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心”出发,邂逅阳明|之江策

黄思洁 之江策 2023-03-14

广袤无垠的浙东平原上,有一座山明水秀的江南小城——余姚。这里自古人杰地灵,享有“东南名邑”、“文献名邦”的美誉,明朝大儒王阳明就诞生于此。林木葱茏的龙泉山北麓便是阳明先生的府邸,经历了五百余年的风雨磨砺,它依然静立于小城中心,等待有心人的拜访。


  01  

奇幻出生,天纵狂才


从广场中央那庄严而美观的“新建伯”石坊中穿过,这场邂逅之旅便开启了。石坊后“王阳明像”赫然伫立,他一身文人装束却身配宝剑,神情像是沉思又仿佛带了一丝笑意,尽显英明豪迈与文武双全,心忧天下之时又守住了旷达的本心。


故居粉墙青瓦、庭院错落,一条古朴的石板路直通大厅。抬头可见高挂的“真三不朽”匾额,厅内另有一幅楹联,“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历史上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之一便是王阳明。于德,他先天下之忧而忧,清廉正直鞠躬尽瘁,对亲友学子也都以真心待之;于功,他开化龙场百姓、改革庐陵税制、平定南赣山贼……成就之多被誉为“三百年事功第一”;于言,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大步往前走去,去往瑞云楼,这是王阳明出生的地方。王阳明何以一生奇幻,且伴随着荆棘与荣光,让我们从儿童时代开始了解他吧。


瑞云楼重檐硬山、恢宏大气,王阳明的童年与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关于“瑞云”二字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王阳明的生母怀胎十四月却迟迟没有生产。一日,她的婆婆梦见明艳的阳光破空而来,天上祥云缭绕,诸多神仙身着绯红色的衣服击鼓吹箫,乐声悠扬。只见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婴儿,脚踩瑞云徐徐而来。果然,郑氏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出生的这座小楼从此便叫“瑞云楼”。


王阳明的幼年也非同寻常,五岁才会说话,且一开口就展现了超常的天资。他过目不忘、妙语连迭,字句皆不落凡俗,令人惊叹。十二岁时,狂放不羁的小阳明便以“读书做圣贤为天下第一等事”,自此在曲折与颠沛中践行思考与探寻,成就自己的圣人之志。


细赏瑞云楼中陈列的旧物与讲解的文字,仿佛穿越到了五百年前,王阳明的奇幻经历一一在眼前浮现……

自幼他就展现出卓越的文字才能,勤学辞章,狂言“文章小事,何足成名?”;曾研读兵法、舞刀弄枪、关心边疆实务;也曾做一回侠客,腰佩宝刀考察三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十七岁迎娶诸氏女,却在新婚之夜出走道观,入定坐禅;弘治十六年于杭州养病,南屏晚钟、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但更加治愈王阳明心灵的是脱离尘世的清幽寺庙,梵音袅袅,如一剂良药抚平其躁动的心。


  02  

文武双全,千古完人


王阳明在追求圣贤之志的路上,时而无限接近,时而却偏离正道。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


这是王阳明的生死至交湛甘泉为他的墓志铭写下的一段话。然而“阳明五溺”并非弯路、也不是无用之功。每一项体验都在潜移默化中修炼磨砺他的本心,融汇于心学思想之中。


 “归正于圣贤之学”正是他被刘瑾陷害贬谪,发配贵州的时候。官场沉浮给王阳明带来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挫折,但他始终担负起肩上的责任。

于百姓而言,他是事无巨细的父母官,是危机困境的及时雨。被贬龙场时,他积极与当地人交往、共同劳作、传授先进技术,深受拥护爱戴;外放庐陵县令时,他教化百姓、整顿民风,十六次《告谕庐陵父老子弟》言辞真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京城、南京、赣州、天台……王阳明的步履所到之地,就是仁政与善制落实之处。


但当他掌握军权时,又展露出叱咤三军的豪杰形象。南赣破贼剿匪时,王阳明上任之初便成立军机处、发布训令,展示了极高的战略手段和军事思想;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时,他雷厉风行,一出反间计运筹帷幄,善用谋术只身平叛。只需闭上眼,金戈铁马在面前驰骋,战鼓铮铮在耳边回荡。


但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的成就远不止于此,怀抱着对圣贤的敬畏之心,我走出了瑞云楼。其实他也曾经历过迷茫困顿,但阴寒的牢底、暴戾的乱棍、荒野的寂寥、朝廷的诽谤只能惩罚他的肉体,却无法动摇他的内心。是什么力量铸就了这个强大的灵魂呢?那就是本心!


  03  

跨越生死,悟道讲学


王阳明为学三变,先“泛滥于词章”,之后学朱熹“格物穷理之学”,后又“出入于佛老”,最终在贵州龙场悟出“格物致知之旨”,找到为学为圣的方法路径。

展厅中“龙场悟道”的打坐石像庄严肃穆,只见他双目紧闭,凝神聚气。正是那时,他悟得一切事物的道理都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心即理。只要每个人沿着自己的内心修炼,都能够悟得事物的道理,最终成为圣贤。

龙场悟道是王明明心学的起点,那时他才真正迈过心中的生死藩篱,并构筑起“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悟道后,王阳明在贵州正式开始讲学。山林幽径中,他一边漫步一边向弟子传道授业;皎皎月光下,他一袭长衫,与弟子饮酒抚琴;木屋窗台旁,他批阅弟子文章,时而皱眉,时而颔首……此后随着朝廷调度,无论他走到哪里,讲堂就开到哪里。

赣州通天岩、于都罗田岩、龙南玉石岩、瑞金县学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讲学的身影,国学大师梁启超曾盛赞道“阳明先生,百世之师”。

故居的后罩屋中便布置着“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成列”。

他丰厚的为学思想最终融汇为“天泉证道”中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在切身实践中体悟出的道,也是他一再向弟子传授灌输的真知。


  04  

从心出发,反观自照


如今,距离王阳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近五百载,而“心即理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等富有哲思的语句依旧广为流传,这也彰显了其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先贤早已随风逝去,但精神文化却始终熠熠生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定志向勇毅前行。


当越来越多的学者走进王阳明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学子穿上“知行合一”校服,越来越多的旅客重走王阳明的足迹,这正是我们进入其精神世界、体悟圣人之道的绝佳时机。也是去骄去躁、发现本心的良好机会。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愿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锤炼自我,获得更加沉稳、更富有生机的内心力量!

作者:黄思洁

-往期回顾-

以问政之道铸就新时代的协商民主“金名片”|之江策

「视频」 崇德向善:好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之江策

网络文学的“浙江奇迹”何以常青|之江策

【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之江策

“浙”里跑马风景独好|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