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与管理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浙江不仅有民营经济的金字招牌,而且有让农民腰包更鼓、让农村发展更“壮”的新型集体经济。宁波鄞州的湾底村,就是既“实”又“壮”浙江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这其中就满涵着对高质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深切寄望。党的二十大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写进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与管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部部署。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1月4日,党中央颁行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3月22日,党中央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浙江作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和党中央国务院明定的共同富裕示范区,要高质量创优“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水平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高层次创建“美丽大花园”,必须首先夯实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民营经济成为主力军和金招牌。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占比高达66.3%,在500强中国民企占比高达96席,连续22年蝉联全国各省冠军”。而相对于民营经济振兴乡村的靓丽名片而言,湾底模式是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一种新范式,是浙江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另一个缩影、示范、窗口。探究湾底模式,是更好把握新时代浙江高水平振兴乡村和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新理念、新规律、新路径的逻辑选择。何谓“湾底”,“弯来弯去弯不到底”故得名“湾底村”。一个40年前粮食产量连年垫底、农民吃穿困难出名、人人嫌弃有女不嫁的“烂眼村”(方言差而落后的村),如今发展成为人人艳羡的“全国文明村”“亿元村”“生态村”“样板村”。村美、民富、农兴成为湾底的鲜明标识。而村美是中国美丽的支撑、民富是中国富强的要件、农兴是中国兴盛的基石。深入湾底村落、村人、村圈调研、走访、座谈,发现湾底振兴模式并深度总结,对于在更大范围内把一个个具体的乡村谋划好、建设好,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落实好,具有现实价值。01起于领题:湾底村由“后”到“前”特色发展的基源(一)理念领先:以勇布“先手棋”谋划“一盘棋”弈棋中讲求下先手棋、科技界中讲说先人一步、战场上讲究占得先机,“先手者”主动故易得势,“后手者”被动故易失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如此,改革亦如斯,湾底正是浙江省内最早下土地流转“先手棋”、最快打脱贫攻坚“主动仗”、最先谋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典型代表。2014年,中央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导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而湾底早在1996年就率先启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将全村1000多亩土地100%从农民流转到集体,高出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率30个百分点,表面上看是在“先手棋”上下功夫,实质上是在“一盘棋”上行探索,这种先行一步走规模化经营的探索,次年就实现湾底集体利润翻番目标。湾底作为浙江最早推进土地流转并成功振兴的乡村之一,较全国早了15年,已先后接受100余批各地观摩团,为全国各地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集跃化经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有效的示范、作为的信心。(二)干部领引:以勇当“领头雁”规划“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实践证明,脱贫攻坚靠村干部带头,乡村振兴靠村干部领引,只有靠一支舍得了小家、吃得了大亏、打得了硬仗的村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少数”,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湾底村的跨越发展也靠村干部。正是有吴祖楣这样38年如一日带头践行“6点巡村、7点早会、8点执行”678法则,示范落实“力气吃得起亏,多做实干;闲话吃得起亏,宽容大度;钞票吃得起亏,先公后私”的湾底村干部精神,才有了湾底村今天的成就。早在1993年就身兼村委书记、村办厂长的吴祖楣未被集体企业转制的利益迷住双眼、放弃成为亿万富翁机会,曾一度被人视为“傻子”,如今他虽身兼数职,但仍只领村干部一份工资,其他在村集体企业兼职的村干部也与他一样。正是大批像吴祖楣这样守初心、能吃苦、甘吃亏、善吃力村干部的领引,才有了浙江的高水平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共同富裕。(三)组织领导:以勇投“主战场”擘划“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发挥乡村党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提升乡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质量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组织保证。新阶段振兴乡村首在振兴组织、贵在增强内功、要在打造堡垒。湾底村的美、富、强,也得益于一个深具凝聚力、战斗力、发展力的村党组织。