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论坛|生命科学——创建新范式|卢煜明、叶玉如、袁国勇、朱听

科学改变未来 未来科学论坛 2023-11-27

引言


没有人知道,最初的生命体是什么样子;也无人能断言,最终的生命体将会呈现何种形态。生命历经千万次的轮回,循环往复地构成、解体与重生,缘起与终结、成长与停滞,生命既是形态也是过程,勾勒出确定又无常的轮廓。


长久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生命科学的步伐,科学家们不断向着那些未曾被照亮过的地方勇毅前行。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中,新的冒险从未停止,新的范式正在创建。

 

 

活动预告



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在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The Future Science Prize Foundation)首度与香港科学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of Sciences)联合主办的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上,世界知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包括2位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将围绕“生命科学——创建新范式”主题,与大家一同窥探生命的样貌和未来。

 

本次“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将于香港科学园高锟会议中心举办,并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设分会场,敬请关注!



演讲嘉宾简介


 

卢煜明 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及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卢煜明发现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他和同事在实现非侵入性临床产前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卢教授及团队后来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迅速被超过90个国家所采用。此外,卢教授的团队透过大型平行测序技术及创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体血浆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可从而及早预测多种遗传病,是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卢教授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于2016年荣获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卢教授本次报告的题目是“大小形状各异的血浆游离DNA分子”,血浆中游离DNA的发现使得利用非侵入性的手段进行产前检测 (NIPT) 以及癌症筛查成为现实。卢教授的研究团队对游离DNA的分子特征非常感兴趣。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这些分子的长度比较短以及分子的断裂过程呈现非随机性,而这种对游离DNA分子片段化特征进行的研究被称为片段化组学。然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通过使用单分子测序平台检测到血浆中有过去未被发现的“超长”游离DNA分子。这种长DNA分子的发现为基于血浆DNA分子的分析另辟蹊径。

 


叶玉如 教授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及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并将于2022年10月19日正式上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她是自创校以来的首任女校长。


叶教授的研究集中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以及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


她在研究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存活与发育的神经营养因数,脑部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领域国际闻名。她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超过320篇论文和综述,并拥有70项国际科技专利发明权。


叶教授屡获殊荣,例如两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举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法国政府“国家荣誉骑士勋章”等。


本次叶教授将以“循环蛋白:阿尔茨海默症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游戏规则改变者”为题进行演讲,介绍最新发现的循环蛋白将如何为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带来突破。

 


袁国勇 教授


袁国勇教授是杰出的微生物学家, 传染病专家和外科医生。现为香港大学霍英东基金教授 (传染病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袁教授的专长在控制2003年的SARS全球爆发中得到了印证。他在发现SARS病源体的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袁教授已发表超过700篇论文,被引用超过25,000次,据世界ISI科学指数,属被引用最多的 1% 科学家。


袁教授在各领域的卓越成就体现在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他是香港医学科学院的病理学家,外科专家,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爱丁堡,伦敦),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外科荣誉院士和美国医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他对香港社会亦贡献良多,获特区政府颁授太平绅士及银紫荆星章。



袁国勇教授与裴伟士教授因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荣获2021年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朱听 教授

 

朱听教授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本次主题报告的主题是“构建镜像生物学系统”。构成生命的天然核酸与蛋白质具有手性单一特性:天然核酸均由D型核糖组成,天然蛋白质几乎均由L型氨基酸组成。朱听实验室致力于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出发,利用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手段构建与天然生物分子手性相反的“镜像生物学系统”。至今,朱听实验室已初步实现了镜像中心法则中的镜像核酸复制、转录、反转录等过程,开发了镜像PCR扩增,镜像核酸测序,镜像DNA信息存储,镜像核酸定向进化等技术,目前正在着力构建镜像蛋白质翻译系统以实现完整的镜像中心法则,并尝试进一步拓展镜像生物学系统的实际应用。





扫码前往“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官方网页了解更多议程及主办方信息


扫码前往“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官方网页报名参会


* 我们将持续发布更多关于“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的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 相关议程也可点击查看: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我们十月见! 



关于活动、主办方及支持机构

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

2022年10月23日,由香港科学院与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公益科学论坛。论坛旨在展示和推广香港作为国际科技枢纽的地位,促进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亚洲的科技创新合作。论坛邀请到20余位海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及对话嘉宾,包括8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将聚焦“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领域,分享最新的科研突破,并探讨科学将如何塑造人类的未来。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675 万元人民币(等值 100 万美元)。


香港科学院

成立于2015年,旨在推动香港科学技术发展,提升香港全民科研兴趣及知识。学院汇集本地和海外顶尖科学家,以“学院蓬勃发展,引领香港发展成为卓越科创中心”为愿景,不断为“推动香港科技发展和进步,并告知公众有关事项”的使命而努力。香港科学院于2018年成立香港青年科学院,表扬并支持香港青年科学家。科学院与青年科学院的两院院士,积极就科学普及、深化科学家和工业家合作、培养人才、科技问题等诸多领域,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建议和帮助,促进并推动科技普及与发展。

 





扫描二维码,手动get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相关阅读



三分钟看懂未来科学大奖评审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