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必读 || 文字与健康:不要让导师折寿
研究生必读 ||
文字与健康:不要让导师折寿
刘海峰
健康通常与体育、饮食、休息、医药等相关,文字与健康能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而且与大学教师的健康还特别有关系。
在大学工作久了,近些年,我不时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说,看某个学生的论文,简直要“气到吐血”!确实,如果看到学生抄袭的文字,或者是看到基本文理都不通的文字,都会使人上火。
古话说:“书犹药也,多读可以医愚。”读书可以益智,有时还可以疗疾。虽说开卷有益,不过,也不是读任何文字都有益的,还要看阅读什么书或什么文字。优美的文字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提神补脑、延年益寿。乱七八糟的文字,却让人反胃,气急败坏,还可能影响健康,甚至折寿。
我觉得,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字是有味道的,有的文字清香扑鼻,有的文字臭不可闻,有的文字甜美怡人,有的文字味同嚼蜡。文章的功力和水平有四个层次或境界:一是辞能达意、文从字顺,二是运用自如、流畅优美,三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四是妙笔生花、出神入化。要达到后两个层次或境界很不容易,高手的论著一般也就是处于第二、三个层次,偶尔能获得神来之笔,达到最高境界,产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但水平不够的人怎么也写不出第三、四个层次的文字来。
其实,现在大学教师对一般学生的文字要求并不太高,只要辞能达意、文从字顺便可,也就是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当你看到有的大学生的文字,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作业和学位论文,连最起码的文从字顺都达不到,自然很是失望。
看到好的论文,击节称赏,十分欣慰,会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而看到差的论文,则可能气不打一处出,心情大受影响。从道理上说,大学教师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文字,要有耐心和宽容,但想想读到硕士博士生,竟然还有文字不通顺的情况,也实在是郁闷。如果是中小学生,文字不通顺,老师还较为理解,因为毕竟还处于识字启蒙和基本的学习读写阶段。但到了上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层次,文字的基本功还不具备,实在说不过去。由于从高考到研究生入学考试都高度重视外语,特别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上没有中国语文方面的把关。外语不达到分数线,录取根本就没门,但本国文字不堪者却不一定能拦住。
在精英教育时代,大学生不多,研究生更少,水平一般较整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招生人数多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颇大,其中总有一些文字水平较差,甚至是相当差的。
由于中国人讲人情与面子,即使宽进大学的学生,也很少有教师能够下决心将其“严出”掉。若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不能答辩毕业,不仅研究生本人灰头土脸,导师也觉得没有面子。于是无论研究生专业基础和文字水平有多差,只要招收入门了,通常导师都要硬着头皮去带,“扶”也罢,“抱”也好,好歹要将自己的弟子送毕业才算完事。
虽然拿的都是硕士、博士学位证书,但不同大学获得的学位含金量是有所区别的。即使是同一大学毕业的博士,不同博士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其间的差距之大,我认为远远超过欧美的博士。
如果是报纸、书刊、网络,赏心悦目、有利于健康的文字谁都可以读,也喜欢读,而不好的文字一般人都不会去读,人们可以选择。会影响到阅读者健康的文字,通常是很差而你又不得不看的文字。这种情况较常出现在学生的论文中,还有就是编辑硬着头皮修改不得不刊用的文章,以及著作主编者不得不看各部分提交的书稿。如果出现文理不通、逻辑混乱的情况,交稿或出版时限又快要到时,也是令人心急火燎的。
因此,如果考虑到他人的健康,尤其是研究生为导师的健康着想的话,就要好自为之,别写出让人读之生气、让导师折寿的文字。当然,教师不仅要诲人不倦,还要“诲人不厌”,真遇到很差的文字,还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了健康。
(摘自刘海峰著《学术之美 海峰随笔》,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6-7页)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