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科技

其他

一颗生菜引发的科研大战

作者|沈丹阳邮箱|shendanyang@pingwest.com一台机器对准它正下方的那颗生菜,不断地推进镜头企图放大并识别叶片上的绿色素面积,在它自己觉得找到目标的时刻便迅速按下拍摄键;另一台机器则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所有生菜的身高,认真地以数据标注的方式对其进行采样记录;还有台机器看起来不动声色,实则正感受着生菜们周围的实时温度与湿度,一旦超出设定,要么拉响警报,要么干脆直接命令风扇进行降温。如此神奇的一幕发生在一个中等巴士大小的集装箱里,现场看不到任何人类的身影。在集装箱里,有若干传感器对生菜成长周期进行监控,并将其转化为数据流传送至千百里以外的农学家实验室中,在那里这些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的处理,能精准地预测生菜们未来的长势,如若现状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他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在手机App上远程更改集装箱内的光照、温湿度、营养液等配比模式即可。这种几乎颠覆了传统大田农业的种植模式,有个颇为赛博朋克的名字——植物工厂。提到“植物工厂”,浮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可能是火星救援中马克在栖息舱里开辟的人工土豆田,也可能是流浪地球中采用地下光照的蔬菜大棚,但这些场景都是人类遭遇生存危机时,不得已采用的农业科技武器。然而事实上,植物工厂当下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极端条件下的食物供给,它开始渐趋成为人类常规且重要的种植模式、成为一线农研企业大力发展的核心业务,也成为全球顶级农学院中最受欢迎的研究方向。为了争相将植物工厂的潜力挖掘到极致,它近期甚至在国内农学界和产业界之间挑起了一场科研大战。科学家们被生菜“为难”住了?这场一触即发的农研大战的主题是:挑战在植物工厂中多快好省地种生菜。要知道,作为一个有着天然优渥种植条件的农业强国,中国大田环境中生长的普通生菜,其每千克成本大约在4-8元。虽然植物工厂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温、光、水、肥、气等核心种植条件,大幅地提升生菜的产量和品质,但集装箱自身的能源消耗也成为了其难以大规模商用的致命伤,当前行业顶尖的植物工厂种植1千克生菜最少需要10度电,对应的成本大约20多元。也就是说,如果能突破植物工厂的能耗难题,它将在人类未来的农业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此深入行业痛点的主题,令赛事在去年8月一经开启招募就吸引到了全球30支顶尖团队、150多位青年科学家的报名,通过重重筛选进入到初赛的15支队伍,在经历了多番比拼后,仅剩4支杀入了决赛圈。这四支队伍基本代表了国内农业科研领域的最强阵容:•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盒马徒步在“漫长的季节”

何聆筝编辑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奖牌,能否讲好Keep上市的新故事?

三次递表的Keep终于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录港股。作为在线健身平台的扛把子,Keep也想通过上市向外界证明自身及在线健身这一赛道的商业价值。Keep曾在2022年2月25日首次递表,后在8月因时间过期而失效;2022年9月6日,Keep再次递表,2023年3月6日失效;2023年3月28日Keep又再次递表。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Keep营业收入为11.07亿、16.20亿、22.1亿;同期经营亏损1.28亿元、9.68亿元、7.89亿元,处于一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Keep的营收主要来自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它。其中自有品牌贡献的收入最高,而近期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周边奖牌,则属于会员订阅和线上内容付费业务。周边奖牌的爆火一度被外界视作Keep找到增长新方向的信号。然而作为营销活动衍生品的奖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主营业务增长,或者说它能够为主营业务商业化的转型争取多少时间还未可知。靠奖牌打开思路Keep早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最初,Keep靠着免费课程,在少有人关注的线上运动健身领域吸引了大量用户,仅用两年半的时间用户数就突破一亿。那时的主流印象里,健身约等于身材好,有较强自我管理意识又没有足够时间去健身房的人群,自然就成了Keep的忠实用户。Keep完成了初期流量积累与用户增长,接下来的商业化步子却迈得并不那么顺利。互联网产品盈利的方式无非是卖服务和卖产品。服务方面,Keep推出了比免费课程更加专业的付费健身课程,试图通过会员付费获取营收。然而其免费课程只能满足浅度用户的需求,深度健身用户更倾向于线下健身房,因此其用户付费率一直不高,核心用户留存率在2020年只有49.3%。产品方面,Keep推出了自营的运动手环、瑜伽垫、跑步机等运动器材,试图将品牌价值变现。但其自营产品多为贴牌生产,品控不严,不少用户反应“运动手表无法与软件连接”“瑜伽垫使用寿命短”。转折是从一枚玉桂狗奖牌开始的。梁映告诉《银杏科技》,2022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她在刷小红书时被一枚设计精巧的玉桂狗奖牌种草了。为此她专门下载了Keep,后来错过时间没能完成跑步领到奖牌,便抱着试试的态度准备去闲鱼上收一枚,谁知道价格竟然被炒到了两三百,只好作罢。这些玉桂狗、史努比、海绵宝宝和Kitty的奖牌,靠着萌趣的外表迷惑了大批年轻人,连带着Keep的营收也一并上涨,甚至有传言称Keep靠着卖奖牌赚了5个亿。健身本身是一件很难获得即时反馈的事情,健身的具体效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量化,这在追求短频快的互联网世界里并不占优势。而线上马拉松用发放奖牌的方式对健身结果进行量化奖励,健身结果变得可视化。当然,只有这个还远远不够,富有设计感的IP联名奖牌,才是既能拥有健身成就感又能满足用户分享欲的传播利器。玉桂狗、海绵宝宝等IP形象自带有流量,“男朋友帮跑马拉松领到玉桂狗”用户自发的奖牌内容分享,利用社交圈层效应进一步扩大“奖牌”的传播度。用户对奖牌的追捧给Keep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Keep此前提到,包含2021年四季度以及2022年前五个月在内的八个月,参与Keep虚拟赛事活动的付费用户人数超过110万,商品交易总量超过5000万元。IP联名系列奖牌的出圈,似乎让一众运动APP找到新的出路。Keep之外,咕咚、悦跑圈等运动APP也先后推出了类似的跑马拉松赢奖牌活动。奖牌难稳基本盘IP联名奖牌是否会成为运动APP的盈利良药还未可知,但对于主打运动健身的Keep而言,以奖牌这样的边缘性业务出圈并不全是好事。Keep站内的运动健身视频及陪练课程是吸引用户停留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训练赛、马拉松作为一种带着节庆色彩的营销活动起着提高用户活跃度的作用,而奖牌则是伴随着这类营销活动而来的一种奖励。如果将提供付费健身内容看作是卖货,那奖牌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赠品。奖牌能在短期内制造营销热点,带动Keep在社交媒体上的出圈和自身盈利增长,但一家公司只有在主营业上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才算是完整地跑通了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何奖牌大火,投资人仍对Keep的盈利能力保持观望的一大原因。Keep在商业模式上的不确定性,也与赛道本身有关系。在各大互联网产品都忙着向用户提供更高地舒适度,寻求第一眼就抓住用户的情况下,Keep所在的健身赛道却很难参与到这场竞赛。不同于娱乐活动,健身需要很强的自律性,整个过程是痛苦与喜悦并存。在缺乏健身教练现场监督的情况下,更常见的情况是用户们三天打鱼,两天筛网,会员与付费课程自然很难有大幅增长。基于此,Keep曾在2018年以自营的方式,开设了线下健身房Keepland,试图将线上的流量导流到线下进行转化。然而运营健身房所需要的前期投入较高,早前步伐迈得太大加上后续三年疫情的影响,最终这一业务不断收缩,Keepland的营收也被整合在广告和其他服务中。Keep选择与线下健身房合作,由线下健身房提供场地来分担运营压力。而被寄予厚望的在线商城,也不似预期顺利。Keep在线商城的商品多为代工厂贴牌生产,可替代性强。在Keep这一品牌的加持下能够招揽一部分忠实用户,但跑步机、运动手表等大件健身器材的毛利率并不高;跑步鞋、瑜伽服等日用品又有李宁、耐克这样专业的运动服饰竞争对手。Keep能在运动健身这个细分赛道里靠着奖牌营销出圈,算是找到了一个新方向。靠着非核心的奖牌业务盈利出圈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若能一直维持盈利,替核心业务提供试错的时间和金钱倒也未尝不可,但奖牌能够支撑多久呢?被奖牌吸引的这部分用户主要是大学生、年轻白领。他们分享欲强,对玩偶、手办怀有很高的情感寄托,是IP潮玩的主要受众。某种意义上,Keep是借助潮玩影响力拉动自身的付费用户。在不少Keep的跑步赢奖牌活动中,参赛者需要先开通Keep会员,才能进行报名。因为奖牌而开通会员的这部分人,虽然能够带动会员付费的上涨,却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运动健身业务的忠实消费者。如何将这些付费用户留存下来,是Keep长期要思考的问题。考验才刚刚开始Keep明白奖牌带来的流量和增长只是暂时的。招股书提到,“紧跟最新宏观及行业趋势,推出更多创新形式(例如虚拟体育赛事)以提高付费用户渗透率”。显然Keep在弱化奖牌对其业务的影响,更强调奖牌对拉动会员付费率的作用。或许,Keep更应该担心的,是互联网大厂们的触手正在有意无意地伸向运动健身这个细分领域。如果说Keep是线上健身的专业代表,那其它的综合型内容平台则正在以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健身方式,冲击着Keep的大本营。Keep上的健身内容虽是针对初级健身用户,但也非常强调专业性,更专业的健身往往也意味着内容枯燥难以坚持,这份无法避免的枯燥会劝退一部分用户。出圈的运动健身相关内容很少来自于Keep,B站UP主叔贵、抖音博主刘耕宏等综合平台健身博主的内容,则更具有娱乐性,对普通用户更具有吸引力。刘耕宏的健身视频里少不了配套的流行歌曲和富有节奏感的健身口令;叔贵的视频内容则是将网络热点和玩梗糅合到了专业的健身训练之中。这类视频既可以作为一种运动健身的科普内容,也可以当作了娱乐视频,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Keep也尝试通过签约头部健身达人,开通直播渠道等方式来增强用户与平台的互动,增强用户活跃度的跑步赢奖牌也赢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目前,这些具有娱乐性的健身视频无法提供陪练、动作纠正等较为专业的健身指导,满足深度用户的需求;而过于专业的健身内容容易陷入小众群体自嗨的困境。短时间内,Keep在运动健身领域的仍能占有一席之地,却缺乏长远规划。再说到Keep的自营商品和广告收入。客单价偏高的运动手表、跑步机等智能健身设备,有苹果、小米、百度这类的科技公司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Keep并不占优势;瑜伽服、跑步装、球鞋等运动服饰也有李宁、lululemon等专业品牌进行开发设计。Keep试图整合运动健身相关产品,将这类的销售作为另一收入增长曲线,但其试图进入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已接近饱和。事实上,在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各地的封控让在线健身成为了一种刚需,也连带着Keep的用户和营收一同上涨。在2021年1月的F轮融资中,软银领投,Keep筹集到了3.6亿美元,估值达到20亿美元。资本的看好和疫情未被攻克也让Keep在这一时期不断传出要赴美上市的消息。终于在2022年的2月和9月,Keep两次发起上市冲击,均以失败告终。此次递表后成功通过聆讯,Keep离上市又近了一步。比起故事,Keep更需要快速摆脱增收不增利的现状。考验,才刚刚开始。END往期推荐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老马识途,张勇远征阿里云

又一次宣布人事变动,阿里的变革大戏还没有落幕。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规范和要求,其个人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同时,经过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批准,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菜鸟“养股”通达系

北京时间6月5日晚间,申通快递发布公告,宣布阿里旗下德峨实业将以近39亿元的价格向菜鸟供应链转让所持股份,交易后菜鸟将持有申通25%的股份。此举属阿里集团内部的股权转让,申通快递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变。这是自5月阿里披露批准启动菜鸟上市计划后的又一重要动作,积极整合物流资源,业内普遍认为菜鸟是在为上市铺路。对申通而言,转让代表进一步加码与菜鸟的深层协作,有利申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也能为其在资本市场与行业竞争背书。过去几年,阿里集团先后入股“三通一达”,为淘系电商铺开市场提供助力,但此举的战略意义远不止如此。促成菜鸟与通达系的合作是阿里在电商增量时代的顺势而为,而入股通达系一方面是为合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则是为菜鸟争取行业话语权“养股”。今年三月,阿里各业务板块拆分上市的流程启动后,菜鸟成为阿里首批筹备IPO的业务部门,收购申通股份不仅是为市值加码,还意味着接棒阿里的“养股”策略,以期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足准备。“养股”千日,“用股”一时为什么是申通?除了一直以来与阿里系保持密切合作的历史原因,申通最近的增长势头也足以引起市场注意。国信证券的分析指出,过去一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放缓至2%,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承压的影响,居民消费乏力,且疫情导致人口流动受限,快递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然而,在大环境并不利好的情况下,去年申通快递的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申通快递完成快递业务量129.47
2023年6月8日
其他

低价与内容都要,淘天如何适配中小商家?

