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50周年, 一场阴差阳错的影史传奇
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仍然需要面对一堆破事,突然发觉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没那么失败。
撰文 | 我爱罗宾
编辑 | 王迟到
运营 | 昕雨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纽约举行首映礼,黑帮片类型被从此改写。黑帮电影不再只是打打杀杀,看过《教父》的黑帮们也都开始跟着学文明用语。
电影上映后赚得盆满钵满,在第二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以10提3中的成绩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教父》剧照
五十年过去,经典荣光未褪色,《教父》依然影响着后世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
观众永远热衷揭秘,如此伟大的作品背后,是否也有着神乎其神的幕后故事?
事实上,《教父》诞生途中的每件事看起来都离成功很遥远,甚至糟糕得离谱。但这一系列狼狈不堪的曲折却意外地拼凑出了影史之巅的传奇。
为了还债写小说
成功学可能会这样描述《教父》的原著作者马里奥·普佐:他是美国以写西西里黑手党而闻名的作家,但早年并不顺利,最初的两部小说以失败告终,家人对他失望至极但他初衷不改笔耕不辍,在艰难的经济条件下完成《教父》,最终成为一代畅销书作家。
同《教父》开场殡仪馆老板波纳塞拉口中的“美国梦”一样虚无,马里奥·普佐写下《教父》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热爱,而是钱。
1965年,45岁的马里奥·普佐除了两本滞销书外,还有两万美元的赌债。
奥斯卡现场,《教父》上映50周年致敬。
为了还债,普佐尝试写了名为《黑手党》的小说大纲,《黑手党》即《教父》的前身。而选择这个题材,除了他的意大利移民身份之外,更多是为了让小说商业化一些,更容易卖钱。
刚写完10页小说大纲,普佐就着急变现,投了8位出版商但全部被拒。在身无分文的绝境下,他不顾经纪人反对,将故事改编权以1.25万美元的价格贱卖给了派拉蒙影业公司。
在后续写书期间,派拉蒙还特意定期给普佐送面包,就为了防止他在完成作品之前饿死。
小说出版后,派拉蒙还想拉着普佐进行剧本改编。普佐直接把书摔在地上,说他写《教父》只是为了赚钱去写其他小说,根本不想再读《教父》第二遍。
派拉蒙就这么看好《教父》?也不是。派拉蒙买下普佐的小说改编权无非是一次单纯的商业抄底。
60年代,好莱坞进入影视寒冬,各大制片厂都急于寻求突破。派拉蒙开始尝试拍摄黑帮题材的作品,并在60年代末投资了大制作《天伦劫》。影片由《柏林谍影》的导演马丁·里特执导,加上天皇巨星柯克·道格拉斯主演,所有人都对影片抱以很高的期待。然而影片上映后口碑票房双双失利,黑帮题材让派拉蒙栽了跟头,于是《教父》的改编也被束之高阁。
《教父》剧照
但意外的是,《教父》的小说又突然开始走红,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停留了67周,当时卖得过它的只有《圣经》。
普佐想要坐地起价,单方面毁约,派拉蒙这才坐不住了,宣布立即对小说进行电影化。普佐不仅额外拿到了8万美金的正式改编权益,还成功坐进派拉蒙的办公室,从此享受随时随地的免费苏打水,这是来自地狱厨房的他从未经历过的幸福时刻。
可是连宣布将《教父》拍成电影都有反对的声音。
意裔美国人公民权利联盟表示强烈抗议,认为原著小说对意大利移民太过“刻板印象”,担心其他族裔人群会以为意大利人都是黑手党。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这些人破防了。
有趣的是,意裔美国人公民权利联盟对电影的反对不是据理力争,而是采用了传统的黑手党方式进行威胁恐吓,甚至用猎枪打碎了制片人阿尔伯特·S·拉迪的车窗,还给派拉蒙的总部送去炸弹威胁。
矛盾不断升级也没有一个特别圆满的解决方式。谈判破裂,派拉蒙说爱谁谁吧,《教父》按期开机!
