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头相继布局,暂停实验室难破局

禾雨 银杏科技 2022-11-20
 
撰文 | 禾   雨  
编辑 | 岐   岐

“有时候你躺在家里面,明明一整天什么都没有做,但你就是脑子停不下来。”
 
一位暂停实验室的用户,在微博上描述自己的状态,经过评估测试发现,她有中度抑郁、轻微焦虑情绪和中度睡眠困扰。
 
在这种负面情绪的裹挟下,她不想出门,拖延症严重,身材和外貌焦虑也常常围绕在她左右,她很容易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这位用户已经参加完暂停实验室的四期训练,据她回忆第一期的状态是“没有期待,也没有耐心,还有一点焦躁”。
 
现在,她偶尔还是会陷入焦虑和抑郁中,但她发现,“它们好像很久都没有回来了。”
 
暂停实验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当不爱出门、不想说话、深夜emo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标配”,我们又该如何“自救”?
 
康宁医院曾在招股书中提到,每8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患有精神疾病。
 
如此高的患病率背后,蕴藏着千亿规模的心理健康市场。
 
但我国的心理健康行业起步较晚,直到近几年才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2021年心理健康行业洞察报告》中提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全年融资事件25起,涉及20家企业。
 
这其中不乏互联网大厂的布局,比如京东通过上线“精神心理中心”,完整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布局;字节跳动则通过投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商“好心情”,来分食心理健康领域的蛋糕。
 
而3月8日,暂停实验室刚刚完成了5000万人民币的A轮。截止目前,它已经共计拿到三轮融资。天眼查显示,大象公会、长岭资本、蓝驰创投都参与过暂停实验室的融资。
 
备受资本青睐,心理健康行业真的是一条好的赛道吗?



千亿市场待激活

 
在过去,在“病耻感”的挟持下,心理健康一直是个隐晦的话题。
 
“我身上有很多划痕,夏天也不敢穿短袖裙子,因为害怕别人看到。”有抑郁倾向的吴茜说。
 
但所谓的抑郁倾向,是吴茜自己推测的,因为到现在,她还没有去医院看过。
 
吴茜记得,第一次自残可能是八九年前了,当时因为感情问题,整天郁郁寡欢。
 
“自残可能会上瘾吧。”后来,每每情绪起伏,吴茜都选择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
 
因为病耻感,吴茜甚至不敢去医院问诊,“别人知道了会觉得我是神经病吧,家人知道了也会伤心。”
 
相比于吴茜的自残行为,还有很多有抑郁倾向的人,会选择更极端的方式,比如自杀。


去年5月19日,成都高二学生小林独自离开教室,走上天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通过还原小林去世前的活动轨迹发现,小林曾在水泵房里手持美工刀不断割自己的左手腕。
 
“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小林兜里的一张小纸条写的内容,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言。
 
但在父母和同学眼中,小林平时是个很有自信、性格开朗的男生。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小林”。他们看起来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但却需要反复与自己的情绪斗争,才能维持表面平静。
 
2021年,WHO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大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
 
高自杀率的背后,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
 
在高收入国家,这个比例是50%左右;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这个比例达到80-90%。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能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
 
2017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有27733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
 
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超过2亿人。
 
另一方面,费用昂贵。
 
有调研显示,患者没有寻求治疗的三大原因分别是:经济压力、时间成本、不知道去哪找。
 
其中,考虑到经济压力并放弃治疗的比例高达68.88%。
 
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小王,就是其中的一员。
 
“咨询费用一次是250元,药物需要挂特需门诊专家号,一次200元”,在成都某医院接受过治疗的小王说,每个月都要花费800元左右。
 
考虑到压力成本,他现在已经“私自”停药。
 
而且,现在市场上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商业保险也非常匮乏。
 
在医保体系中,只有广东、上海、北京等极少数地区将“心理治疗”纳入支付范围内。
 
供给侧不发达,需求侧付费意愿低,导致目前中国心理健康行业渗透率只有10%左右。
 
疫情的到来,更是放大了这种不平衡。
 
《柳叶刀》研究发现,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病例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
 
有观点认为,中国心理健康市场大约是3000亿规模,并不比消费市场小。
 
这个千亿市场,正等待激活。
 
相比之下,美国在心理健康领域已经很成熟了。在疫情的推动下,美国的数字心理健康疗法开始成为新风口。
 
有数据统计,有30%的美国人会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美国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
 
因为疫情,心理咨询服务多半转为了线上,数字心理健康疗法迎来春天。
 
《2021心理健康行业洞察报告》中分析道,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研发,大致分为:情绪数据追踪(干预)、AI心理咨询、VR心理治疗及数字药物四个领域。
 

从国外心理健康领域融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打造数字心理健康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非常注重差异化竞争。
 
比如Paired打造针对夫妻关系护理的应用程序;Modern Health提供面向雇主雇员的“心理健康”产品;ieso采用人工智能与患者聊天的形式,为其提供个性化治疗……
 
去年,还有3家数字心理健康公司成功IPO,分别是LifeStance、Pear Therapeutics和Talkspace。
 
但这三家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
 
过去的一年,资本也在密切关注国内的数字心理健康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月份起,有7家数字心理健康公司拿到融资。其中,就有“暂停实验室”。
 
暂停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2月上线,创始人为郭婷婷。
 
据介绍,暂停实验室目前有7位主创,均接受过系统的科班心理学学术训练和临床干预训练。
 
有暂停实验室的用户提到,“有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在推荐暂停实验室。”
 
在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的赛道上,暂停实验室还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吗? 