某头部消费平台对《银杏科技》表示,“2020年以来,今年品牌618的预算增长是最多。”由于大环境逐渐恢复释放动能,作为疫后复苏的首个关键节点,大到平台、小到品牌商家,都试图打一场翻身仗,重振信心祛低迷。不过行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货架电商也好,内容电商也罢,如何提高现有流量的转化率成为大家面临的首要难题。用户规模的增长红利期已过,各大平台将目光转向了长尾商家和下沉市场寻求增量。基于此,各电商纷纷提出战略方法,618成为检验其有效性的试炼场。阿里集团组织调整后,淘宝天猫合并为独立公司,加码“低价”与“内容化”策略。作为淘天集团公开亮相后的首战,今年的618又多了几分试探的意味。因此对淘天集团而言,战略反馈与销量成绩同样重要。“低价+内容”的构想是淘天在竞争形势下的谨慎选择,然而放在中小商家这类目标群体身上却很难落实,目前来看,这套组合拳想达到预期效果还任重道远。多方加码,竞争激烈用户在大促期间的核心心智就是低价。加之既有模式下难以从内卷之中突围,内容转型是近几年传统电商均面临的难题。抖快等兴趣电商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货找人”的流量玩法颠覆了传统电商逻辑,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眼下,抖快电商相继强化货架逻辑,这将严重冲击猫狗两家的核心地带。财报数据显示,2022全年阿里巴巴的电商GMV为8万亿,下滑1.47%,京东3万亿,下滑8.81%,而抖音电商为1.4万亿,增长75%。尽管淘天依然是行业龙头,但抖音增长势头迅猛,导致其市场份额遭受严重威胁,内容化转型已刻不容缓。“低价”与“内容化”两大战略,是淘天针对市场变化做出的战略转向,这意味着需要在对手的优势领域厮杀,会产生不小的竞争风险。但淘天并未盲目效仿内容电商的运营逻辑,而是提出围绕导购、交易形成的高净值用户人群关系链运营,这比社交与兴趣链更有商业价值。直白一点讲,就是做会员生意,深耕品牌私域。“提到私域大家一般想到原来社群运营的私域,对淘宝商家的日常经营来说,私域就想释放这样的生产力和开放度。”淘天的私域业务负责人梁宏亮对此做过总结。借助内容和低价做私域运营,成为今年淘天的主旋律。从内容化角度来看,各大电商在网红孵化、主播挖角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然而从“交个朋友”三入京东的过去看,行业头部化、跨平台,使得他们不可能押注于某个单一渠道。头部主播辛巴团队与疯狂小杨哥先后入淘,就对快手的达人生态造成过不小的震荡。但跨平台需要解决主播与新平台调性匹配的问题,促进主播风格与新受众群的兼容。快手主播一向以接地气著称,未必符合淘宝用户的偏好,因此二者的团队入淘是否顺利尚不能过早下定论。尽管平台与主播松绑已成趋势,MCN机构为均摊风险正在加紧多平台布局,但此举是开头部主播跨平台运营的先河,会造成平台间的分流,提高电商对原生流量培育的风险评估,从而加剧平台与主播、平台与平台间的博弈。于是平台加码孵化自己的原生主播。据统计,今年将有5万名新主播、10万个品牌直播间、超100个全明星直播在淘宝平台开播。快手则推出“川流计划”,拿出至少600亿流量激励商家和达人协作,帮助其定位客户群,实现精准推荐,一季度该计划为参与的经营者整体带来的GMV增量已超15%。除了流量侧的主播,从价格维度来看,今年行业的同质化竞争突出表现在对中小商家的重视上。作为下沉市场的经营主体,中小商家弥补了大品牌的市场空缺,在消费意愿趋向保守的疫后复苏阶段,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其对平台的GMV的贡献不容忽视。据《2022双11电商金融服务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仍然是电商的主体。淘天重组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并首次针对中小卖家定制营销IP——淘宝好价节。而京东通过“春晓计划”、快手全域经营理念中将优化中小商家成长摆在重要位置,以及抖音推出“0元”入驻权益等等。虽然“向下探索市场增量,重视中小商家”已成行业共识,但各大平台的低价策略存在许多差别,其背后的逻辑不尽相同。用低价做内容,用内容做低价淘天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用低价做内容,用内容做低价。”即用低价吸引用户关注内容,再用内容做更“精准”的价格分层与预算锁定,最终在平台内部完成逻辑闭环。“用低价做内容”是指,淘天将作为直接促销手段的“低价”转变为流量池入口。平台利用“百亿补贴”、“聚划算直降”、“好价节”等低价活动吸引流量,借助营销热点搅动市场关注,并设立商家大促专场,将客群导流至品牌店铺,为商家的内容运营提供受众基础。淘天的内容生产也在升级迭代,由于站外营销的增长势头很猛,淘宝迫切需要品牌投放回流,对于内容质量更为看重,要求商家的PGC区别于此前用短视频代替商品详情页这样简单的内容植入,开始强调流量的原生性。店家不再仅仅投放成品广告,而是在平台上进行集产品展示、互动营销、理念输出、售后维护等为一体的品牌运营,逐渐培养出对标兴趣电商的内容吸引力。品牌内容越丰富,用户了解的信息越多,下一次做消费决策所需考量的内容就越多,品牌之间对比的维度就越多。用户精力有限,消费决策的门槛提高,意味着消费惯性越大,用户的品牌粘性就越大,利于实现流量留存。“用内容做低价”指通过品牌的内容运营建立私域生态,做精准的会员折扣,而非曾经的泛用户优惠。常见的会员运营主要有会员赠礼、“积分购”、会员专享券与首单礼金等方式,前期通过专享券或赠礼吸引用户转化为会员,后通过“积分购”提升复购率。美妆和3C品类会更加关注社群会员体系的建构,因为该类产品对于使用体验等内容分享的需求更高。社群会员体系既有利于用户共享信息,又便于商家进行产品迭代的宣传,可提升用户终生价值。“会员的终点在私域,所有的品牌发展会员,为客户做折扣是手段,降低自己未来的付费成本才是根本。”一位电商运营总结道,“对所有的会员,我们都希望他能成为品牌的私域流量。”淘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上会员资产过千万的品牌已超过50多家,过百万的品牌已经超过700多家,同比增长超20%。梁宏亮表示,“整个商家会员人群规模同比快速提升,增长达到28.4%,这批人群对于商家而言是非常高净值的,这就是卖家的资产内容。”从商家视角来看,通过内容运营可丰富品牌形象,加固用户粘性,同时可利用会员身份进行用户分层,推出针对店铺会员的折扣活动,使补贴的投放更为精准,效率更高。在私域运营中,品牌将低价策略从直接优惠转变为锁定预算。曾经做低价折扣是用更少的钱买等量的产品,而锁定预算是用同等的钱买更多的产品。该趋势从前两年就已见端倪,经过主播的大力宣传,目前已成为非常常见的促销方案,突出表现在美妆品类中。例如过去粉底液打折,会直接降价优惠,而现在是价格不变,买正装送等量小样,甚至直接送正装。一些大牌非常重视产品的全渠道定价权,因为这涉及到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市场评估,加量不降价的优惠在兼顾大促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品牌的定价水平。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种营销可以让其直观感受到折扣力度,刺激消费。并且可解决消费者更长时间的消费需求,延长产品更换周期。通过锁定用户购买该品类的预算,降低用户对其他竞品的关注,借助低价效能加固品牌壁垒,利于培养消费心智。淘天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内容”与“低价”的双效驱动形成良性循环,构建闭环生态。平台通过低价吸引流量导入品牌私域,便于内容运营。品牌的内容产出又建设了平台生态,商家在积累自身内容资产的过程中,创造了平台的私域流量,由此实现品牌私域与平台私域的联动。会员跟着商家走,商家跟着平台走。至此,无论是商家端还是用户端,都被牢牢绑定在淘天平台上,且消费者被纳入各个品牌单元,用户留存率与转化率得以进一步提高。落地困难,中小商家何解?从商业逻辑来看,淘天的创新思路具备可行性,但将该模式套用在中小商家上,就出现了阻塞。淘宝好价节为中小商家提供总价值上亿的补贴扶持,但要求是商家的价格校验通过后,才提供红包补贴与流量推送。中小商家由于没有品牌优势,其获客量大多来源于平台的流量推荐,这意味着能否通过价格校验,直接关系到中小商家的生死。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大电商在营销“低价”时会进行跨平台与同平台比价,力求做到全网最低以提升竞争力,而这对于中小商家是十分困难的。“都是咬牙硬跟价,如果不跟流量一下就没了,”一位淘宝店家感叹道,“想占领市场得豁出去拼价格,用组合定价勉强维持活着,逼同行放弃。一直杀到没人敢跟你拼价才可能有市场定价权。”
2023年6月6日
其他

AIGC,游戏厂商的一束光,游戏业者的一道劫

AI是否会取代人工的争论已久。近日,雷亚游戏的一则辟谣公告,再次让这个话题掀起舆论热潮。5月27日,雷亚游戏在官方微博对近期网传的“公司在其美术作品中导入AI技术,并大量解雇美术人员”一事进行辟谣。在公告的后面部分,雷亚公司表示面对AIGC的冲击,公司也将会顺应主流市场应用AI辅助插画设计。一边是游戏厂商们面对AIGC的冲击,不得不顺势而为。另一边却是AI介入创作环节后,从业者们的忧心忡忡。“现在不少公司都开始用AI画图,失业的美工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有点慌了。”一位从事7年美工的阙阙对此深表担忧,怕自己的饭碗哪天说没就没了。雷亚游戏一事,是AI全面融入游戏行业的一个预示,厂商们为了不掉队都会开始拥抱AIGC。未来若干年,游戏行业势必会因AIGC迎来一场大换血。而现实是残酷的,如果游戏从业者不尽早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逻辑,走出舒适圈,被AI“干掉”也是大势所趋。大厂早已打起AIGC“组合拳”雷亚游戏在本次公告中否认了公司解雇美术人员一事,但也承认当前公司正利用AI工具辅助原画师创作,并有意愿招募更多拥有AI专长的人。雷亚旗下游戏例如《Cytus》、《Deemo》、《兰空》等音乐游戏,在玩家群里都有着不错的口碑,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这归功于出色的音乐以及别具特色的插画,这几款游戏甚至均做到了“一歌一画一故事”。因此在玩家们得知雷亚这种能画出极具设计感插画,并把插画发展成游戏卖点的公司也开始借助AIGC辅助作画后,认为这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雷亚游戏“被裁员”只是AIGC渗透游戏行业的缩影,实际大厂们早已打起了AIGC的“组合拳”。这些游戏大厂在自己AI部门或实验室的推动下,已逐步将AIGC全方位落实到游戏的策划、研发、美工以及运营中。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之前用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为案例,解释过如何用AI完成游戏策划。该公司通过收购卖相不错的游戏,利用AI可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这些游戏的策划内容。通过巨人网络对该游戏公司进行过多年数据跟踪,发现该公司几年内收购的7款游戏经AI调整后一年内玩家均增长2-3倍,收入均翻了10倍。确定游戏项目的idea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摸索
2023年6月2日
其他

