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鼓励好友的一首诗,看似写景,却哲理深厚,句句抚慰人心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人活一世,有顺有逆,有起有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是理想的生活,现实大多是在无数遍希望和失望中度过。


人这一生,需要面对太多一地鸡毛的情况。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手足无措、慌慌张张。


但有人却有那治愈生活的力量,而这力量,有的来源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有的来源于他人的安慰和鼓励。




苏轼,就拥有这种治愈生活的力量,即使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他仍然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有“万里归来颜愈少”的从容,有“诗酒趁年华”的满足。


不仅如此,他还能不断地影响他人,把这种强大力量传递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元丰八年(1085年),经历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重新被召回朝,但朝中一派乌烟瘴气。新党旧党只顾自身利益罔顾朝纲、相互侵轧。苏轼为国为民谏言敢争,在朝中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能再度自求外调,于是在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


苏轼在杭州烦恼少了很多,过得很惬意,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堤就是这时候建成。



苏轼也遇到了很多朋友,58岁的刘景文也是其中一位。


刘景文是边境名将刘平的子嗣,在宋朝重文轻武,所以武将的待遇非常低,刘景文虽然为英雄后代,才德兼备,可58岁了,一直得不到升迁。


苏轼交友广泛,无论是儒释道兵的人都能和他成为好朋友。刘景文的谈吐修养,梦想抱负深深吸引着苏轼,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苏轼深感的刘的遭遇,同时也积极向朝廷推举,希望刘景文能够得到重用,并且写下了一首诗安慰勉励刘景文,希望他他珍惜年华,不屈不挠的昂扬前行。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来写景,选取荷、菊这两个最能代表夏、秋的花,抓住荷尽、菊残来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重点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描绘出一幅虽然是荷凋菊残的初冬之景,但仍有菊枝傲立霜寒。


这两句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以及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的同时,不难看出是用来比喻好友刘景文,颂扬他孤高傲世的品格。


在描述完初冬的景象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这是苏轼在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一年中最好的风光,最好的时候,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初冬时节啊!




后两句诗人借景,有感而发,达到赠诗的目的。冬天虽然萧瑟冷落,没有春天那生机勃勃,但此时正是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时候,收获的喜悦,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所以一年之中美好的景色朋友一定要要记住,正是此时橙黄橘绿之时。


诗人这样写,是在安慰朋友,我们要珍惜晚年的光阴,此时我们像傲雪寒梅一样,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不论在任何情况之下,心中都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精神,切莫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这首诗写景部分,前两句的破败凄清,后两句却转到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世界,可谓神来之笔。



作为劝勉诗,苏轼没有生搬硬套的大道理,却句句打动人心,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自然界的实例来开导朋友,希望朋友摆脱颓废的境地,振作起来,这是极为难得的。


后来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得到小小升迁,不料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


不过苏轼赠他的这首诗被永远地流传下来,甚至被选入了语文课本,成为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


诗中的道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而刘景文这个名字也达到了人人传诵的程度,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唐诗,不是出自李白杜甫,而是这首千古名篇
这些诗词,每念一遍都让人喉间哽咽,久久不能释怀
秦观风格独特的一首词,有声有色,句句写景,美得让人心醉

每天诗词猎奇,点个关注可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