产品的局限性

 
公司的竞争力,还是源于产品本身。
 
暂停实验室有两条产品线,一条是“情绪减压计划”,另一条是“饮食健康计划”,前者是它的主要产品。
 
据了解,暂停实验室的“情绪减压计划”的内容主要是“正念”练习。
 
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正念的闻”、“身体扫描”、“正念进食”等,在“正念”练习的过程中还有专业人员全程答疑。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分会专家指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正念可以减少焦虑、抑郁、主观压力、情绪困扰。
 
《临床心理学年鉴》总结,正念练习可以有效干预心理障碍,包括重度抑郁、焦虑障碍等,在部分障碍里,效果甚至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是相当的。
 
暂停实验室“情绪减压计划”周期是21天,费用是698元。宣传资料显示,通过奖学金返还的形式,可以实现无限次免费复训。
 

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干预动辄上万的费用,暂停实验室在价格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但作为数字产品,它也有“不可控”劣势。
 
第一,表现在“用户”接受程度上。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0%的人会在线上做咨询,其余的人会选择医院的精神心理专科或线下心理诊所做咨询。
 
在没有条件接受线下治疗的情况下,小王会考虑线上治疗,“但只接受正规医院线上治疗。”
 
他对线上治疗表现得很抗拒,“心理咨询也不是单纯通过语言沟通完成的,如果来访者不在场,咨询师可能无法完整准确地把握患者状态。”
 
而且,小王还提到“处方权”的问题。
 
据了解,只有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和护理医师才有处方权。这也意味着,这类数字心理健康平台,不会成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第一选择。
 
在小王的认知里,线上咨询的费用并不比线下低。
 
有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线上咨询的报价:视频咨询的费用是15分钟500元,电话问诊的费用是10分钟200元。
 
第二,是“来访次数”无法控制。
 
《2021心理健康行业洞察报告》提到,近25%的来访咨询是4-12次,超过44%的来访咨询超过25次,超过100次以上的来访仅有13.4%。
 
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过程,治疗效果与来访次数往往是成正比的。
 
暂停实验室采用“督学金”的方式,鼓励用户持续练习,用户缴纳100元的督学金,完成后会全退。
 
暂停实验室还对300余名用户进行了追踪,并对追踪数据分析发现,“一个人渴望改变的程度”是影响坚持率最大的因素。
 
这也从侧面说明,“来访次数”和“坚持时间”容易被主观意愿左右。
 
第三,暂停实验室的产品对“焦虑抑郁达到中度以上”用户的效果不明显。
 
心理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患者是否配合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我的情况就是改善到一个水平后,就没有变好了。”小王坦言,其实这也是促使他“私自”停药的一个原因。
 
“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结合的治疗效果尚且有瓶颈,暂停实验室的效果又如何呢?
 
暂停实验室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用户构成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焦虑抑郁达到中度以上的用户,占比29.6%;第二类是出于“解决困扰”或“变得更好”的目的参与的用户。
 
暂停实验室的“情绪减压计划”对第二类效果明显,但是对第一类效果有限。
 
其统计数据显示,在焦虑抑郁达到中度的用户中,有32%首次练习效果不明显。
 
如何找准自己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暂停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向B端或是出路‍


据统计,参与暂停实验室练习的用户已经超过3万,覆盖了全球19个时区356个城市。
 

对于2019年就上线的互联网产品来说,这样的用户增长并不算乐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暂停实验室的核心产品所处的细分领域竞争很激烈。
 
以“正念”为关键词在App Store搜索,会出现百余个相关App。
 
这些App打着“正念”、“冥想”、“瑜伽”、“睡眠”等旗号,已经把“正念”领域搅成一片红海。
 
降低与这些App的用户重叠度,是提高暂停实验室竞争力的关键。
 
相比之下,市场上部分同类数字心理健康产品,已经找准自己的细分定位:
 
好心情,持有国家首批颁发“互联网医院”牌照,有5万名医生注册使用;
 
大米和小米,主要针对孤独症谱系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
 
简单心理则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心理服务的平台,服务客户包括中国联通、国家电网等。
 
数字心理健康公司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就要激活需求端的支付意愿。
 
但C端用户的教育成本较高,从B端入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美国有近20家以B端业务为主的心理健康服务企业获得融资。
 
有分析表明,公司在健康计划上每花1美元,其医疗保健成本就会下降约3.27美元。
 
而这种健康计划,则应该涵盖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部分。
 
美国部分公司,已经把“心理治疗”作为一项福利发放给员工。
 
“公司买单,员工选择治疗”的模式,打破美国数字心理健康行业的困局,达到三赢局面。
 
“心理健身房”开到企业,或许是暂停实验室一条新的出路。
 
现阶段,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解决治疗率低的现状,需要长时间的认知改变和市场教育。
 
这也给暂停实验室这类的数字心理健康企业争取了时间,让它成为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缓冲剂”。
 
此外,有研究表明,正念对抑郁症复发有预防作用。
 
这也正是暂停实验室存在的意义,它成为传统心理医疗机构的补充,在预防阶段,帮助“患者”们解决心理问题。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刘院长曾表示,精神疾病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如今可以说是和感冒一样普遍了。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用对待感冒的态度去对待精神疾病。
 
感冒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需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精神疾病也是!
 


END


银杏科技 | 坚持原创



叶国富的旧船票与新港湾

失速的电子烟,绝望的店主

当消费变成围猎女性的“PUA”




银杏科技微信公众号|推广合作|加入读者群扫码关注带你解锁更多商业和人物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认知行为疗法篇(2024-25版)
2025年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时间及费用详细解答!(报考指南)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减压自助篇(2024-25版)
9个迹象,表明你有未愈合的创伤
当治疗无效:难治性抑郁症的根源分析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