抖音“翻书”种草,找不到标准答案

引导兴趣,制造需求,通过影响消费者心智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已经成为线上购物的一环。淘宝的“有好货”,京东的“逛频道”,都在试图植入图文内容形成种草链路,把营销流量纳入自家生态内循环。4月,TikTok听证会风波未平,字节跳动旗下一款内容社区应用Lemon8突然闯入大众视野,并迅速冲上美国APP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爱奇艺“捧红”的辛爽,成了腾讯剧集品牌化升级的“弹药”

《漫长的季节》已经告一段落,热度却仍在发酵。豆瓣评分9.4,被网友奉为神作,导演本人的特殊履历和前作《隐秘的角落》自带光环,又给这部剧增添了一层额外讨论度,想要靠首播剧快速打出知名度的腾讯X剧场赢了。导演辛爽自爱奇艺迷雾剧场打出名气,如果《漫长的季节》依旧在迷雾剧场上线,这场竞争或许还不会如此激烈。腾讯视频推出X剧场虽然与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一样主打精品短剧,关注的品类却不止是悬疑题材。一个侧重精品,一个侧重细分,两者似乎是在错位竞争。从《隐秘的角落》到《漫长的季节》,带火了迷雾剧场与X剧场,唯一不变的只有辛爽。可悬疑也是X剧场的一部分,《隐秘的角落》和《漫长的季节》的交集,似乎也预示了X剧场与迷雾剧场今后不可避免的竞争。迷雾剧场,后继无力迷雾剧场推出三年,大众口碑的巅峰仍然停留在三年前的《隐秘的角落》。2020年夏天,《隐秘的角落》大爆,不仅豆瓣评分高达9.2,还成为微博热搜的常客,爬山、阴乐等剧情梗连带着迷雾剧场一起出了圈,口碑流量双丰收。由于《隐秘的角度》的宣发一直与迷雾剧场牢牢绑定,加之迷雾剧场的前作《十日游戏》质量尚可,观众也就顺其自然地将迷雾剧场与精品悬疑剧划上了等号。此时的爱奇艺似乎已经成功实现了剧场化升级的策略,有了迷雾剧场就是《隐秘的角落》水准的观众预期后,后续系列剧集前期的宣发推广容易了不少。《在劫难逃》在质量及格的基础上,靠着迷雾剧场的title和流量明星的加持吸引了不少观众用爱发电,在市场讨论度上延续了火热。后续《沉默的真相》的大爆也借到了《隐秘的角落》的东风。悬疑一小众题材在当时的市场关注度上,已经呈现出了大众化的趋势,想要破圈并不困难,但这样的大众关注度很难长久维持。一方面,观众的情绪阈值被《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抬高后,后续剧集若想大爆,即使不能超越也必须达到到同一水平线才有调动观众情绪的基础,自然抬高了竞争门槛,平台选购剧目只能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剧集的爆火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水平外,还受市场同期的竞争情况的影响。《隐秘的角落》在2020年6月中旬上线;热播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在同年5月中旬上线,6月初大结局。从整个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二者在正好接档,且属于不同品类,不存在直接竞争,反倒能带给观众新鲜感。悬疑本就是小众题材,即便曾经出圈引起全民热议,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圈层。对于平台而言,在已经卷起来的悬疑市场,花大力气再造一个爆款远不如换个赛道来得讨巧。《隐秘的角落》似乎给迷雾剧场划定了一条天花板。除了《沉默的真相》曾无限接近这条天花板之外,其余的剧集多处于游离状态,整个系列剧集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不管怎样,靠着辛爽的《隐秘的角落》,迷雾剧场终于是在行业和用户心中占领了一席之地。迷雾剧场对标国外的精品短剧,NETFLEX、HBO出品的精品短剧系列也常出现押宝失败,热度不及预期或者热度无法维持等情况,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他们通常会将压中的爆款剧集以季度的方式拍续集或者原班人马对同样的题材进行再创作。从这个角度讲,《漫长的季节》本该是《隐秘的角落》的“续集”,延续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品牌效应。这也是为何《漫长的季节》刚上线时,不少观众还在疑惑为什么在迷雾剧场里找不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腾讯X剧场对标的是国外精品短剧系列。在这之前,爱奇艺已经做出了尝试,相继推出了迷雾剧场、恋恋剧场等多个系列,目的是将相同品类的精品影视作品集结起来,打造具有观众号召力的剧场品牌。影视系列剧场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发挥平台内容的长尾效应,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续费率。但打造一个成功的剧场品牌并不容易,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密集地进行爆款输出,才能强化品牌印象,让观众将精品剧与剧场品牌画上等号。以迷雾剧场为例,《隐秘的角落》之后,接下来的半年里诞生了《在劫难逃》《沉默的真相》两部爆款,质量与数量的双重输出,才让迷雾剧场与精品悬疑短剧有了真正的联系。前人已经做出了示范,对于腾讯X剧场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就是在“一鸣惊人”,在首播剧上下功夫。与主打悬疑短剧的迷雾剧场不同,悬疑只是腾讯X剧场的其中一个品类,也就是说,甜宠、都市、玄幻、悬疑……都在腾讯X剧场首播剧的选择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了悬疑这一品类或许是因为这一题材在观众印象里更容易与精品短剧挂钩。谈到这几年的精品剧,观众第一时间想到了是《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开端》《狂飙》这类带着悬疑成分在内的影视剧,悬疑仿佛成了精品短剧诞生的摇篮。腾讯X剧场如果选择都市或者校园题材,需要达到《荼蘼》《想见你》这样的水准。且不论是否能找到这样的本子并顺利完整地按照原意拍下来,能否过审、是否符合大众口味也是一个问题,选择悬疑无疑是最稳妥的打法。确定大方向之后,再从悬疑这一品类中去寻找安全牌,自然就会联想到导演辛爽,导演本人的经历和他的作品风格一样具有讨论度。有了《隐秘的角落》的光环加持,第二部作品即使扑街也一样能引起全民关注,更何况导演和整个制作团队对作品有着严格的审美把控,扑街的概率几乎为零,怎么看辛爽导演的《漫长的季节》都是最佳选择。将爆款剧集系列化是剧场化运营的常见手段,按照大众预期,辛爽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漫长的季节》也该是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又一个招牌,结果却出人意料的落在了腾讯。《漫长的季节》大爆,爱奇艺不仅失去了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机会,还多了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腾讯X剧场的处境则正好相反,不仅用《漫长的季节》打出了知名度,还打压了对手的气焰。X剧场或许只是出于市场的考量选择了《漫长的季节》,但商业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便X剧场与迷雾剧场并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双方还是不可避免地在《漫长的季节》上交锋。不过观众往往更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毕竟更激烈的竞争往往也意味着更优质的供给。短剧的内战与外战早期视频流媒体之间的竞争是拼得是谁家能到更多的影视剧资源,爱优腾在其中扮演线上影院的角色。后续为了与同行拉开距离,也为了降低内容采购成本,爱优腾效仿奈飞开启了内容自制的道路,解锁了出品方这一新身份。内容自制,从博眼球蹭流量到剧集精品化、爆款频出是第一次升级,现在则进入到了第二次升级——精品影视作品剧场化。事实上早在2013年优酷就曾推出“阳光剧场”试图打造专题系列,后不了了之。在2018年重拾剧场运营的爱奇艺,选择了甜宠、悬疑这两个观众基数庞大的主流赛道。最初的运营只是简单地讲同类影视剧归类到一起,方便剧集推广和用户查找;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爱奇艺将“奇悬疑剧场”升级为迷雾剧场,主打精品短剧,对标奈飞的精品化美式短剧。至此,爱奇艺率先以剧场化的形式开启了精品短剧的创作路线,网络自制剧也从粗制滥造进阶到了小而美。只有一个平台发出呐喊是不够的,腾讯宣布推出X剧场并在首播就放出《漫长的季节》这样的口碑爆款,似乎预示着这场关于精品短剧的行业探索已经进入到了竞争的新阶段。腾讯、爱奇艺参与出品的剧集已经越来越具有高水准,《三体》《狂飙》皆是如此。腾讯X剧场参与竞争的精品短剧相比常规的精品剧最大的区别在于集数短,叙事紧凑。在长视频影视剧不断被短视频“阉割”成30秒解说的当下,将集数控制在20集以内的精品短剧似乎为爱优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大部分观众可能会被长达四五十的电视剧劝退而投奔短视频的影视解说,但20集以内的精品短剧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快节奏的娱乐消费模式下,传统影视剧长而冗杂,影视解说又过分精简和单薄,精品短剧的内容密度与体量正好合适。这样短小精炼的剧集也十分适合开发系列IP,通过剧情系列化而维持剧场的曝光度,能够更大概率地留住用户,爱奇艺小逗剧场的《破事精英》正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剧集开发。但需要注意的是,长短视频平台都在关注“短剧”的商业潜力。2019年快手推出推出“光合计划”,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微短剧创作,抖音紧随其后。早期的微短剧多由个人博主或者MCN机构创作,剧本和剪辑较为随意,更像是将一个搞笑段子影视化;后续柠檬影业、开心麻花、华策影视等专业影视制作公司下场,微短剧逐渐向精品化付费的路线靠近,市场反响热烈,微短剧才正式对爱优腾构成了威胁。虽然爱优腾一早就看中了微短剧市场,并设立了专门的剧场进行微短剧推广,但微短剧的流量入口主要在抖快,长视频平台在这一赛道的优势并不明显,很难分到流量。未来,爱优腾不仅又在长视频内部开展“短剧精品化”的竞争,还要思考如何共同应对抖快的微短剧冲击。END往期推荐
2023年5月9日
其他

自嗨式创新,究竟给谁看?

然而iPhone创新力下滑的同时,商业却更加成功,对于整个行业显然不是积极信号。创新到底给谁看?“科技创新是对的,但是如何让客户今天,最多是明后天能够感受到是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不是一个自嗨的动作。”
2023年5月5日
其他

我们在浪潮中与AI谨慎对抗

“如果我们注定要进入一个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那我希望大家至少保持清醒。”聊了两个小时生成式AI如何在原创绘画领域牵起巨浪之后,忍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总结。大众对于新技术的态度,并不是都很积极。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出了多方面要求,违反规定的服务提供者,如果构成犯罪,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消息一经发出,对当前AI发展乱象多有不满的人们反响强烈。中文互联网中存在已久的,对AI的质疑之声借此次意见征集爆发了出来。类似的疑虑也在大洋彼岸滋长,人类对未知与不可控事物天然的保护机制
2023年4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盒马狂飙,小心失蹄

零售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比的是技术进步等硬件条件下,企业对用户需求与消费心智的把握。正如侯毅在采访中指出的那样,未来的技术一定会在零售行业得到大面积应用,“但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晰的场景设置。”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阿里游戏向女性玩家扣动了扳机

与之相对的是,游戏模式也逐渐固化。《恋与制作人》带起的乙游模板被广泛“借鉴”后,乙游同质化现象就愈发突出。抽卡+视觉小说,是这类游戏的主要元素,立绘、配音和剧情成为一款乙游能否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甚嚣尘上“寒冬论”,手机行业的伪命题

但在大浪淘沙中,九成的手机品牌已经消失。现在智能手机似乎进入了“至暗时刻”。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台,相比2021年下降11%,处于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UP主停更潮,是B站的一次内容危机

两家平台对立多年,其后是长短视频长期以来在二创版权问题上的矛盾。此次“世纪和解”,腾讯可以获得旗下IP内容在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声量,抖音能解放版权束缚,吸引影视剧二创在自家平台发展,进而繁荣社区氛围。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手机中端战,消费者与供应链的狂欢

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小米、vivo、OPPO分列第3-5名,但高端市场份额均为1%左右。全球手机市场的两极明显,高端一极为iPhone,中端一极无疑是国内品牌。守稳当前位置,也不失为一种现实主义思路。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国产手机影像大战会卷往何处?

