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共富驶入“快车道”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与管理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在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省情下,杭州市作为“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省会城市,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助推乡村共富驶入“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克服乡村短板、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至关重要。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优势正不断显现,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对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1、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在城乡开放度扩大和农村资源价值升值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突破原有的封闭发展状态,可以通过系统盘活有形的各类资源资产和无形社会资本,以集体拥有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深度融入到产业升级、产业延伸和产业融合之中,通过股份合作、联合经营、创新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更有效率地实现集成外部要素和激活内部要素的双重突破,在城乡融合改革全面深化的基础上,为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关键支撑。
2、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缩小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
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发挥资源资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增长,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有效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村集体的收益分配在留存部分收益用于后续发展之后,其余收益主要用于农民分红、发放生活福利或向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可以对农村内部低收入群体进行二次分配,促进农民内部收入均衡化发展,以此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现。
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代表农民共同利益的组织形式,具有社区性、公共性的组织特征,能更准确有效地了解社区内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困境,能遵循集体意愿进行公共服务供给,因而更具服务优势和服务效率。在其他营利性经济组织不能或不愿涉足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改善农村医疗救助、互助养老、生活救济、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村社区内部公共品供给和服务水平,增加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集体信赖和价值认同,助力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二、发展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的杭州样本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杭州必须当好头雁、发挥头雁作用。杭州发展得好,将对全省全国起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杭州市聚焦共同富裕“三农”短板,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四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1、围绕“怎么引进来”,创新“定制化”招商模式,助推共富“增源”。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创新“下乡企业轻资产+村集体适度重资产+村民存量资产轻重结合”模式,通过整合现有政策和财政资金推动项目落地,“轻资产”入驻,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下乡吸引力;“适度重资产”,有利于村集体拓展收入来源;“存量资产轻重结合”,有利于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者共赢,促进共同富裕。萧山楼塔镇完成“大同小驿”定制化研学基地装修,由村集体负责收租、协调、发动村民与企业合作,推进项目共建,为村集体增加年均收入约50万,吸纳当地就业30余名。
二是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注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加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力度,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民权益实现机制,有效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桐庐县白云村坚持把环境入股作为增收致富的总抓手,通过打造“白云深处有人家”品牌,目前共引进郑城厚院、草涂酒店、莲社溪客等精品民宿10家,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76万元、创造工作岗位115个。
2、围绕“怎么干起来”,创新“公司化”经营模式,助推共富“扩面”。
一是创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村民”模式,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承揽农村小微工程、参与村落景区运营或环境卫生保洁等物业管理、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余杭鸬鸟镇6个村落景区与余杭旅游集团联合成立鸬鸟乡村产业运营公司,对全域景区村庄进行统一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管理,带动村民变股民,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加439.12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二是全面推广“强村公司”典型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的货币资金、资产和资源,顺势导入国有资本和市场资源,在确保农村集体控股的前提下,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能力。根据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等需建设小微项目较多、服务内容辐射面广的实际,通过公司化运营,发挥农村能工巧匠与劳动力成本低优势,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民增收。临安太湖源镇成立上阳、青云、夏村、横徐、碧淙、射干、东坑等7家强村公司,承揽200万元以下工程14个,解决当地劳务用工2万余人次,实现村集体增收400余万元、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3、围绕“怎么强起来”,创新“联合体”运作模式,助推共富“增效”。
一是创新“镇+联合体+村”模式,依托资产资源、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优势,联合相邻若干个行政村,组建“共同富裕”联合体,采取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抱团发展。淳安县下姜村与周边的24个村一起,组成“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各村产业统一规划、各具特色、彼此互补,强村与弱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大下姜”区域共赢。
二是全面推广“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典型模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之间通过组团、联盟、联合等模式,将村级扶持资金、帮扶资金和宅基地复垦、腾退“低小散”的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飞地”,共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联合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固定返利或股份分红,共享生产经营发展成果。无资源优势偏远山区村,抱团发展异地物业经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建德市把原安仁镇政府下辖的安仁、下梓、前陵、后山、施家、王岩等6村组建安仁联合体,成立安民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探索联合“土地银行”建设,目前已实现“土地银行”存储3700余亩,招商引资30余批次,成功招引草莓产业园、漫溪栖轻生活度假区等产业项目,总投资11亿元。
4、围绕“怎么富起来”,创新“项目化”带动模式,助推共富“提质”。
一是创新“政府+企业+村+村民”组合经营模式,根据当地产业布局,规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富阳新登镇引进乡贤回乡投资8000余万元,村民自愿入股200万元,占小六石股份8%,共同建设杭州小六石乐园,实现营收3000余万元,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村民实现每年分红。
二是协同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建立健全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和收入增加。萧山航民村坚持传承“集体共富”的红色基因,推行集体控股、量化股权,将村集体49%的股权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经营管理骨干,20年来,每年村民人均股权分红18000元,村民人均占有净资产360万元,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三是坚持数智创富,全市175个涉农镇街、2380个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数字化全覆盖,助推农村集体资产实时监管和保值增值。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浙农经管”“浙农富裕”“农房盘活”等应用,加快建立市县贯通的帮农促富治理和服务体系。建德市“数智草莓”场景,搭建起“1+6+N管理服务架构”,打造技术、政策、购销服务和安全管控、金融、保险等资源对接等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不仅把建德市1.2万名莓农,还带动全国10万群众一起致富,年产值达40亿元,列入全省数字经济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一本账”。
课题信息:本报告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NDQN298YB)和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项目(LGN20G030001)资助。
作者简介:唐利群,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IAMO)& 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目前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获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项目、1项省人文社会哲学规划项目、1项省商务厅对策类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和社会科学类课题;合著出版国家级出版社专著2部;合作撰写决策参考1篇,并获王文序副省长重要批示;荣获省商务厅对策类课题三等奖。
-往期回顾-
【笃行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公益创业人才促进共同富裕,大学可以这样做
【笃行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描绘省域治理现代化中的绿色生态“富春山居图”?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