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之江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论断,并强调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对新时代教育战略地位和基础支撑作用的认识。
惟有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根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回顾我国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最为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新征程上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要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内的根本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教育战线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证教育战线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是要始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教育战线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盘棋”系统理念,积极探索形成各领域同题共答、各环节同向发力的育人工作机制,通过“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鲜明的制度优势和体制特色的体现。
新征程上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政治领导。
通过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教育,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是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思想领导。
通过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三是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抓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抓手,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具体地务实地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双带头人”支部建设为抓手,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导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鲜明体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确立了根本价值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深刻阐释了“为谁发展教育”“依靠谁发展教育”“教育发展成效由谁评判”等一系列性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导向,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征程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解决好教育领域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于教育规模的扩张,面临着在较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基础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强烈期盼问题。
我们必须自觉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是推动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要以有教无类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过程公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各得其所促进教育结果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缩小教育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教育数字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让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战略举措。
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并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容构成和方法路径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要建立结构合理、完整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维度全面阐释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容构成,明确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教育体系。
二是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不同教育体系提出了不同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中阶段学校要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要协同创新、健全家庭学校社会育人机制等。这些要求为各级各类教育明确了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不同教育体系协同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了具体思路。
三是要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以系统思维处理好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等方面的关系外,还必须以系统思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在相互融合中协同配合、整体联动、一体化发展,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简介:杨延圣,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研究 》(19JZD004)成果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何显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之江策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黄先海: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江策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陈柳裕: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之江策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盛世豪: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质|之江策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林建华丨“三个务必”:新时代的庄严告诫书和政治动员令|之江策
【二十大精神专家谈】严书翰:牢牢把握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