苹果自2007年以来,研发投入一直走高,涨幅较大的两年(2021/2022)分别达到16.8%、19.8%,那两年正好是iPhone电影模式、宏观模式、智能HDR4等影像新技术井喷的时期。
2023年4月3日
其他

快手,在下沉与上升中找平衡

2022年,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1年的442亿元减少16%到371亿元,其占总收入比例也由2021年的54.5%减少至2022年的39.4%。2022年快手的研发开支也下降了7.8%。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卢伟冰是接棒,还是接锅?

北京时间3月24日盘前,小米发布了2022年Q4及全年财报。小米总营收为2800亿元,与2021年相比,降幅为14.7%。2021年的Q2和Q4,小米单季营收均为800亿元以上,2022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734亿元、702亿元、704亿元,Q4营收为660亿元,环比下跌为6.2%,借助双11也未能实现大幅度反弹。手机营收为1672亿元,相较2021年下跌20%。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内外交困之下,腾讯音乐需要拿出新东西

根据易观千帆《2022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报告,2022年1月全部移动音乐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21分钟,同比下降21%;全部移动音乐用户人均单日启动次数4.2次,同比下降21%。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手握IP,阅文拥兵自重

这种创作者生态的修正反映出一种长线思路。尽管阅文现在手里的爆款存货相对丰富,但是内容积累需要时间,小说创作周期较长,提前部署生产结构有益于应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动,让其内容产品不至于断档。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网易LOFTER风波警醒了谁?

更何况LOFTER的变现机制与原创者的收益有直接关联,如果AI生成内容大面积占据平台信息流,原创者的曝光与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在重视原创的平台推广AI,相当于自己砸自己的店面,无异于自断财路之举。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刘强东给辛利军灌了一剂猛药

3月9日,京东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954亿元,较2021年第四季度增加7.1%。2022年全年收入为人民币10,462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加9.9%。
2023年3月9日
其他

奇瑞变阵需走出“QQ”模式

2022年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奇瑞以232814辆排名第6,比亚迪约以180万辆的成绩夺冠。有意思的是,后者销量接近前者6倍,与前年情况类似;而销量差距已从48.7万辆扩大至159.8万辆左右。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年轻人,在短视频里寻找故乡

卖惨、审丑毕竟无法长久,李子柒之后,农村变成了人们忘却烦恼的桃花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996和加班。凭着这份诗意的田园生活,李子柒的粉丝数飞速上涨,依托李子柒名气的螺蛳粉也一跃成为爆款产品。
2023年3月2日
其他

承压之后的微博

3月1日,微博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2022年四季度,微博总营收4.48亿美元,约合31.52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总营收同比下降20%,环比持平。四季度,微博调整后净利润为12.37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增长46%。从2022年全年看,微博年度总营收达到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7亿元,剔除汇率因素,总营收同比下降15%。公司在第二季度开始调整策略,提升运营效率,这些措施让公司2022年调整后营业利润达6.0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73亿元,超市场预期。
2023年3月2日
其他

网络文学进入大航海时代

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似乎又将要重归于粗放的、量的堆积,生态出海成了一个悬在半空的命题。跨境商业无法回避不同文化语境对生产与消费产生的影响,网文作为以文字作为表现媒介的内容产品,更是与文化息息相关。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爱优腾的“涨价药”保质期还有多久?

爱优腾顶着争议一次次地进行会员涨价,似乎又每一次都能在爆款剧的掩护下安然无恙。平台制作精品剧集的成本或多或少会通过会员服务转移给消费者,是基本操作。转移的方式无非是刺激更多的会员付费和提高单个会员的付费价格。眼下,长视频行业的用户数已经逼近天花板,内容能够刺激到的付费用户非常有限,平台便从投屏数量、可登录设备数量等细分场景上要增长。在价值规律的制约下,平台只能在每一个爆款剧的间隙,不断地试探用户能为内容支付的最高价格。细化会员权益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衍生品开发,流浪地球的参考价值有多大?

影视制作是门综合艺术,不仅在艺术层面,也在商业层面。《流浪地球2》用时8天,成为淘宝最快破亿的影视剧衍生品周边,又把徘徊于影视商业体系边缘的衍生品拉入主流视线。11天内,由赛凡科幻空间推出的电影《流浪地球2》官方授权模型周边众筹项目售罄下架,该项目众筹总额达1.2亿元,成交数超53万。成熟的IP产业链包括了后续衍生品开发,这是行业内的共识。只是国内的衍生品生意一直是作为给票房镶边的存在,营收数字上不亮眼、产品设计上不新奇。《流浪地球2》的成功提示了一种可能性,衍生品有极大的创收空间。但这个销售数字背后的结构性成因复杂,对当前影视行业的借鉴意义如何,还需谨慎考量。衍生品收益,不只是添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制作方,国内对IP衍生品收益的想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衍生品开发对IP本身的助益是多维的。最直观商业收益层面。数据显示,在全球电影业最为成熟的北美,票房收入仅占电影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衍生品收入占电影产业总收入的70%,是电影票房的两倍多。“好莱坞不是梦想工厂,而是玩具工厂”,这是电影界对美国影视周边产业的调侃。1977年至今,“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票房收入为64.9亿美元,其衍生品相关收入高达320亿美元。《玩具总动员3》全球票房为11亿美元,其衍生授权收入更是达到了87亿美元。同在东亚的日本,衍生品收入基本能占到电影产业总收入的40%。这部分得益于日本的动漫产业发达,消费者对这一套IP商品的贩售模式接受良好,且形成了周边文化。中文语境中经常用来指代IP衍生品的“周边”,正是来自日语。回看国内,自2012年,中国就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电影衍生品收入占比却非常低。国内电影业收入的90%仍源于票房和广告植入,电影衍生品收入不到全部收入的10%。中文媒体热衷于报道“票房神话”,而忽视了影视工业的盈利点不止在音像制品。更重要的是,衍生品能够在内容层面反哺IP,通过虚拟或现实消费品固化IP形象,延长其商业价值的生命周期。IP不能速成,电影电视剧的播映周期却有时间限制。如何在影视作品的热度峰值过去后维持IP的生命力,除了制作续集,鼓励同人二创,衍生品开发也是关键策略。衍生品开发可以紧跟市场动向与消费者反馈,帮助观众与作品本体建立情感联系,以保证IP的长线运营。迪士尼的IP收入模型可以作为典型。推出主题电影让虚构形象登场初步打开知名度,发售光碟和图书扩大受众覆盖面,在主题公园中用铺天盖地的衍生品强化消费者对虚拟形象的印象,直至下一部续作诞生,整个IP的运营可以保持热度不褪。《流浪地球2》众筹破亿,用数字提醒了市场衍生品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衍生品不止是“小巧”,在票房增长屡现疲软的当下,若能撬动这块领域,对行业的长效运转而言意义匪浅。天时地利,难以复制造好一个IP本就不易,更不要说衍生品的开发。《流浪地球2》的亮眼成绩虽有其本身剧作的扎实为基底,但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仍然依靠了太多“偶然性”。什么样的IP最适合开发衍生品?通常来讲,有独特世界观,叙事自成体系的IP开发空间最大。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系列作品都在做“XX宇宙”,IP本身塑造的象征符号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明显区别,如此方能给衍生品附着独特的概念与文化价值。如果只是将图像与符号打印在商品上出售,这样的商品与普通零售无异且毫无竞争力,也与IP衍生品开发的初衷相去甚远。流浪地球无疑占据了题材的优势。科幻所包含的未来世界观有无穷可挖掘的新奇概念,并且随着系列电影的推出逐渐形成自洽体系,这类电影在国内可谓凤毛麟角。最直观的表现是,《流浪地球2》的衍生品设计与其IP概念绑定非常紧密。目前公布的几款官方授权周边,有复刻片中机械狗笨笨形象的模型,有同款“数字生命计划”U盘。这类产品将作品本体中的一些或关键或独特的概念引入现实,差异化效应明显,会让消费者有强烈的文化消费体验。然而国内能有这种开发空间的影视IP少之又少。一是在幻想类作品的制作上,国内的工业水准与剧作质量都还不算成熟,二是衍生品设计的思路也很局限,品类仍显单一。上一个在衍生品方面有亮眼成绩的电影是《白蛇2:青蛇劫起》。也是得益于动画电影在周边开发上有先天优势,电影票房5.56亿,衍生品购买用时15天达到723万元,远超目标8万,众筹达成率9042.71%。参与众筹的产品仍是盲盒、手办这些动画周边“老三样”,借鉴意义不大。市面上多数热门影视剧的衍生品开发就更显粗糙,贴牌水杯、帆布包、钥匙扣出镜率最高。原作在概念输出上本就不够强势,衍生品也很难创收。题材之外,《流浪地球2》的口碑营销在本次衍生品售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一部“民选气质”的电影,观众的购买行为带有一定选票性质。两部流浪地球,都充分体现了口碑营销对电影营收的重要性。今年春节档的厮杀中,《流浪地球2》是典型的靠口碑发酵,后劲十足。一方面同人与二创层出不穷,主创与宣传方也积极配合流行文化对原作的参与式创作。另一方面,对《满江红》同台打擂,《球2》赢得了舆论优势。贬低女性、乱改历史、启用敏感演员,《满江红》在上映中后期陷入的争议逐渐导向资本与大众的二元对立,使同期的《球2》更像是“人民的选择”。支持“小破球”驱动着观众用消费证明立场、表达喜爱,“众筹”形式隐喻的投资人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消费热情。换言之,国内消费者对衍生品这类非必要消遣物的购买习惯并未真正养成,《球2》的成功难以复制。消费文化与氛围决定了一个地区对文娱产品的消费观念。《球2》在尚未形成衍生品消费文化的国内以氛围取胜,开了一次荤,但离真正市场生态的形成,行业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从游戏入手相比于实物周边,开发衍生游戏可能是更契合国内市场环境的选择。前文提到,国内衍生品市场对实物周边的消费习惯还没有成型。除了极少数在实用性设计上有亮点的产品,实物衍生品的卖点主要在其IP附加的收藏价值。二次元等亚文化群体的实物周边消费意愿较高,是因为有长期的市场教育与文化引导。就现状而言,游戏、尤其是手游作为虚拟消费品,消费门槛更低,市场认知度更好,IP衍生游戏是个大有可为的赛道。影视剧与游戏同属音像制品,媒介形态上的类似为改编提供了不少便利,内容设定、情节安排、场景美术、人物形象都可以直接挪用。以最近发布的IP向游戏《霍格沃茨之遗》为例。IP内容本体是罗琳所撰写的系列小说,但我们可以从游戏成品中看到,整个美术体系是照搬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功的电影改编已经将IP内容实景化、形象化,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打下知名度基础。衍生游戏继续延伸这一形象优势,并让消费者以游戏交互的形式参与幻想世界。截至2月16日,Steamdb数据显示《霍格沃茨之遗》再次刷新纪录,Steam在线峰值超过87.9万人,在Steam所有游戏中排到第八名。再看国内,2022年全球手游消费开支达1100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纯电与AI,理想带着新故事进入转型元年