最后意裔美国人公民权利联盟没有被邀请参加电影首映礼,而《教父》这部描绘意大利黑手党的电影,从头到尾也没提过一句Mafia(黑手党)。
《教父》剧照
连续被12位导演拒绝
开机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确定导演,但因为种种原因,《教父》被大大小小12位导演连续拒绝。
其中一名拒绝者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刻薄的批评,认为书中写桑尼情人和妇科医生的情节很低陋,同时也瞧不上黑帮片类型,觉得太过时了。
这个人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 拉。
但兜兜转转,命运再次让科波拉与《教父》相遇。
科波拉生来便是文艺青年,从小接受父母的艺术熏陶,对电影有着很高的品味。60年代好莱坞经历新浪潮,电影人们纷纷走出片场拍摄更接地气更逼真的作品。科波拉正是新好莱坞电影的传承者,他为了打破制片方控制作品的传统模式,同几位青年才俊联合创办了独立电影公司美国西洋镜(American Zoetrope)。但随后的两部作品,《彩虹仙子》和《雨族》,虽然证明了科波拉的导演天赋却并不卖座,美国西洋镜没有冉冉升起。
《教父》剧照
科波拉太爱电影了,且本质上他同普佐一样都是赌徒。为了拍片筹钱他将全部积蓄拿出来投资,投资的还是股票。结果可想而知,科波拉成为一棵韭菜。屋漏偏逢连夜雨,他投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500年后》又赔了60万。
最终迫于经济压力,科波拉选择了《教父》。1970年9月28日,派拉蒙宣布科波拉成为《教父》的导演。
天真的派拉蒙以为像科波拉这样为钱来导戏的年轻导演会很听话,畅销小说改编作品不会太难只要盯紧预算就好。但科波拉极有主见,他硬生生将一个成本低廉的70年代嬉皮风剧本改成了造价昂贵的40年代战后纽约的戏。他反对棚拍,西西里岛真实取景,电影成本水涨船高,从200万最终达到600万美金。
接下来,科波拉开始敲定他心目中最适合出演《教父》的人选,而这些人没有辜负科波拉的信赖,每一个都特别难搞定。
对意大利一无所知的教父
今天的马龙·白兰度已经与教父深度捆绑,但当年收到角色邀约时,他第一反应是拒绝,理由是“我对意大利一无所知”。
后来因为白兰度的助理艾丽斯·马尔沙克对《教父》非常喜爱,她不断按头安利白兰度让他重新审视这个作品的优点,这才劝说白兰度接下这部戏。
导演OK,演员OK,这时派拉蒙不OK了。鉴于过往白兰度的作品和他的性格问题,派拉蒙觉得白兰度虽然是个好演员但让他去演教父还是有点扯。
《教父》剧照
首先是作品方面,白兰度正面临着几乎所有大明星都会遇到的问题,他过气了。最近的几部作品都票房失利,奥斯卡影帝成为了票房毒药。而且白兰度个性乖张,拍戏不仅片酬高还极难配合,他在这个剧组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面对科波拉的苦口婆心,派拉蒙松了口,白兰度可以演《教父》但必须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得先参加角色试镜。
这个考验其实非常有难度。如何让一名青年导演请一位影帝级别的大明星试戏?这时科波拉展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导演”技巧。他没有告诉白兰度是试戏,而是以“拍摄部分片段”为由,前往白兰度在穆赫兰道的家中进行电影预演。白兰度不负众望,一场戏下来,教父维托·柯里昂尘埃落定。
除了老教父维托·柯里昂,《教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麦克·柯里昂。
竞选者有很多。派拉蒙属意刚刚为公司贡献卖座影片《爱情故事》的瑞恩·奥尼尔,“金主”海湾与西部工业集团则直接点名了在《西部往事》中有着上佳发挥的“猛龙怪客”查尔斯·布朗森。
但科波拉除了阿尔·帕西诺不容第二选择,他太喜欢帕西诺散发出的冰冷气质了,认为除了他没有人更适合演麦克。
《教父》剧照
当时帕西诺年过三十,没结婚没成名,仅仅主演过一部电影《毒海鸳鸯》。身为意大利后裔却一句西西里方言也不会,而且听消息说制片方这边已经有推荐的两位大明星,更觉得自己没戏,带着点躺平的意思草草进行了试戏。试戏效果也并不好,数度念错台词。
然而命运无解,阿尔·帕西诺逃不掉麦克·柯里昂这个角色。科波拉力排万难,在白兰度的推荐下还是让帕西诺拿到了角色。
