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他曾“开膛藏书”,仅仅四首诗存世,其中一首家喻户晓
每天诗词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诗句是出自宋代苏轼的一首诗,意思是胸中有学问的人气质都会不一样。
这句诗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但“腹藏诗书”,就是有人被刨开肚子,再把书藏胸中,然后那人因此才华横溢、扬名天下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大家应该没有听过。
据说在唐朝时期,有一位从小家境贫寒的少年,以走街串巷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他手艺高超,在街坊邻居里小有名气,人们都称他为“胡钉铰”。
本来日子是这样简单而平凡的过,但自从有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来到“胡钉铰”的家中后,一切都变了。
少年“胡钉铰”见有客上门,连忙准备上去招呼,不料老人说时迟,那时快直奔“胡钉铰”而去,并且不由分说地剖开他的胸膛,将一卷书藏入“胡钉铰”胸腹里,不等他反应过来又替他缝合了伤口,随即翩然离去。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胡钉铰”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已经结束了,但自己身上却无半点不适,只是自此以后自己能出口成章,落笔写诗了。
这个“胸藏诗书”的故事也就慢慢的在当地流传开来,都说那个老人是个神仙。
当然这肯定不是真的,我也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我们就当是个传说,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是因为长风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诗和此有关。
“开膛破肚放诗书”故事虽然不必当真,但“胡钉铰”这个人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就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根据书本记载,胡令能是河南人,少年时家境贫寒,确实也是以替人修补锅碗瓢盆为生,所以没写诗前百姓还是叫他“胡钉铰”。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犯迷糊,修锅匠“胡钉铰”、诗人胡令能是谁呀?还是没有印象。
这也不奇怪,相对于诗史上出镜率比较高的那些著名诗人,胡令能确实没有很大名气。作为诗人,《全唐诗》几万首诗歌中,他的作品才少少四首,很多人没读过也正常。
但这四首诗其中有一首,我一说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太经典了,而且年年入选教科书,几乎人人都会背,典型的诗比人红。这首诗就是小学必背古诗词之一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这首诗讲述的是作者胡令能有天到一处村庄访友,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迷路了,看见池塘边钓鱼儿童向其问路的故事。
简单翻译一下:池塘边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他侧身坐在一处青苔上,身边的绿草这映着他小小的身影。听到路边行人走过来问路,他老远就招摇着小手,不敢大声应答,唯恐水下的鱼儿被声音吓跑。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诗的前两句点题,交代了人物形象和地点事件,讲小儿在垂钓。什么样的小儿,是蓬头稚子。这里的“蓬头”虽是指头发凌乱,但却不是为了贬低孩子,而是为了突出农村小孩的随性、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小儿在干嘛呢?原来是在学垂钓。这里的“学”字,算是“诗眼”了,因为刚学所以对此非常认真,注意力都在钓鱼上面,所以他才会随意“侧坐”。坐在哪里呢?坐在莓苔绿草之处。莓苔这种植物一般是长在阴凉之处,而且没有人踩的地方,这里也侧面写出这个钓鱼的位置比较偏僻,所以诗人才会迷路需要问路。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接下来这两句就是动作和心理描写。当诗人迷路后看见小儿,肯定会上去问路的,这就发生了下面的事。路人问路,小孩摇摇招手,示意了一下,表示我在钓鱼,怕出声会惊扰吓跑鱼儿。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表达小孩机智和认真的一面。
诗作到这里就结束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诗词的魅力,在有限的文字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孩“招手”后发生的事诗人并没有交代,但从这首诗整体看来,包括对小孩的描述都可以看出诗人心情还是不错的,应该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首诗中短短四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去描写,一切都很简单通俗,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特别是把初学垂钓的儿童刻画的非常到位,专注认真、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怪不得后人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评价此诗:此写儿童情态亦自生动。
就是这样一首千古名篇,竟然出自一个平平凡凡的修锅匠手中,真是英雄不问出处,腹有诗书能当师傅。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