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讲好新时代浙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故事|之江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更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构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系形态与本质特征。
二十大报告对爱国主义本质的强调,为新的时代主题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实践遵循,浙江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和中国故事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系统推进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培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01
讲好党的故事,
在红色文化教育中
将爱国与爱党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实践是捍卫民族与人民利益的伟大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
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重温共产党人献身新中国的初心使命、再现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赓续,才能充分讲清楚爱国与爱党是如何在近代以来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砥砺奋进的征途中统一起来的。
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和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域,浙江对大量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提升,在红色革命文教育中讲好党的故事,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整合故事资源、提升故事质感,明确红色文化教育“讲什么”。
爱国与爱党相统一,是由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所主导下的爱国主义实践决定的。
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讲好党的历史故事,讲清楚党的命运如何与新中国的命运相连、党在历史实践中如何成长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为了充实素材、讲好党的故事,浙江对全省红色资源进行了统筹升级:一是建设一大批红色文化传承区示范区、红色教育基地,整理与党的爱国主义实践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等革命文物,形成《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并持续推动第二批认定工作、拟建全省革命文物资源大数据库。
二是确立红船精神为起点的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展开对红十三军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千鹤妇女精神等十余种红色精神的系统研究,汇集出版“读懂浙江红色精神谱系”丛书。
三是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平台建设。浙江全面部署对红色革命文物的修缮提升,出台《杭州市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实施纲要》等文件,落实了嘉兴南湖纪念馆、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版更新。
同时,绘制省域治理地图,在《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方案指导下,提升对各类红色教育平台、教育基地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打造特色品牌、开展特色活动,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怎么讲”。
党的故事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等爱国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将党的故事讲得具体真实,才能真正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之情和超越特殊利益之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以来,浙江开展了一系列体现资源特色、基地优势的主题化、专题化教育,凭借特色品牌与特色活动把党的故事讲得更具形象性、更富感染力。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省各地各展所长推出特色活动,杭州的“红色研学线路”、“初心之路现场教学线路”,嘉兴的“南湖初心讲堂”等对党的使命传承进行了多维度展现。
建党百年之际,多部门利用省档案馆馆藏资源举办的“百年潮涌——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展览”,通过大量史实资料再现党的百年征程,总计提供7余万人次的线下爱国主义教育。
立足各地特色教育资源举办的“红色浙南”品牌活动(温州)、“红色公交”品牌活动(杭州)等,配合红色主题演讲、主题漫画、主题征文,用多种演绎形式让党的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内容。
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联动开发,助推红色文化教育“讲精彩”。
党的故事是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结合中写就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遍布于中国大地之上、百年奋斗的血脉传承交融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之中。
把党的故事讲精彩就不能脱离党进行爱国主义实践的地域空间与文化环境。
新时代浙江的爱国主义教育跟随党的历史足迹,推出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与旅游路线,既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内容,又产生了带动地域发展、提升民族文化影响的辐射效应。
在红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中,浙江指导余姚梁弄等争创首批国家红色旅游示范小镇,重点提升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在内的八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体验形成叠加效益。
2021年1-7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665余万人次,创下综合旅游收入的历史新高。
民族文化的融创上,浙江利用特色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打出独有名片——景宁样本,将红军革命文化与畲族民族家风文化整合相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一条龙”服务,现已发展形成多家特色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血脉与民族文化基因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02
讲好新时代浙江故事,
在社会实践教育中
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又一基本特征。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1世纪以来的历史则证明,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
中国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密切相连,社会主义是中国制度的根本属性与中国道路的真正底色。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中生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浙江勇担新时代的先行使命,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讲述着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新时代故事。
以习总书记的足迹资源点亮新时代浙江故事。
浙江故事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发展中写就的,只有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历程才能讲好浙江故事。
在这一方面,浙江持续挖掘、守护、传承习总书记留下的宝贵财富,点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浙江元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诞生地安吉余村,深入践行对绿水青山的守护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发展成为集爱国教育、观光旅游、理论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21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同时,浙江对习总书记在省域层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理汇编,形成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浙江》和“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等研究成果,进一步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此外,浙江对习总书记在浙工作期间关心走访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进行了整理提升,深挖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教育资源,并配合数字化3D技术、VR交互技术等打造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让人民群众可以沿着习总书记的爱国足迹厚植爱国情怀。
以社会发展的成就资源丰富新时代浙江故事。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是与社会主义教育相融合,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来充实教育内容、深化教育主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浙江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让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说话、用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村——宁波奉化滕头村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市城市展示馆、秦山核电站科普馆等作为新时代重大工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典型代表被纳入浙江新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这既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的充分展示,也是新时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内在统一的有力实证。
