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战争到来兴奋而发狂的人群,终被战车碾成残渣

江淳纵横 2022-03-17



江淳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为何总有人不惜代价鼓噪战争,其险恶的用心何在?

一战爆发前,整个欧洲正在经历幸福的“维多利亚和平时期”。部分民众对战争的到来兴奋的发了狂,就像过节那样兴高采烈;但是,如果历史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还会如此疯狂吗?(作者:佚名/江淳编辑)



当时欧洲好多年没有打仗了,正享受着“维多利亚的和平”——人们在阳光下跳跳舞,谈谈恋爱,吃吃布丁,看看福尔摩斯怎么在贝克街叼着烟斗推理。乘坐豪华邮轮横越大西洋,冒险家到北极和南极探险。


那时,人命还是贵重的。每一个凶杀案都是件大事。历史书记载这样慵懒而又惬意的和平时代的时候,总是一笔带过,这个时代没有英雄、没有将军、没有烈士……



萨拉热窝事件:枪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


人们对这样的年代,既得意,又厌倦。然后,这样的时代突然就结束了!


1914年,一战开始了,大时代的车轮迎面而来。人们为这个大时代写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每一本书里都落满了小人物在战争中的鲜血和残骸。在1914年,面对呼啸而来的大时代列车,欧洲人欢欣鼓舞地迎了上去。


                      德国柏林年轻人正在欢呼战争


开战消息被宣布的时候,是在夏日的八月。欧洲几乎是一片狂欢,就像迎来了盛大的节日。


在维也纳,人群兴奋狂喜,容光焕发,到处是音乐,到处是旗帜,一直庆祝到了深夜。著名作家茨威格是反战的,可就连他都心醉神迷了,也加入了庆祝的人群。他说那一刻他充满了激情。



在巴黎,人群也在欢呼。成千上万的人围在林荫道上,喊叫着“打到柏林去!”人们热泪盈眶,自豪不已。


在柏林,人们也在激动地大喊大叫,说要于日落之前胜利凯旋。德国人唯一忧虑的是盟友太少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喜欢德国。



有人喊起来:日本加入我们了!大家抱在一起,发出欢呼。人流涌向日本大使馆,在那里高喊“日本万岁!”日本大使尴尬地出来挥手。没过三个礼拜,日本向德国宣战了。是啊,没人喜欢我们。可没关系,我们还是能赢的!


在伦敦,在莫斯科,在布鲁塞尔,在贝尔格莱德,情形几乎都是一样。


                                     上前线的比利时孩子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亢奋得要发狂了,深恐自己会错过这场战争。在英国,19岁才让参军,孩子们就谎报年龄,成群结队地往军营里跑。他们觉得战争是一件酷酷的事情。


                        德国士兵在火车上,火车上涂抹着“打到巴黎去!


面对高速驰来的时代列车,人们欢呼着迎了上去。然后却被碾得粉身碎骨。四个国家崩溃了,一千多万人死亡,两千多万人受伤,无数人忍饥挨饿流离失所。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人们都把战前的“维多利亚的和平”看成一个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没有战争,没有革命,没有黑市和饥饿,只有福尔摩斯和豪华邮轮,自己不用去杀人,孩子们不用去送死。



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大时代怎么突然就来了?萨拉热窝死了一个皇储,遇刺身亡的人叫弗朗茨·斐迪南,与他同行的妻子索菲亚也同时遇刺身亡。这个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一战正式爆发。


如果再给他们一次选择,他们肯定不会那么欢呼庆祝了。如果英国有王安石的话,他也会这么写吧:“愿为伦敦轻薄儿,生在维多利亚时。斗鸡走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

延伸阅读


江淳:台海无战事,中美难开战


1996年台海军演:重大泄密案


中国出了个鬼才:赵元任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堕落了?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胡适先生原声评论鲁迅


宋朝: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


诺奖得主朱棣文哈佛演讲:生命短暂,必须倾注深情


耶鲁教授: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珍贵纪录片《哈耶克的一生及其思想》及文字观点


——欢迎微友:关注《江淳纵横》,每日精彩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