度过了艰难的2022年,车企们还是没有盼来暖春。由于渠道假期、特斯拉降价引发观望情绪等因素,国内车企1月销量集体下滑。损失“最轻”的岚图也缩量约1成。其它新势力们销量受损更为严重,处于头部的蔚小理哪吒环比跌幅分别达到46.2%、53.8%、28.7%、22.8%。尽管蔚小理哪吒去年均跨过了“十万两生死线”,却暂难摆脱焦虑情绪。被传统车企加速拉大的差距,每遇行业波动屡屡受损相对惨重,新势力们过往的“好牌”逐渐失效,正经历一次全面转型。品牌或产品向下攻入传统车企主力区间,自建供应链体系、产能扩张以寄望规模化效应,线下门店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新势力们要补充的短板很多,时间却不多。产品走向家族化的理想汽车迎来了一次蜕变,横向对比是对于主流车企产品矩阵的一次跟进。并且,增程式车型的未来已较为明确,理想将“后台”重点放在了新故事上。城市NOA、纯电车型年内面世,理想转型迎来两大“战役”。除了短板待补,当下L系销量势头也需维持,理想的2023年需要瞻前顾后。增程赛末,纯电赛前增程式车型仍会存在一段时间,而增程式技术承上启下的行业使命几乎完成。近年车企热衷的高端化其实更挑市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对车企的支撑性不可替代。去年销量在50-70万辆之间的城市仅有北京、成都、广州、杭州,而超70万台的仅有上海。一座城市的市场体量成倍于蔚小理全年总销量,不仅是高端新能源的“根据地”,也是政策风向标。今年开始,上海地区不再对插混及增程式发放绿牌,对于比亚迪和理想、问界等车企无疑是消极信号。蔚小理尽管同处亏损状态,而理想长期表现相对更好,甚至曾单季微弱盈利,增程式功不可没。仅仅是充电桩和换电站建设,这两大持续性巨大消耗一定程度牵制着蔚来和小鹏的前进速度。采用增程式的理想以往并没有类似顾虑;增程式车型没有纯电的续航焦虑,相对同尺寸燃油车也有油耗优势,更贴近面临产品变革前期的消费者需求。基于此,理想维持了销量稳步增长,并将单车毛利率长期控制在20%左右。售价更高,车型更多的蔚来,表现最好的时候也处于这一水平左右。依靠增程式,理想汽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销量和单车毛利率,累计亏损为蔚小理三家中最少。如今,面对政策改变已初现不利,增程式迈出了“谢场”第一步,理想需要新领域的提前量。而“先苦后甜”的小鹏、蔚来在前期阶段为自己选择的方向付出了更多代价。从业内估算的建设成本来看,一座超充站为100万-250万元,小鹏的目标是2000座;蔚来一代换电站为300万元,虽二代降至150万元,但达到3000座的目标,也将总共耗资约60亿元。尽管是相对弱势的新势力,两者的配套建设力度与主流车企并并无二致,长期亏损大于理想也受到不少诟病。如今看来,增程式未来已不明朗,纯电和换电依旧主流,蔚来和小鹏尽管拖着更为沉重的负担,却少走了大段弯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逐步跟近上海政策极有可能是趋势所向。即使从产品类型而言,无法摆脱石油依赖,也不符合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初衷。长远来看,理想需在增程式的下半场尽量提升销量,而曾经避开的障碍还得走一遍。自L8发布会上短暂露面,L7已于近日正式发布。从去年6月底L9发布,这已经是理想L系的第三款新车。单打独斗多年的理想的突然提速,目标明确,但有所不适。“L6今年不上,没有精力和产能这么密地推产品”。或许是L系当前表现较为亮眼,一定程度缓解了产品扩充的急迫感。即便寄望于产品系列快速成型,但受制于现实情况,李想也只能二选一。增程式产品想要在下半场获得实质增量,只能寄望于下沉市场。受上海新政策影响,国内其他高线城市极有可能快速跟进。售价处于豪华价位段的理想,其“主场优势”遭遇削弱,一线身姿急需下沉。L系产品从高到低符合保持品牌兼顾市场的双赢效应。摆在理想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抢时间,如何分配精力。按照计划,理想还将于今年9月推出其首款纯电车型,其运行负担也将加重。逐渐把前进方向从增程切换至纯电无疑是其重点目标之一,对理想而言,难点不在造车而在配套。补能的趋势是超充。小鹏计划至2025年完成2000座480V快充的建造计划,总时长两年半,预计届时将具备1万+根超充桩。如果按此速度粗略估算,新势力头部的超充建设效率大概为800座/年,最多约为8000根/年。去年销量超十万台/年的国内城市已有51座,按2025年小鹏计划完成估算,平均每个城市的小鹏超充站接近40座,看似非常饱和。如果把视角再下沉一点,加上41座销量处于5-10万台/年的城市,这一数据几近腰斩。这或许是新势力头部短期能力的极致。配套设施建设的持久战、消耗战属性,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并非易事,强如特斯拉,其在华超充桩数量也未破万。准备进场的理想不得不考虑“基建落后”的问题,也不能忽略现有产品表现的持续性。软件2.0“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理想汽车的愿景是站在汽车+AI的前列。奔驰的豪华底蕴,宝马的运动基因,以“科技”自居的奥迪汽车却并未让用户体验到某一方面的技术专精。新势力阵营也是类似,相比蔚来的换电,小鹏的自动驾驶,理想仅凭“移动的家”显然不够硬核。赛道拥挤,老故事新说难以为继,理想需要寻找全新支点。从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到全球领先的AI企业,方向的转变一定程度反映出理想的转型焦虑。从创立之初的智能愿景,到自动驾驶上半场被小鹏抢走风头,眼下正式提出软件2.0的理想,不愿再做跟随者。“基于BEV感知和Transformer模型,端到端训练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不依赖HDMAP)会在今年落地。”李想的话掷地有声,但由高精地图转变至AI学习,借此树立智能驾驶的差异化并且跨入行业顶端,并非易事。Transformer模型对于数据的高度依赖,考验着每位玩家的搜集能力。两年前理想汽车宣布其自动驾驶软件成为标配,其自动驾驶副总裁曾以“一台车销量10万台,智能驾驶选装10%”的例子,表明了理想的急切需求:数据。如今看来正是为了接下来的长路做铺垫。理想在自动驾驶上半场未能脱颖而出,而10台小鹏G9已获得广州智能网联汽车路试牌照,意味着小鹏自动驾驶已达L4级别。算法和数据是自动驾驶两大核心,理想与头部存在明显差距,急需双线补强。理想的问题很现实:仅凭软件免费以扩大数据采集面远远不够,即使搭配“三线城市全覆盖,四线头部城市覆盖”的下沉战术,也很难使效率质变。与车企合作的百度、毫末智行等,软件独立开发到落地的小鹏,Robotaxi的B端属性无疑将使玩家们的数据采集效率空前。数据喂养软件,软件优化硬件表现,两者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互补循环。而理想暂时没有展示出类似计划。理想城市NOA会在今年落地,这并不让人意外,同为新势力头部慢了友商一拍而没有回应,这才让人意外。BEV可视为将过往image-vew任务分离转变为一个算法框架上统一处理,智驾供应商的算法进阶可以让供应链上的每位参与者“见者有份”。尤其是高端品牌,更需避免这类同质化,自研仍旧是下半场主要课题。小鹏城市NGP已落地为王,自动驾驶的下一个技术突破不仅需要前期积累,还需持续投入。头部车企及互联网公司对于汽车智能化多有布局,动辄千亿元的投入并不罕见。明年将面世的小米汽车、宣布跳过L3的蔚来等等,都将L4视为短期目标。如果理想的城市NOA不能带来体验上的差异化,也只是对于主流的又一次跟进。愿景皆有,还看动作。新势力暂时无法匹敌传统头部车企实力,在投入的领域和力度上可能会逐渐屈居二线。吉利近期上线的星睿智算,算力直接超越小鹏扶摇与毫末智行。将智能化视作自身短板的传统车企们,正以“猛攻之势”弥补起步晚造成的劣势。上半场比分落后,下半场需先扳平再谈领先。比赛过半,理想迎来转型期,身边的对手也在提速。想要逆转,可能需要一次全面的变阵。写在最后理想愿景宏大,但现实也很具体。能否打好转型第一场仗,将直接关系到软件2.0进程,能否成为理想的新故事。过去以“新故事”形容造车新玩家往往带有贬义。纵观新能源上半场,有“故事”的车企不一定都存活了下来,但缺“故事”的车企要么已被淘汰要么活得挣扎。当PPT造车成为历史,如今有故事可讲意味着“有资可验”,意味着企业方向的明晰和自身基础实力的延伸。尽管手握数百亿现金及等价物,然而理想急需完成上篮前的三大步:增程车型矩阵扩充与销量保持、纯电车型及相关配套快速铺开、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赶超头部友商。对于理想而言可谓困难重重,但有新故事可讲就意味着希望还很大。END往期推荐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网盘用户争夺战,阿里奇袭百度

2022年12月,由于香港机房节点发生故障,导致阿里云香港地域大批云服务器、云数据库等云产品无法正常使用。2023年2月3日,技术故障再次发生。阿里云盘出现了无法访问的情况,包括App、网页端、PC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复制“拿来主义”,吉利脚步沉重