以先行探索的经验资源创新讲述新时代浙江故事。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结合先行探索的经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谋划布局、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创新。
一是形成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截至2022年7月,浙江已拥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8家,省、市县(市区)各级基地1700余家,一个以国家和省级基地为骨干、市县两级基地相辅相成的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设施较全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初步形成。
同时,浙江在2021年确定30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融合,搭建起主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网络。
二是借助新时代社区治理经验,推动乡、镇、村、工厂、街道等基层单位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通过老党员讲故事、学生下社区、爱国影片观影、暑期军训等各种活动让更多基层党员和普通群众更日常地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是利用技术与智力优势创新爱国主义教育。以教育数字资源送学上门、人机交互的情景教学等方式将新媒体、新技术与各级各类学校的爱国主义课堂教育相结合;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制作“红色地图”、打造“浙江网上红色展馆”、构建“浙里红”红色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公园等。
全省各地还推出面向特定人群的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化辅助项目,例如为60周岁以上老党员发放红色学习机(湖州)、推出契约化党建小程序(绍兴)、以“云上”红色文化展示教育平台联动海外联络站(温州)等。
03
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情怀教育中
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统一起来
习总书记鲜明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要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广阔视域中践行爱国主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更加开放的爱国情怀;要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坚定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信念与信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浸润于良好开阔的发展环境与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既讲出了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信与自觉,也讲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使命担当与世界情怀,增强了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延伸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
促进不同国家、文明的相互借鉴与共同进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基点,也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强调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摒弃超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互通、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守护追求,在命运与共中携手奋进。
浙江深刻诠释对爱国主义的这一认知,连续举办“浙江省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展”、中国(浙江)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等国际交流活动,深化国家认同与民族意识,加深各国间的平等交流与互信互利。
同时,浙江自觉站位国家大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生动形象。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浙江为沿线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带动大量当地人口就业,将谋求人类共同发展内化为爱国主义的题中之意;面对人类共同的疫情危机,全省各地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向几十个国家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病毒检测方法、援助防疫抗疫物资等,用担当和行动捍卫人类共同利益,在中国的大爱无疆和对世界各国的守望相助中上演了国际舞台上生动现实的爱国主义实践课。
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展现新时代中国风貌,彰显爱国主义的大国自信。
新时代爱国主义既要推进各国间的相互尊重、交流借鉴,更要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文明有礼的中国形象。
这就要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以平视世界的眼光、理性自信的心态,把中国的时代故事与民族文化宣传出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以来,浙江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文交流枢纽,构筑内外互通的良性国际文化传播生态圈,创建一批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国际交流平台,生成了集时代性与民族性为一体的文化传播交流之路。
面向全省国际学生开展的“新时代中国道路”校园宣讲、各高校推出的“感知中国”和“梦行浙江”等活动,有效帮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增进留学生群体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怀。
而从2020年“相聚浙里”国际人文交流周活动到2022年“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国际传播大型融媒系列活动,以“诗画”“人文”为主题的浙江文化品牌,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人文风貌与新时代面貌。
自2020年6月首批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建设开始,预计到2025年底,浙江将高标准建成50个以上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向世界更全面地展示中国道路与中国文化,预期影响将覆盖百余个国家与地区,届时让国人的自信与骄傲随爱国之情蔓延世界各地。
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增进爱国共识,巩固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爱国主义首先关注的是国家的切身利益,所有的爱国行动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然要落脚于对国家根本利益的捍卫。这是爱国主义的底线,也是浙江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立场。
一方面,浙江充分发挥数量庞大的海外侨胞优势,在对外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利用政策关怀对华人华侨进行爱国情感的感召。
面向“一带一路”等对外工程中的侨胞群体,浙江充分宣传利好政策,激发侨胞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纽带力量,助力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与民心相通。
另一方面,浙江以爱国爱乡的情感共鸣来凝聚共识、汇聚众智,借助政策红利吸引侨胞群体产业、资本、人才、科技等优质企业和资本“引进来”,反哺本土发展。
同时,从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出发,浙江持续加强落实祖国统一教育,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通过越剧文化交流等方式推进港澳台侨胞的文化认同、通过海外联谊会等平台深化港澳台侨胞的国情认知、通过海外代表人士座谈会等途径广泛听取港澳台代表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意见心声,在乡情共融、家国情义相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浙江力量。
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力量之“能”;讲好“新时代浙江故事”,传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之“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制度之“行”——这是新时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浙江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这一本质,在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国际情怀教育的协同推进中真切地讲述着三个故事,绘制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浙江图景,并将伴随新征程的开启继续讲好新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作 者:凌加英 蓝汉林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题信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研究”(19JZD004)。
凌加英,博士,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蓝汉林,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之江策
「视频」 赞“碳”不已 :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风尚|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