不过帕西诺在剧组的境遇并不是拿着龙傲天剧本的天选之人,他处处感受到排挤,制片人觉得他身高太矮与麦克的形象不符,剧组人员也对他不大友好。但为了不耽误拍摄计划,派拉蒙还是选择妥协,不情愿地与帕西诺签下合同。
“连电工都觉得比我强”
今年早些时候派拉蒙官宣,根据《教父》制片人艾伯特·S·拉迪从未公开过的经历改编、聚焦《教父》幕后制作的限定剧《参与其中》即将登陆流媒体Paramount+。如果剧本足够“真实”的话,那么《参与其中》一定会像“职场宫斗剧”般精彩。
各方力量都在互相扯皮、斗争。
科波拉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曾五次徘徊在被炒鱿鱼的边缘。比如在选择马龙·白兰度的时候,比如预算数次超标,比如拍摄完毕进入剪辑阶段……
导演与制片方势如水火,拍摄过程十分艰辛。由于常常意见相左,科波拉很多精力被分散了,没有时间去做好拍摄规划,实际的拍摄计划永远赶不上进度表,剧组每天都要花费掉4万美元,预算严重超标。
《教父》剧照
看到这样一位没什么背景的导演在片场失控,许多成员也不愿配合科波拉的工作。科波拉曾在厕所听到剧组人员吐槽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烂的导演”,摄影师戈登·威利斯还公开评价他“没干过一件对的事情”。
科波拉后来回忆道:“当你拍电影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觉得他们能比你拍得好。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场戏,甚至电工都觉得他比你强。”
科波拉顶着巨大的压力,感到筋疲力尽,摔门的时候会被剧组成员认为是开枪自尽,晚上做梦会梦见伊利亚·卡赞(著名导演,与白兰度合作《码头风云》让他获得第一个奥斯卡影帝头衔)略带愧疚地通知他,“你被解雇了。”
《教父》剧照
传奇注定诞生
种种迹象表明,《教父》很难成功。而事实是,这些不成功组成了伟大的成功。阴差阳错的曲折道路自觉找到了最正确的方向。
由于在剧组受到“不友好”的待遇,阿尔·帕西诺在诠释麦克时更能精准把握对家庭和身份的矛盾和不确定感。刺杀索洛佐和麦克劳斯凯的那场戏让派拉蒙相信科波拉的选择,成就了阿尔·帕西诺,也让好莱坞找到了自己的堂·吉诃 德。
马龙·白兰度在片场依旧恶作剧不断,在拍摄被担架带走的戏时会刻意“增重”,表演需要提词板因为他不想背台词。即便如此,银幕前他依旧奉献出不容置疑的演技,并让他二度获得奥斯卡影帝头衔,开启事业第二春,和票房毒药挥手告别。
《教父》剧照
虽然与科波拉矛盾重重,但派拉蒙高层还是被科波拉对电影的热情和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保持了专业水准,对电影严格要求。
因为担心片长被制片方诟病,科波拉曾忍痛将电影剪成了140分钟,制片主管鲍勃·埃文斯看后勃然大怒,“你拍摄了一部鸿篇巨制,却把它压缩成一个预告片。现在,你得还我一部真正的电影。”于是才有了175分钟的史诗版本。
加长版不负期待,电影从上映开始每天都会收获百万票房,最终在全球范围拿下超过两亿美金。派拉蒙的老板都乐了,“参与《教父》股权的人现在都是百万富翁啦!”
科波拉依靠《教父》的商业成功实现了对文艺追求的曲线救国行动。《教父》成功后他拍出了另一部杰作《窃听大阴谋》并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向世人展示他的成功不是昙花一现。
后来参与制作拍摄的《教父2》和《现代启示录》证明,科波拉是7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之神。
伟大的成功背后汇聚着数不清的不如意,但每一次不如意都没能让当年的那群人退缩。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仍然需要面对一堆破事,突然发觉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没那么失败。
《教父》仿佛有生命,而且是有着超强运势的生命。它在艰难的环境下,从10页大纲变成小说出版,又被改编成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很难让人想象它竟会如此成功。但它就是成功了。
| 添加小助手vvista08,加入读者群畅聊 |
经典永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