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KED Travel:「可持续旅行」是去消化目的地,而不是去消费目的地
8月,禾希有物以「夏日环保出行」作为月度美好生活提案发起讨论。
我们采访了倡导「可持续旅行」的社会企业 imPACKED Travel,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旅行中更好地在意地球、关心人类,给自己和目的地带去正向的影响力。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可持续旅行」就是环境保护,比如不在旅游景点乱丢垃圾、保护动植物等,但 imPACKED Travel 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一方面,还包括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个人体验的可持续。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可持续旅行」?它的意义是什么? imPACKED Travel 正在做些什么?作为游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在本次采访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01.
Hello Yang 请介绍你自己,以及你在 imPACKED Travel 担任的角色。
Yang:
我是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加入 imPACKED Travel 的,目前也在一家环保 NGO 里做海洋保护的工作。我自身的属性很多元,vegan、环保主义、猫奴、鲸类爱好者、海洋科学背景,等等,平常喜欢探索自己的边界,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02.
为什么会加入 imPACKED Travel?
Yang:
我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 imPACKED Travel 在招募志愿者,觉得还挺有意思。因为我很喜欢旅行,也比较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之前没有接触过「可持续旅行」这个概念,它对我来说非常新颖。
另外我对科普这个岗位也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平常就比较关注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也希望在 imPACKED Travel 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后来面试的时候和 Dani 聊了一下,觉得我和 imPACKED Travel 的三观非常契合,也好奇自己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就开始了这个比我目前工作时间还长的志愿之旅。
北京志愿者线下欢乐面基
03.
imPACKED Travel 倡导的「可持续旅行」是什么,它的「可持续」体现在哪些方面,与传统旅行方式有什么区别?
Yang:
imPACKED Travel 倡导的「可持续旅行」包含了环境、社会、经济几方面。
可持续旅行趣味科普
环境方面涉及动物保护,比如观鲸旅行、动物保护区里的旅行、关注动物福利。另外就是低碳出行,比如做低碳飞行研究或者倡导素食,这也是个人对减碳减排的贡献。我们也会倡导旅行中的「零废弃」,减少个人因旅行对环境造成的负担,比如关注旅行中瓶装水问题,倡导大家自己带水杯而不是依赖瓶装水的便利。
可持续打包示例图
社会经济方面会关注旅行对目的地带来什么样影响,比如旅行慈善、无障碍旅游、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等话题。
imPACKED Travel 倡导的「可持续旅行」是去消化目的地,而不是去消费目的地。对目的地有深入的了解、跟当地平等交流、关注旅行对当地人的影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行,两三天的行程去景点打卡,以一个过客的形式去体验。
比如我们之前科普过的「旅游收入漏损」,就是说你花在旅行上的钱,只有少部分进入当地人的口袋里。我们会关注怎么把旅行的收益更多用于支持当地的环境、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自己带去更深度的体验。
04.
实现「可持续旅行」(或者说解决不可持续旅行),imPACKED Travel 正在做些什么?
Yang:
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三块:公众教育、行动工具和行业咨询。
公众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imPACKED Travel 有一个科普团队,通过日常选题做公众科普,一方面通过共创、社群交流的方式让科普内容更年轻化,另一方面也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资料搜集来保证专业度。我们也通过播客采访可持续领域的先行者或旅游行业的先行者,也有类似工作坊、物物交换、观影会等线下活动。
《烈人行动》纪录片观影@深圳
Yang在交换派对上用一个灯光渔船的灯泡换来的鲨鱼牙标本
行动工具主要体现在我们有一款小程序叫 imPACKED Go,为用户提供我们认可的可持续地点,比如城市里的二手书店、二手商店、支持公平贸易的商店或者是素食餐厅等。
禾希有物是 imPACKED Go 第一批城市向善去处
前两个主要关注 C 端,行业咨询更偏向旅游行业 B 端,我们希望为这个行业提供可持续旅行的咨询和服务,这个目前还在探索当中,也想寻求一些 NGO 或组织合作,一起为这个行业做一些改变。
05.
目前正在做的这些事情对你个人有怎样的影响?
Yang:
首先是通过科普工作,我更深入了解到一些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
比如我之前做过一个观鲸旅行的行业研究,发现这个行业对鲸类是可能造成很大伤害的,但如果我们有一个行业的标准,或者共同遵守一个可持续的规范,那对鲸类的保护是有很大贡献的。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邀请一些科学家或志愿者为公众科普鲸类保护的相关知识和观点,来推动公众意识的提升。这个也是我当时发现原来旅行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正向效应。
另外对我个人也是大量吸收干货的机会,无论是我自己的调研还是其他小伙伴的内容我都会看,我们会在文章中抛出问题、剖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也会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06.
