柳中庸所写。虽然作者不是很知名,在唐朝诗人排行榜算个二流诗人,但这首诗却写得非常不错,还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得以千古流传。
-诗文赏析-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
金河:即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用以喻征战之事。
三春:此处为暮春。
青冢:王昭君的坟墓,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在今呼和浩特市之南,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
作者柳中庸,《全唐诗》中只收录他13首诗,中庸是他的字,他名字叫柳淡,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但他有个侄子就比较有名了,就是中唐诗人柳宗元。
柳中庸是大历年间的进士,结交好友多是超俗脱尘之人,如陆羽、皎然,还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
柳中庸诗歌以边塞诗为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描写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征人的怨恨之情的七绝《征人怨》。
顾名思义,这首诗“怨”是基本基调,四句都是围绕一个“怨”字而展开的。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一年又一年,部队在金河与玉门关之间来回奔波,日复一日,部队的战士们都是骑着战马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河西走廊的掌控力远远不如往日,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多次侵扰大唐西北边境地区,守边将士只能长期戍守当地,轮值漫长的军士们的战争生活是非常紧张、单调、凄苦的。
诗人用“岁岁”与“朝朝”相对,“金河复玉关”和“马策与刀环”并举,将战争的枯燥、频繁、单调、凄苦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谁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心里肯定少不了埋怨。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如果紧张的战争生活还不能够表现戍边生活的苦,那一年到头面对的只有那肃杀萧条的景象,就令人感到厌烦了。
即便是到了暮春时节,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满目所见,只有白雪覆盖着青冢,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环绕着黑山奔腾而去的荒凉景色,却不见丝毫“春色”。
每天睁开眼,日复一日近看白雪青冢,远看黑山黄河这样的苦寒荒凉景色,心里哪能没有怨气。
残酷的生死战场,单调的军旅生活,荒凉萧瑟的边塞,还有那思乡念家的心情,都是征人“怨”来源。全诗四句四景,不见一个“怨”字,但放在征人这个角色上,读完却感觉怨气无处不在,这就是柳中庸的这首诗的巧妙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语言运用方面也是历来称赞之处。诗中无论是对仗、颜色还有数字都非常讲究,使诗歌含义深远的同时又富于色泽音韵之美,不愧是优秀边塞名作。
-END-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文章阅读:
这首《虞美人》惊艳世人千年,作者是位状元,陷害苏轼被骂了千年
南北朝的一首小诗,构思精巧,富有情趣,表达对朋友最诚挚的祝福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