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韦应物最经典的一首诗,短短4句,火了1200年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3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韦应物这个人,他的前半生是赫赫有名的浪荡子,后半生却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大诗人。

韦应物出身于关中望族”长安韦杜“中韦家,他的家族在唐代有着巨大的政zhi影响力。

韦应物和唐代很多著名诗人祖上旺过,但自身这一代落魄的情形不一样,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家族会给他安排一切,他只管纨绔就行。

从记事起韦应物就无忧无虑,整日放荡不羁,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读书写字之事更是毫无兴趣。

十五岁那年,在家族的安排下,韦应物出任了宫廷三卫郎将一职。这个职位是唐玄宗的近侍,这一下他更加纸醉金迷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长安相继沦陷,唐玄宗仓皇出逃,打碎了韦应物的金饭碗,也彻底将他打醒了。

韦家遭受重创,韦应物一度过上了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而且以前那些奉承、依靠他的人,都落井下石、伺机报复,让他深深感受现实的残酷。

绝不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浑浑噩噩,幡然醒悟的他下定决心改邪归正,努力学习。

浪子回头金不换,一番苦读之后,他竟然学有所成,后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名门子弟的身份投身仕途。

他从洛阳丞这一基层职位起步,一路升迁至尚书比部员外郎等职位;因他在苏州刺史的任上离世,后世尊称其为韦苏州。

千帆历经,韦应物见过太多沧桑世事,人事沉浮,中年之后的他彻底告别了年少时的狂放,心境变得更加恬淡和悲悯。

他的这些变化,从他创作的诗歌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韦应物以诗人身份入世时,盛唐那些璀璨的诗人已然凋零,安史之乱的阴霾依旧笼罩在每个人头上,即便是有名的“大历十才子”,笔下的诗歌也整体透出一股凄清、寂冷的韵味。

韦应物却与众不同,他的诗歌除了流淌着对国家安危、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之外,还流露出陶渊明般幽静淡雅、隐逸的宁静,使得他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而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首诗情画意的《滁州西涧》,短短4句,火了1200年。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公元783年暮春,时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独自到滁州城外散心漫步,来到一处山涧时,有感于幽深寂静的画面,写下了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幽深的树丛中还传来了黄莺在啼鸣。

诗的前两句,韦应物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春天的自然之景。

幽草长在涧边,我们把”独“字单拎出来,表示他是独自一人来到这个环境中,奠定了整首诗安静寂寥的基调;

而独字和怜字联系起来,又表示了他的主观意识,是唯独喜爱这个环境,喜欢水边的青草,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的向往。

而第二句黄鹂一出来,它躲在树上鸣叫,一个”深“字一出来,反而动中带静,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的宁静悠远。

这两句联系起来,读来给人呈现出一种有上有下,有远有近的层次感,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环境清幽的暮春景致。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傍晚时春雨倏忽而至,水势变得湍急起来,早就没人了荒野渡口,一条小船摇摇晃晃的横向江心。

“带”字是拟人化,似乎在说这雨和春潮仿佛是提前商量了,所以才这个傍晚一起涌过来;

”急”字将春潮和春雨的动态感写了出来,可即使是这样,那水里的小舟却能自顾自的横在江心,一方面是动态的”急“,另一方面是静态的”横“,这里很好地体现出了动静之间的平衡感。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取决于“自”字,“自”字带着一种自在自得、自然而然的意思。

而这正是诗人内心所要追求的精神境界,这整首诗也是他内心的表达,远离世间喧嚣,过得淡然悠远、自的自在。

韦应物短短的28个字,创造出一种极致的美感,那意境之美,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不朽的经典之作。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白居易酒后写下一首禅诗,三言两语就道出了人生真谛,温暖了人心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仅22字响彻千古,迄今传唱不衰

他一生只写一首诗,却是传唱千年的经典作品,成功入选唐诗三百首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