曾经的自主老大哥,近年过得不太如意。吉利不仅连续五年没有完成销量目标,而且仅从年销百万辆缓慢增长到143万辆。同期,比亚迪从40.9万辆跃升至186万辆。新能源颠覆了行业格局,悄然改变了行业玩法。凭借收购和扩张,吉利拥有了自主品牌中最为臃肿的子品牌和产品矩阵,而比亚迪凭借自有技术突围,迅速实现了反超。高度自主与“拿来主义”,两种发展模式交替上演。惯用的“加法”战术,似乎已至强弩之末。集火式打造爆款与广撒网式产品矩阵行成鲜明对比,不论是德国大众还是“中国版大众”,均没有保持住过往行业身位。或许有时间的因素,也有尾大不掉的包袱。急需变阵的吉利,选择延续过往战术。全场景扩展寄望魅族短板明显必容易在行业红海中陷入被动。新能源下半场,留给厂商补短的时间并不充裕。过去数年吉利收购汽车品牌的动作不断,然而收购手机品牌,放眼整个汽车行业都不多见。长期以来,吉利把沃尔沃的T系发动机、CMA架构等价值发扬光大,本品牌借此完成了销量和口碑双丰收。然而如同星越L的屏幕尺寸,被不少用户评价为“看上去惊艳,但华而不实”。在品牌与产品矩阵高速扩张之后,吉利渐渐暴露出重硬轻软的短板,却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新能源汽车发展,伴随用户需求与车辆属性改变。智能汽车延伸全场景服务,操作系统与软硬件生态缺一不可,均是众多车企短时间无法具备的实力。华为、阿里、vivo等已牵手大量友商。吉利不愿把短板领域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可选范围并不大。偏离主舞台的魅族是吉利为数不多的选择。销量失势,也不似其它手机厂商一般将自身业务跨界拓展,这些因素意味着魅族并不具备太多谈判筹码。这样的魅族,倒是符合吉利一贯的收购需求。Flyme操作系统是两者最大的利益共同点。按照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的解释,“魅族不造车,只为车企提供服务”。魅族的工具属性清晰,前期辅助吉利补短,时机成熟后也可向外输出。效率是关键问题,FlymeAuto直到近期才有落地的传言。本已处于友商之后,BUG修复和功能完善也需要多个版本更新,短时间内与主流友商们的用户体验仍存在差距。被收购之前就已声量下降的魅族,被收购之后或许是忙于新任务赶工,一直没有抓眼球的大动作,亦未吸纳新粉,而老粉则逐渐流失。手机或者汽车行业充斥着激烈的竞争,即便是很短暂的沉寂,也容易被人遗忘。吉利需要魅族重新发光,魅族则需要产品重获市场肯定。魅族20还未发布,但在某知名数码论坛的预热热度迅速超越260万,截止发稿日仍在上升。仅是预热热度,魅族20超越了其所有过往已经上市的机型,也甩开了大部分友商在售走量机型。沉寂良久、还未上市的产品,是受欢迎程度异常还是“前期发力”过猛?如果参照魅族当下现状和肩负的担子,也许就有答案了。手机产品能否打开局面,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FlymeAuto的存在感。第三方厂商是否积极适配,也决定了其成长速度,最终影响吉利的补短效率。按照吉利的惯用操作,能买的绝不“租”,目前的全场景战略只能寄望于魅族。能否即插即用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短期内只能扮演追赶者。这或许只是吉利产品最显眼的短板,也是其新能源转型中众多不适应之中的一个侧影,还不算是其最紧要的问题。拿来主义失势短板在变多,长板在变短。2022年吉利的全年销量目标为153万辆,实际销量为143万辆,为国内第3。拉长时间看,吉利已是连续5年未能达成销量预期,尽管总量上升,增速却不及其它头部车企。其新能源车型销量达30.5万辆,仅占总量约21%。277.9%的同比增长单看亮眼,而结合其行业身位,新能源销量基数偏小的问题较为明显,增长速度并不能完全概括其表现。由于有极氪、领克拉高单车平均售价,也带着枫叶、几何、帝豪等中低端品牌,截至去年上半年,吉利平均单车售价才首次站上10万元。尽管吉利年度数据暂时没有公布,但不难推测,比亚迪将把差距继续拉大。后者全年单车均价超22万元,销量和“含金量”都完败吉利。被寄以厚望的领克和极氪略显疲态,睿蓝、极星不见起色,吉利正面临燃油、新能源、高端化三线受阻。庞大的品牌、复杂的产品矩阵,或许是其难以提速的根本原因。曾经亏损严重的沃尔沃历经数家跨国车企巨头转手,直到吉利发现了其价值并完美转换。领克、极氪、吉利本品牌等产品带着沃尔沃基因,几乎都完成了销量突变。或许这个案例太过成功,吉利侧重于复制粘贴“收购、价值转换”的循环。但容易忽略的是,吉利上升势头在2017年后戛然而止,之前的高速发展贴合国情地气,低端产品迎来沃尔沃高端基因,产品说服力大增。随着国内人均收入上升与消费习惯改变,汽车品牌高端化提速,沃尔沃不再是金字招牌,更无法让吉利在新能源领域重现昨日辉煌。以沃尔沃路线为核心的“吉利模式”不可避免遭遇整体失势。更严重的是吉利在多年收购式扩张中站在了行业顶端,掩盖了不少问题,如今渐渐暴露。雷神混动、浩瀚平台只是让吉利坐上主流车企牌桌,无论是抢占舆论高地还是技术名气,均不符合曾经自主一哥的定位,反倒是长期处于弱势的比亚迪占得了先机。没能将优势转化成胜势,可能是吉利近年最大的败笔。乘联会预计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对于转型成功的车企而言喜闻乐见,对于转型困难的车企而言,则充满考验。吉利新能源接近三倍的增速与30万辆年销量,由7个涉及新能源车型的品牌共同完成。任一品牌单独出列显然都不够看。庞大体量与复杂矩阵,并不一定适应现阶段行业形势。比亚迪以王朝系列作为爆款,无论是中低端走量还是高端突围均收获颇丰;而具备众多油改电再推ID系列的大众,始终没迎来质变。新能源转型缓慢的车企,在渗透率加速中将备受煎熬。燃油车支撑力每况愈下,市场份额被新能源“疯抢”,即便过去的市场王者,也不得不为自己的体量埋单。即便尾大不掉,吉利短期也无法摆脱“买买买”的战术。长板变短,短板要补,这变向加剧了其运行负担。身躯沉重,脚步踟蹰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仅凭新能源优势冲高;寄望下沉的新势力,集中资源扩大规模。冲高或下沉、减法或加法,近年来车企们对于各自短板均是目标明确。吉利并非无牌可打,而是牌太多。全球新能源领域表现最为亮眼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只是纯电、混动或只是纯电,一两种产品形态。表象之下是术业有专攻的销量自信。吉利燃油、纯电、混动、换电、氢能源均有涉及,可谓样样懂。极星等尾部品牌还将持续消耗吉利资源。国内受阻,出海积极的吉利需要为欧美市场保留一张高端牌。截止于去年三季度,面向全球市场的极星单季亏损仍然高达到1.96亿美元。睿蓝的消耗也很大。2025年达到5000座换电站是一笔巨大开销,定位远低于蔚来的睿蓝要实现盈利更需走量,而摊平换电站建设和维护成本,需要更长时间。国家队入场带火换电赛道,这仍然是惯于做加法的吉利早有准备的。为了B端现有换电车型配套以及C端储备,吉利也不得不扩大投入。需要“孵化”的新能源项目较多,吉利仍处于燃油车约占8成总量的阶段,又遭遇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担子将越来越很重。牌很多的吉利,希望抽中“王炸”。作为沃尔沃“门徒”,领克表现不再高光,销量从2021年22.05万辆降至去年的18.01万辆。要实现电动化和高端化突围,吉利眼下只能寄望去年销量破7万辆的极氪。约30万元单车均价,能够在20个月达成这一数据可谓表现亮眼。同样时间,理想的成绩为32624辆。对吉利来说,高端新能源车型销量要达到先入场的蔚小理水平,需维持高增速。消费者看产品,软硬件缺一不可。魅族无疑是吉利软件补短的重点自持项目,从操作系统到全场景展开,吉利需要形成一套差异化风格的软件体系,以此作为极氪及其后来者的强力支撑。需要打造“王炸”,吉利需着力投入极氪及魅族。如削减弱势项目开销,吉利极有可能遭遇部分子品牌运行困难;如对弱势品牌维持现状并加大对于极氪、魅族等投入,势必压缩吉利整体收益。权衡投入分配对吉利而言像是一次赌博。复制“拿来主义”一度助推吉利成为头部车企,也因此而尾大不掉。过于臃肿的品牌及产品矩阵中爆品占比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吉利侧重与全面扩张而忽略精品打造的结果。这在新能源时代尤为致命。德国大众早已暴露类似弊端,“中国版大众”——吉利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行业方向还未明朗的阶段,吉利在产品形态、高中低端均有广泛站位,可谓准备充分。但行业何时出现明确拐点暂未可知,复制过往成功的惯性还未消解,吉利且行且观望。燃油车“大腿”随行业发展渐渐力不从心,新能源表现整体平庸,依赖品牌和车型数量“以多打少”的成效大不如前。对于比亚迪而言,停产燃油车是新能源技术自信,对于吉利而言,缩减弱势项目,意味着对于过去战略的整体否定。尽管吉利仍能维持整体收益,但时至新能源下半场,面对提速的友商,拖着沉重的身躯显然不利于奔跑。END往期推荐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重返搜索,百度的失落与挑战

新技术掀起的风潮与焦虑,唤醒了人们对搜索引擎这一领域的重新关注。ChatGPT还在创造新的记录。其月活跃用户在1月末超过1亿,距离它上线只过去了3个月,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此前最快突破1亿月活的产品纪录是由TikTok创造的,用时9个月,再往前是Instagram,花了2年半的时间。这种增长不但让海外巨头微软、谷歌侧目,也让国内的百度焦急万分。巧合的是,几者都将新技术的落点放在了搜索上。微软计划把ChatGPT与必应搜索深度融合,百度将在3月份推出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服务,并将其嵌入百度主要的搜索服务中。搜索从未过时。作为互联网服务的关键基础入口,从全局搜索引擎,到电商、长短视频、新闻资讯的内嵌搜索窗口,搜索功能一直是连接用户、内容、服务的核心纽带。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没有丰富的产品与体验,第一代网民从搜索开始认识数字新世界。百度正是倚靠着搜索服务发家,逐步扩张为综合性互联网科技公司。时至当下,ChatGPT的成功反复暗示着人们,技术革命将再次袭来,改造依然会从搜索这一基础入口开始。但技术在进步,受众也在改变。如今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搜索服务?互联网的具体搜索场景发展到了何种程度?需求更迭,让互联网的新贵与老钱们,在新机会面前都不甘落于人后。新环境,新变量搜索引擎被长期忽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重心转移到了各大平台,商业机会也随之倾斜。2000-2010一直被看做是百度的黄金十年,因其扎实的技术基底与对搜索引擎的本土化改造,百度得以挤掉竞争对手,明确了付费推广的搜索流量商业模式。转折发生在2010年前后,3G技术与移动终端基本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让百度在PC时代的优势被消解。往后十年,从微信、微博到抖音、快手、小红书,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平台涌现,抢占了用户使用PC搜索的时间。信息逐渐在各大App内形成闭环,数据与资源也不互通不开放,平台之间的“互不联网”将用户圈在不同的App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受到手机垂直应用分流的影响,过去五年新增搜索用户规模逐渐低于新增网民规模。2014和2015年新增搜索用户与新增网民的比例均超过100%,2016和2017年则下降至80%与95%之间,并在2018年进一步下降至75%以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半段,App强势占据着用户使用时长,垂直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新用户对搜索引擎的需求有所降低。但需要强调的是,用户的搜索需求并没有消失,“通过发起请求匹配到想要的信息”依然是媒介消费行为中的刚需。“百度一下”、“试试手气”被浏览器默认搜索替代,而搜索行为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智能设备的语音交互。导致搜索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在于,过去的搜索引擎等待被用户触发,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输入关键词后呈现结果”。而现在,搜索行为的发起方,与信息内容本身都有变化。一方面,互联网用户媒介素养提高,其上网行为更熟练,目标更明确,对搜索效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新增的互联网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是PC时代的几万倍,其更新速度更为夸张。由此可以推出,新时代的搜索需求强调两点:匹配要更精准,最好有提纲挈领的内容反馈以对抗信息冗余;信息要更动态,因为瞬息万变的物质社会使得“旧知识”不断被废弃,上一秒还在实用的经验下一秒就有可能一文不值。简而言之,一是需要更注重个体用户的特定需求,二是尽可能让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广。平台入场手握注意力资源,平台的内置搜索功能,正在挑战传统全局式搜索引擎的地位。如何消化用户新的搜索需求,并将其内化为流量变现资源,平台们试图用社交关系网络或UGC内容去解题。平台搜索的共性在于,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会为App提供大量行为数据,平台可以利用智能技术为其推送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这种搜索机制为用户屏蔽了许多“噪音”,以免目标信息被竞价排名广告和过于宽泛的反馈结果稀释。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容匹配的问题。在此前提下,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平台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构建垂类数据库。社交类平台如微信,根据每个人的社交关系图谱为其提供特定的搜索结果。比如在文章搜索中只显示已关注公众号文章,这种模拟人际传播的说服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用户更加信任自主选择的关系网,信息在社交渠道分发的触达率更高,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也更好。相对专业的、资讯类信息的获取,微信已然颇具话语权。内置搜索引擎后,公众号与视频号共同构建了微信的知识体系。凡有新闻,先查微信,再配合朋友圈微信群的转发与互动,一个由搜索触发的内容循环生态已经稳定确立。内容类平台如小红书,正在利用沉淀已久的UGC内容,让其内置搜索呈现的结果更为丰富与动态。UGC内容保证了“新知”的时效性,其表现为一种包括了新闻资讯、评论与生活经验的动态信息。小红书以“笔记”的形式鼓励用户输出生活方式与消费决策。处于同一现实空间中的个体们互相消费对方生产出的实时内容,在小红书上,你可以搜索出突发新闻的舆论走向、影视文娱的相关评论、与真实生活的经验分享。生活类信息的检索,小红书开始显露优势。大众逐渐有了新的认知,查攻略、薅羊毛、找办事指南,与这些事物相关的搜索小红书比传统搜索引擎更实用。平台的搜索引擎因此显得更“懂”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即便不同平台各自为政,用户也更愿意游走其间,只为获得真正符合要求的搜索结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微博曾经也是互联网平台中最具备搜索潜质的产品。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形成意见领袖,实时评论与转发,这些都是微博曾经的长处。这两年微博搜索逐渐式微,部分因为其广告泛滥、审核日严,但最根本还是在于,平台搜索自有局限。各个平台如同孤岛,单个应用能提供的信息内容总有上限。若要保证搜索服务的高质量,则只能将优势圈定在垂类范围,若想扩大业务范围,便容易走向传统搜索引擎的老路。百度靠AI自救?如何应对新的搜索需求,百度也在谋划一条更面向未来的出路。百度并不是第一次寻求搜索服务转型。自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以来,内容生产和传播不断向独立平台迁移,这导致了一个更加分散的搜索市场。与各平台越发丰富的内容生态相比,百度自身内容池的吸引力不足。平台间信息的不互通也让百度的数据库出现盲区,降低了综合性搜索引擎的功能性。为了留住有效的搜索内容,百度开始布置自己的内容生态,这也是百家号当初被大力扶持的背景。2018年3月,百度将“手机百度”改成“百度”,对自己的描述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平台”改成“7亿用户首选的搜索和资讯客户端”,也是在强调其“搜索+信息流”的内容新模式。只不过百家号的转型让百度搜索的处境更为难堪。2019年,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将百度推上风口浪尖,指责其沦为了“百家号站内搜索”。风波不断,用户信任度一落千丈,搜索业务也从台上转入台下。而现在,AIGC技术让搜索服务有了迭代的可能,对于在智能技术领域耕耘已久的百度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机会。据澎湃新闻报道,百度计划在3月推出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服务,百度文心(Ernie)大模型将成为其基础。百度搜索杰出架构师辜斯缪1月初曾表示,百度搜索今年在技术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整个检索系统变成检索+生成双模系统。人工智能的“生成”就是在提供一种高级的自然语言服务。用户向搜索引擎发出的检索指令,会得到一个经由人工智能处理后的,结构化的信息结果。这种升级服务提供了满足新需求的第二种解法。搜索结果不再是凌乱和混杂的,人工智能会直接分析用户的搜索指令,把复杂结果转译成自然语言,“回答”给用户,并且回答内容可以被讨论、被质疑,有更大的延展空间。用更直白的话来说,更精准的内容匹配,更丰富的结果呈现,百度希望用人工智能来实现这些需求,并把它整合为新的全局搜索服务。今年的Create大会上,百度展示了一种可能的AI搜索场景。在百度App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扩张、下沉、家族化,新势力正在走向传统