通过创设农业支部、工业支部、游游支部等功能性党支部,把村集体企业打造成锤炼“锋领”党员的“战场”,使党员战斗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高效回归,人民群众满意率高达100%,形成的“湾底幸福工作法”党建品牌,获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群雁高飞头雁带,只有乡村党组织班子这个“关键”强劲有力,乡村全面振兴才会给力。湾底村划定红线,优质落实村党委信息公开、班子成员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责述廉、任期审计等制度,确保村党委班子脱贫攻坚锤锤夯实之时慎独监督永在路上、振兴乡村蹄疾步稳之时自我革命永不停歇,练就先锋品格。02精于做题:湾底村由“弱”到“强”特色发展的基底(一)心系人民:追求“共富”链动村命运共同体持续向好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的“本质需求”、人民群众的“共同诉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以时代为出卷人、党和政府为答卷人、人民为阅卷人治国富民,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愈加充实、更能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能有今天的伟大、中国共产党能有今天的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有今天的伟绩,缘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湾底村党委将“人民第一”作为信念镌刻在村口的石碑上,把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与村民共富的价值追求紧联在一起并落实到行动上,后来,湾底村在集体经济有了积累后出资1.8亿,拆除6万平方米破烂旧居,建设9万平方米排屋和别墅,让全村410户村民全部搬进新居,成为人民感知与时代同进步的祖国强大之福、与乡村同振兴的人生出彩之机、与事业同成长的梦想成真之乐的生动见证,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乡村实践、“命运共同体”的乡村诠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乡村落地。(二)情系家园:追步“集体”驱动村命运共同体持续向优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对忽视集体经济的现象进行批评:“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有关系。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因为“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只有建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最终从富裕走向富强。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强省”,“每8名浙江人的老板占比就超过1名”,在300多个省级党建先进村中,像湾底慎终如始依靠集体经济支撑发展的党建示范村不足60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兴起村办集体企业转制浪朝,湾底村不仅坚守“集体经济不动摇”力拒私有化,而且逆潮流收购4家要求转制的其它乡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2020年,在全球疫情面前,湾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净资产不降反由10.5亿元升至10.6亿元。30年来,湾底村一、二、三产100%为集体经济产业,未出现村干部的私人产业项目。正是湾底村着眼长远的集体主义选择,才有了今天湾底集体经济的“均衡发展”与村民的“公私双富”。(三)行系红色:追爱“青年”推动村命运共同体持续向前“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总算到了五口通商的地方了”是毛主席1960年3月16日站在宁波三江口的深切感慨。以父子两代守护红色初心、保存首部党章、引起习近平总书记之问的张人亚事迹震惊中外,宁波也以雄居浙江红色教育基地榜首的426个红色革命遗址滋养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湾底村正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典型代表,在保护红色遗址、挖掘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教育、宣讲红色故事等方面形成“一园多馆”“一体多能”“一堂多聚”的可视化成果。2016年,湾底村通过“文化+创意+科技”拓展先锋驿站、代表驿站、党群驿站,建成集党史厅、党视厅、党誓厅、党师厅、党识厅、党事厅等6S功能于一体,集红色人物探源、红色情景还原、红色声像展播、红色实物陈列于一身的2000平米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机因、传递红色能量、传播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接受周边2万名青少年前来体验红色教育。截止2020年底,已有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中学、学士小学等学校10万余青少年在此接受红色教育,有效引导了年青一代坚定跟党走。03勇于解题:湾底村从“底”到“顶”特色发展的基因2003年9月24日,习近平同志驻足湾底村新建成不久的农民新居前殷切叮嘱村干部,“要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湾底把村域治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化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实践,走出了一条区域错位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一)思维创新:“思变”加速村人转变结合理论、实际、实践的真正创新,总是对前贤思想的科学继承、对前车之鉴的及时修正、对前行思维的创新超越。在时代声音和人民呼唤面前,“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主持制定《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部署“向创新要动力”。实践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创新都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湾底铭刻村口石碑上“创业万岁”明星石所宣传的那样,思维创新加速湾底识转,历经三次演进。