你个人会如何开始一次可持续旅行,有哪些具体行动跟大家分享吗?
Yang:
首先是确定目的地。因为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在 imPACKED Go 里面找小众的地点(有避雷保证),还有 imPACKED Travel 推荐过的旅行目的地,比如一些非遗手工艺的乡村就非常吸引我。
其次是打包。因为考虑到吃饭喝水可能会在路上产生一次性垃圾,所以便携餐具和杯子是我背包里的固定配置。另外,我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地来准备物品,比如去海滩要准备防晒用品,我会更倾向于带帽子、防晒衣这类物理防晒,而不是可能会伤害珊瑚的化学防晒霜。
交通工具是在旅行中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有时候飞机旅行不可避免,那我们怎么去减少个人旅行的碳排放?我会在当地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打的。
受到 imPACKED Travel 团队的影响,我开始关注旅行和当地人文的关系,会留意旅行地那些散发爱和温度的地方。比如之前在海口旅行的时候,约了海口烈人一起去了一个关注儿童成长的社区空间——无墙幼儿园,「园长」唐老师希望社区的孩子在这里能得到有更多的陪伴,共同健康成长。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
最初因为「月亮」的画展而找到©无墙幼儿园
海口「二手时间」二手书店
可持续旅行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能提升旅行的层次,也与当地人有更深入的交流,这是我觉得非常棒的。
07.
据你了解,这两年的疫情是否给人们的旅行观念和行为带来改变,「可持续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什么不一样的影响或意义?
Yang:
我觉得肯定是有的。首先因为疫情不能出国,大家开始探索国内景点,这也是国内旅行行业的机遇。
也因为疫情影响,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例子,国外因为疫情观鲸活动减少了,人们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减少,这个地方的鲸类变多了,鲸鱼也更敢到近岸的地方活动。我一个在秘鲁动物保护区工作的朋友也跟我说,因为人流量的减少,当地的鸟类变多了,生物多样性开始恢复。
从从业者角度上来看,疫情让大家更加倡导「可持续旅行」的理念,认识到危机并对周边的环境有了思考之后,人们会思考如何在生活、旅行方式上做出更可持续的转变。
而一些原本过度依靠旅游业的地方,比如意大利威尼斯,也会去思考当地的产业结构。当旅游业无法继续,城市靠什么发展?是否能引入一些科研机构或创新企业,来改变原本失衡的城市产业结构?
「可持续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更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大家会去呼吁旅行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也会思考更多,如何既满足我们的旅行需求,又让可持续加持去做一些改变。
08.
在我们8月的「夏日环保出行」讨论中,大家都很关心有哪些能在旅途中使用的可持续好物,可以推荐你最喜欢的3款吗?
Yang:
吃方面就是打包袋、可折叠硅胶餐盒、自带杯、餐具,和环保吸管,然后用一个小袋子收纳,用的时候一起拿出来。
日常用品会带自己的牙刷、牙膏片和毛巾。
09.
听说 Yang 日常生活中是一个100%的可持续生活践行者,请跟大家分享践行可持续生活的经验。
Yang:
啊,其实不是100%啦,我觉得100%肯定做不到,但是以100%来要求自己吧。
首先吃饭这方面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也会极力推荐和朋友一起去素食餐厅吃饭。
出行上是比较常见的经验,比如乘坐公交、减少打车。
我的大部分衣服都是二手商店淘来,或者是物物交换市集换来的。因为之前一直有关注服装行业,新衣服生产过程其实有很大严重的污染问题存在,所以逐渐也在减少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
平时也逐渐向零废靠拢,洗发水沐浴露可以自带瓶子去市集散打,肥皂也可以直接买不用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
我也不点外卖,比较难以接受外卖带来的大量一次性垃圾。
10.
推荐一个你身边正在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伙伴给我们吧。(或推荐一个你很关注/喜欢的可持续倡导者)
Yang:
The Bulk House 创始人 Carrie,她一直都是我的榜样。之前去零浪费商店跟她聊天,当时就感觉她说起零废弃理念、在做的事情的时候,眼睛里是在放光的,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女生。
本期采访是否让你对「可持续旅行」有更多了解,跟我们聊聊你的想法和行动吧。
别忘了加入可持续社群,与小伙伴一起探讨。
扫码添加Hohii入群
本月的「最佳互动者」将在月底选出,记得在文章底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