新势力的下一步,是迈向“老”势力。特斯拉举旗,蔚小理跟随,国内新能源市场一度被造车新势力引领。增程、换电、自动驾驶等标签抓人眼球,“颠覆”、“创新”、“前所未有”等赞美不绝于耳。用户在追新中助推行业进程,新势力以颠覆者之姿成为行业排头兵。一时被动的传统车企成为了追赶者。截止于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7.6%,新能源汽车早已随处可见,与之伴生的新技术、商业模式难再引人入胜,行业格局再次改变。2022年全球年销量,比亚迪成功反超特斯拉登顶;国内年销量前十车企,传统车企占据6席。行业无爆点,用户趋于冷静,新能源赛道日益红海化。面对传统车企不断“追新”,差距被越拉越大,以“新意”切入赛道的造车新势力,急需调整步调。小而美遭遇困境颠覆之力已似强弩之末,“小而美”在红海之中极不耐受。随着蔚来三款NT2车型面世,理想推出了L系列,小鹏汽车也即将把相对局促的2+2产品矩阵进行扩充。何小鹏预告,今年小鹏汽车将推5款车型,其中3款为全新型号,届时将拥有7款车型。大手笔意味着迫切。过去的一年对于新势力而言可谓艰难,年初原材料暴涨、疫情等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体量相对弱势的国内新势力们受到了严峻考验。小鹏在Q2遭遇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蔚来和理想在Q3刷新了各自单季亏损新高。成本上升带来的亏损并未被产品售价上涨完全对冲,而销量波动无疑雪上加霜。即便突破了“十万辆生死线”,也仍在巨亏中挣扎,新势力还未翻身,而传统车企却正在快步挺进。比亚迪全年成绩高达186.8万台,其后的长安、广汽等也达到了20万台水平。而国内新势力年销量最高的合众新能源,仅售出14.6万台。新势力被传统车企远远甩开,两大阵营领头羊之间已有十余倍销量差距,根源或许不只是品牌和产品,还有体量。论品牌,“出身”点位更高的新势力们高端化进程走得更远,品牌没有历史包袱是其最大优势,即便如此,自燃、断轴等问题,逐渐把消费者的热情冲淡,“自嗨式创新”难以经受时间考验,相对较高的溢价更无法打破曲高和寡的价值逻辑,相对较少的产品矩阵无法“左右逢源”。简言之,消费者正在用趋于理性的态度重塑新能源市场格局。新势力们的故事,吸引力大不如前。单看产品,新势力们在各自价位段均具备一流产品力,欠缺的则是用户覆盖面。布局相对合理的小鹏,从G3i、P5至P7、G9,低中高三档泾渭分明,这是去年上半年其拿下国内销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其年底反弹的基础。理想“单打独斗”数年后,借L9顺利上量为L系列从高到低的路线开了个好头,但同蔚来一样,目前所有产品价位仍在30万元以上,用户覆盖面仍不够宽广。并且,涌入30万档位的竞品逐渐增多,高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蔚来第二、三品牌呼之欲出,以“换壳下沉”进入中低端市场,同时保持蔚来本品牌的高端定位。高处不胜寒的蔚来,似乎准备在其它地方补充热量。当小而美遭遇市场困境,新势力不再遵循过往基调,选择与市场协奏。品牌和产品一定程度反映出新势力的稚嫩,本质是体量小而“抗击打能力”不足。没有特斯拉的产能,也没有传统品牌数十年的产业积淀,甚至过去引以为傲的直营体系也被传统车企玩得明明白白。高端定位既是敲门砖,也是绊脚石。当自动驾驶技术还未质变,四大企业牵手进入换电赛道,增程式豪华居室被复刻,蔚小理所代表的国内新势力们,正一点点流于普通。手里可打的牌不多且难以称得上是“王炸”,规模扩张或许是解决方案,至少对症下药。想做成年人企业都在提降本增效,新势力需求更为迫切。高售价换来了更高的单车毛利率,但对于新势力来说还远远不够。理想和蔚来长期在20%左右,小鹏截止于Q3反弹至13.5%。即便是小鹏的毛利率水平,却是借助中高端产品销量提升、大力度扩产后的比亚迪才勉强够到的。其它传统车企,毛利率在10%以下并不罕见。可是,低毛利率的传统车企却活得更好。传统车企高端化有意突破低毛利困境,主流车企已有成效。退一步说,即便短期难以大获成功,其庞大的产品线和低端走量的基础暂时相对稳固,即使按部就班,也能依靠现有体系维持生计。新势力则不同,手握数百亿现金及等价物并非理论存活时间的衡量标准,而是补短的物资储备。从青少年向成年挺进,营养不足、选错方向、趋于平庸,都可能给人生道路造成困境。新势力手中的筹码,远不如看上去那般雄厚。在年末完成阶段性救赎的小鹏汽车,仍然乐观不起来。何小鹏的焦虑溢于言表:“没有把成本和利润做好,企业永远都活不下去。”将规模扩张定为接下来的首要目标,何小鹏显然清楚小鹏汽车的“病根”。新势力们所处困境,并不是技术与产品落后所致,而是体量与主流传统车企存在明显差距。产品相对单一、往往选择一种驱动形式,没有能力做到传统车企燃油、混动、纯电、换电等多向发展,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此基础上,产能扩充看似势在必行,实则需要“看客下菜。”前不久特斯拉股价在超跌6成后出现持续性强反弹。金融机构对特斯拉产能空置感到悲观,随后特斯拉不仅创下单季营收记录,而且以25.9%、近5个季度最低的单车毛利率把业界拖入价格战泥潭。官降之后,特斯拉销量保持强劲势头,给资本市场持续注入“强心剂”。扩产绝不是闷头砸钱就行,被销量推着走才能笑到最后。比亚迪、特斯拉均如此。降价无疑是刺激销量简单粗暴的做法,但仍处于严重亏损的新势力们难以承担这场持久战的代价,距离赶上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规模还有大段距离,又得冒着产能陷阱的风险,只能瞻前顾后。以规划产能来看,目前大多主流车企都已“产能过剩”。即便以乘联会预估,今年的新能源渗透率相比去年增加10.4个百分点,达到36%,多出来的蛋糕,特斯拉、比亚迪和上汽等传统车企大概率继续分走一大块。剩下的一小块按现有市场份额预估,并不会对头部新势力们的产能造成太大压力。规模扩张,理想的状态是产能匹配产品,产品匹配销量。例如比亚迪,其车海战术、品牌扩充等已有雏形,规划产能冗余只是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大力度扩产,才能避免重复过去两年订单积压带来的消极影响。新势力无论各自即将亮相的新车或是新品牌,都需要预备产能,同时承担产品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行业形势严峻,新势力们想要彻底翻身,需要豪赌。豪赌未来去年,蔚小理均出现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细看之下,三家的研发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如扣除研发费用,甚至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研发费用居高不下,新势力们的焦虑显而易见。用户可感知的新技术缺乏,已有技术发展陷入瓶颈。大多车企选择求稳,比如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等,均采用供应链方案,缩减自身研发投入。生存之道,各不相同。增加研发投入寻求突破的,除了市场份额靠前的车企,还有新势力。前者已看到美好未来,心无旁骛地砸钱;而后者,不仅需要为手上仅有的“武器”升级,还需要丰富“武器库”。即便规模向传统车企靠拢,但品牌独特调性、新势力的颠覆者形象仍需维持。装着特斯拉的心,也得向比亚迪靠拢。相比上攻,下沉是新势力们当前的侧重方向。国内新势力高端化最为成功的蔚来,下沉却最为直接,且兼具力度和广度,第三品牌甚至瞄准十万级档位。这是新势力们直接与传统车企密集交战的价位区间,也是特斯拉还暂未踏入的领域,蔚来打头阵,没有可借鉴经验,充满未知。国内新势力大推新品是必然趋势。与之相伴的扩产和研发必不可少,而产品线扩充,前后市场都需要做足准备。比如动力电池,新势力们选择加码完善自有供应链体系。蔚小理增资欣旺达就像预订了备胎,布局上游原材料的动作紧跟主流,自建电池研发体系,逐步拓展上中下游布局,尽可能降低第三方供应链束缚。布局成规模、出成效尚需时间,但与日俱增的开销,本就不乐观的现状看上去更加艰难。产品线扩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将持续消耗新势力们身心。典型的是蔚来,换电模式曾让其具备独特性,但换电站的高昂建设成本也成为其发展掣肘,随着四大企业入局换电赛道,蔚来不再孤独,也不再特别。赛道拥挤,蔚来的情况折射出了新势力的生存压力,不仅要续写老故事,还需讲好新故事。经历了2022年的诸多困难,站在2023年的开端,蔚小理首要考虑的可能不再是言必称颠覆,而是改变自己。当小而美经不起风浪,被传统车企加速占领市场拉大差距,两大阵营两种模式已有胜负。新势力们以子品牌、产品拓展、产能扩张进行补短,寄望以拓宽覆盖面和降低成本参与到比赛下半场。战略转向务实,“打不过就模仿”也是一种成长。可规模扩张导致开销加剧,不仅加重了前行的负担,而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END往期推荐
2023年2月6日
其他