1979年,面对穷烂处境,湾底村提出“穷则思变”思维,推动湾底从一穷二白的“穷烂村”发展成闻名遐迩的“亿元村”。1993年,面对周围乡村集体经济转制浪潮和集体企业私有化环境,湾底村坚守集体主义,提出“集体创业”思维,建成100%集体经济。2001年,面对集体富而村民未富的失衡窘境,湾底村提出“人民万岁”“共同富裕”“利益共享”思维,让村民共享富果。显然,湾底人的思维创新每前进一步,湾底事业发展就跟进一步,湾底面貌就焕新一步。(二)行动创新:“谋变”加快村庄巨变“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求各级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干部修炼的“导航灯”,也是湾底发展的“推进器”。湾底村是这么刻石铭记的,也是这么忠实践行的。一是创新谋事“实”。早在2001年,湾底村就聘请同济大学规划研究院整体设计村落发展,使湾底村的村庄建设、事业运维、长效发展一开始就走在有品质的轨道上。二是创局论事“实”。从建设村集体小锉刀作坊到建成远销欧美20类100多个品种的“工业小镇”,始终脚踏实地;从实施工业哺育农业到建成农业集跃化发展的“农业小镇”,始终据实布局;从建设53000平方米欧式楼宇到创建特色优化升级的“文旅小镇”,始终名实相符。三是创业干事“实”。坚持设1名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的湾底村式苦干、实干、快干、巧干。在奔走大江南北、大洋彼岸与外商交流时,村党委书记吴祖楣“不会说就写,不会写就比划”,正是这种实干精神,才有了湾底村从“破烂”到“真香”的沧桑巨变。(三)错位创新:“绿变”加权村巷蝶变研究表明,找准与区域、资源、能力位阶相适应的“生态位”,避免“千村一面”,走差异化乡村发展之路,往往能形成成就乡村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互补的优质生产力、泽被后世的长效发展力。生态建设关系百姓福祉、关涉减排降碳、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湾底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坚持“你走你的独木桥,我撑我的小木船”,拒绝高利房地产开发动议,始终走生态发展村庄之路,发挥湾底区域内资源比较优势,加快绿化步伐,如今全村绿化覆盖率是全国平均绿化率的2倍,达82.5%,已蝶变为“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不仅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果桑种植基地,实现了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可摘;而且建成集花卉、蔬菜、水果三大农业产业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宫庄园”和浙江省单体面积最大、植物品种最多的综合性展览温室,年可节能降耗46%。走进湾底村,路在树中,田在花中,抬头见绿,俨然绿市里的田园牧歌和乡村传奇。04寓于品题:湾底村从“俗”到“雅”特色发展的基柱物质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要件与实践支持,精神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只有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乡村振兴。“物质富裕,精神上同样要富有”已成为湾底人更愉悦、更深刻、更坚定的信念,并持续保持了物质富、精神富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传统文化:涵养“乡土”精神文化是国家、民族、人民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道德风貌的展现载体和强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共创美好家园,必须善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血脉。湾底村以优秀传统文化治村促发展,建有民俗馆、艺术台、文化公园等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设施8处,常态性开展民间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建有中国插花艺术馆、宁波服装博物馆、宁波水墨艺术馆、宁波非遗展示馆、越窑青瓷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5座。特别是吸纳村民建议保留的集江南特色古建筑、古石桥、老店铺、水街芳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标识“西江古村”,让年轻人想得起过去,让远行者记得住乡愁,让文化人创得了精品。湾底村还以先贤名言为载体建起千米“民俗文化长廓”,已成为宁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辐射地。(二)碑石文化:传承“乡贤”精神“碑”和“刻”是早期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得以传承的两大载体,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碑刻文化演进史。碑石以其涵育人格、赋心养分、陶冶心灵的艺术形式,为观阅者提供润物细无声的持续参照,为历史文化与人类情感的传播提供有效介质,是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正向能量、传递精神力量的物质载体。湾底村创造性运用“碑石”载体,在村里主要路口、沿街两旁、公园长廓等群众主要聚集场所,放置100余块具有艺术性、欣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碑石,每块碑石上镌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等富于哲理的先贤名言、乡贤格言、古贤良言,饱含“以智慧感悟人生,用理智放眼世界”意寓,对村民、居民、访民进行图文并茂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德良俗熏陶,既激励人心,又引导观阅者树立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碑石文化”丰富了传统文化,加深了教育文化,成为湾底文化灵魂。(三)制度文化:凝成“乡约”精神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村规乡约发挥了调整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主张,“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