互联网流量再分配的危与机

热点与新闻爆发在多个平台,重新评估互联网流量的走向很有必要。去中心化的语境下,由于媒介的饱和、内容的丰饶,人们对于信息的消费往往在不经意间完成。这种附带性的信息接触看似是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浏览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行为的副产品,其中真实产生的流量却是平台运行的根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流量,围绕流量建立的商业交易体系,是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基础。从最近的话题说起,郑刚与罗永浩的对峙引爆了各大平台。发起者洞察互联网走向,策划了最佳信息发散路径;讨论者积极参与,自觉加入最活跃的社群展开互动;回应者谨慎观察,选择在最稳妥的公共领域发布声明。曾经公认的社交平台格局是,微信满足日常通讯需求,至多能在有限的社交圈内小范围传播消息,微博负责进行大量的公开讨论,聚合大头流量。但这次典型事件发生后,一条暗中的线索逐渐浮上水面,流量重心正在迁移。退回舒适“圈”第一批玩转社交网络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回到熟悉的人际领域进行互动或信息收发,比如微信群与朋友圈。1月7日凌晨,紫辉创投合伙人、锤子科技投资人郑刚在朋友圈突然发文,炮轰罗永浩“不懂得感恩,作死了锤子科技”。其文章内容相当尖锐,结合内部爆料直指罗永浩错处,并在结尾发出质问。这一消息迅速被截图在微信群之间转发、讨论,引来行业内外的瞩目。话题点从朋友圈发起,被迅速在熟人圈层之间扩散,进一步升级为舆论风波引来全网关注,最终形成汇聚了流量与热度的媒介事件。这类精准的信息爆破不是第一次发生,但在最近的热点事件中显得越来越高效且易于操作。朋友圈的流量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亲密关系”与“私域循环”。随着互联网环境与受众关联的变迁,以往相对分离的人际、群体、大众传播,在新媒体中边界不再清晰。话题策划者选择朋友圈,是看中了它独特的生态与信息流通潜力。首先,传播者更愿意相信被筛选后的受众。传统观点认为,一个精心策划的话题需要投入大众视野,才能最大程度的引起震荡,刺激公共讨论。但如今的互联网舆论场已经过分冗杂,对信息的稀释效应非常明显。以微博为代表,这类线上虚拟空间在近几年飞速膨胀,大量零散琐碎的信息充斥广场,各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各自为政,形成焦点越发困难。话题发出的第一触点效果如何对其后续传播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朋友圈的“聚焦”优势被格外突出。经筛选入受众列表的好友往往属于同一圈层,认知背景高度相似,对传者发出的信息更为敏感。这批精选受众在第一时间评估信息并且自觉充当高质量扩散节点,相关流量的衍生效率明显提高。其次,朋友圈与微信群这类人际渠道的裂变效果正在逐渐提升。“出圈”、“破圈”这类营销词汇隐含着对信息同温层的担忧,话题因为圈层间的相互区隔被阻碍传播,流量繁殖能力也就受到限制。“个人门户”的成熟开始挑战这一旧秩序。个体用户作为网络节点,经历了十几年的数字生活,熟练使用互联网进行生产生活已成标配。平台对社交关系的支持越大,对个体的激活越多,人际沟通的裂变效果便会无限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最后,微信本身的业务转向,也对刺激流量生成多有助益。微信不是纯粹的即时通讯软件,社交是它运作的基底,社交之外,公众号这一曾经力推的业务板块就带有相当的公共性。现今主打的视频号业务,在综合讯息流通之上叠加了视频这一更新潮更娱乐化的内容形式。倾注了大量资源之后,视频号提供了新的信息公共流通场域,资讯内容在微信社交关系间的转载也更为顺滑。微博,作为第二选择用户的选择转变,不仅是人际渠道的重要性上升,也因为网络公共空间越发嘈杂。流量策源地变化背后,是内容生产者不再认定微博为第一发言平台。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告诉我们,微博这两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不会像往常一样把观点与信息第一时间输出到微博,而是先在朋友圈或各种垂类新闻网站发布内容,测试传播效果与受众反馈后再搬运到微博。这种情况不是个例,UGC是社交媒体流量大头,当这些个体生产者开始审慎的进行内容发布,长远来看必然会对生态造成损伤。这一方面是因为微博不断更新的发言规章对用户而言越发束手束脚。互联网平台自我设限,方便把控内容,以免信息污染或触及红线。微博做大之后,承载着巨大的关注,对待内容也更为谨慎。但是微博的违禁词规范尤其模糊,用户很难通过常识推断内容是否违规,只能自我规训保持敏感。无论是自媒体人还是普通用户,近两年发微博都可能遇上一个“被屏蔽”的坎。反复测试敏感词汇成为内容发布的前置工作,不少媒体或公关部门甚至会专门拉群负责试探微博“底线”。在微博一家独大,垄断了公共表达之时,平台有这样的权力去要求用户主动适应其规则。为了信息被更多的人看到,为了引导更多的流量,就算步骤繁琐也必须登上微博的传播链条。选择多样化,流量也有了更多路径以后,平台的强势地位自然不如从前。如果仍然不给用户提供便利,被替代的危险很可能在此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对微博传播效果的预期正在降低。如前文提到,膨胀的舆论场对信息的稀释作用明显,没有硬性技术如购买推广去导流,制造话题只能靠策划者对环境绝对的敏锐与一点踩中热点的运气。而这种不确定性恰是商业运作希望规避的。摸不准微博的尺度,但也不能放弃这一广域平台,头部用户的对策是把其降为第二选择。KOL本身自带关注,加上朋友圈、微信群或是垂类新闻网站初步扩大的影响力,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微博的竞争优势。内容外流一旦开了口,若是任其发展,便会滔滔不绝。流量与生意互联网时代,一切运转都围绕着用户注意力如何分配。流量往哪儿走,商业就往哪儿倾斜。2022年的微博财报缺少令人振奋的消息。第三季度公司净收入同比下降25%,净亏损1710万美元。最为重要,也最与流量挂钩的广告及营销收入为3.9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376亿美元下降27%。再看同期的腾讯。第三季度腾讯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1%至189亿元,但这被今年7月上线的视频号信息流广告带来的收入所抵消。微信正在积极探寻新的流量源头,并以期带来增量的广告业务收入。2015年,朋友圈广告上线为腾讯带来过110%的广告营收增长。视频号,主动搜索等新业务被寄予厚望,老牌社交功能也在焕发新的活力,酝酿更多流量机会。此消彼长之下,一方若能把握机会,就有可能改写格局。不可否认,微博作为公域一锤定音的分量仍在。正如锤子科技这次风波,郑刚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相关资讯在朋友圈转载的轰轰烈烈,罗永浩还是选择在微博回应此事,发布“事实澄清”。微博运营多年,在大众心里中占据特殊地位,如同互联网公告牌,是适合发布“权威信息”的公共场域。所以“微博官宣”成为一个公关行为,无论是品牌动向公告,还是明星道歉声明,都得在微博上发布才算程序完整。但长尾流量不一定留存在微博。信息公布之后,围绕话题进行的转载与探讨是保证用户使用时间的利器。这些长尾流量本应该很自然的发生在微博的场域,只是屏蔽、限流、水军控评、广告跳转等种种干扰正在慢慢消解微博互动的优势。当前的社交平台用户增量基本都以达到上线,所以关注如何激活用户价值,找到商业路径。但无论是做电商,做直播,如果流量的基底正在流失而不及时处理,上层业务便是空中楼阁,难有进境。新媒体环境日新月异,传播场景已经复合化,不能用简单的人际、群体、大众来区分,过去被视为局限的社交圈层互动开始释放更大流量潜力。这种演变不是断裂式的,个体用户的选择不会突然转向,但每环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成为最终决策的影响因素。流量在用户长久行为中被重新分配,只有敏锐者能察觉并改变。END往期推荐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互联网炫富论:抖音与小红书的两种注脚

财富是永远的流量密码,而流量又是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初代“万柳少爷”隐退后,二代“万柳少爷”趁热打铁,发视频开直播,享受流量带来的万众瞩目;原已梦碎的无知少女在二代“万柳少爷”的主页里继续着自己的白日梦;自称“老奴”的一众网友企图从卑躬屈膝中获得金钱的垂青。这场关于“万柳书院”的互联网狂欢中,狂热、迷恋、盲目……交织,财富成为最大的流量密码,并通过直播打赏等方式进一步收割财富。类似这样关于财富的集体崇拜经常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占据流量C位的抖音和自带“富贵”属性的小红书尤甚,而抖音和小红书内容生态上的差异,也让平台上的炫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为了造富而炫富透露自己日赚400多万、晒全球限量版包包或豪车……抖音式炫富,简单直接。最早的抖音式炫富,是一套从微信朋友圈复制过来并加以润色的“底层逆袭”的模板。故事的主角多为农村青年,早早辍学后便进入社会打工,在工厂三班倒月收入还不足三千,自己创业开公司后年薪百万,不到三十便独立买房买车。底层到富豪的人物设定具有强烈反差感,而逆袭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励志故事,即使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模式化炫富,依旧能吸引到大把大把的流量,屡试不爽。这一时期抖音的用户集中在下沉市场,用户对富人的印象就是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因此炫豪车、豪宅这类价值可被金钱量化的物品,最能在抖音上聚集流量,而流量本身就是财富。在古早的“底层逆袭”视频里,青年们几乎都是靠微商发家,实现财富自由。不论他们是否如视频中显示的那样靠微商实现了财富自由,在通过抖音炫富吸引大量用户之后,他们确实靠着发展微商代理实现了财富自由。在这之前,“炫富——吸引用户——发展代理”的套路已经在微信朋友圈收割了一批用户,相关的套路式话术遍及各大朋友圈且发展迅速。战场转移到抖音之后,团队丰富了原本的故事线,并拍摄大量视频增加故事可信度,公域流量庞大,发展的代理人数也成倍增长。好景不长,这样的炫富套路被微商群体复制粘贴,逐渐引起了用户的审美疲劳,微商暴雷后,这批套路式炫富的网红基本销声匿迹。但是由他们引起的炫豪车、豪宅、高档场所的风潮却依旧盛行,直到后来一篇卧底上海“名媛”群的文章爆出了社交媒体炫富背后的产业链,社交媒体上炫富造假的幕布被掀开,人们对于豪车豪宅的财富滤镜才慢慢消退。随后,造假难度更高的品味、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新的炫富硬通货,抖音式炫富也进入了更有文化性的2.0版本。2.0版本的抖音式炫富并不排斥豪宅豪车,但更看中豪宅豪车之上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消费。此次万柳书院少爷大火,除了该地20万一平的房价,更被网友反复提及的是靠近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等稀缺教育资源的地理位置和墙上疑似价值上亿的齐白石作品,而这背后隐含的是财富能够带来更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相比拿钱就能买到的豪宅豪车,品味和文化资本的积累更加困难,需要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的领悟及长期的教育投入,钱只是其中之一。换个角度讲,财富可以让人有能力购买世俗意义上有价值的商品,而欣赏商品的品味或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需要的则不仅是财富,或者说,不只是一代人的财富。抖音式的财富崇拜正在从new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腾讯网易挖坑,字节跳

亿,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强大影响力,也让其成为音乐宣发的重要阵地,对比国内的抖音神曲,tiktok的影响力也造就了一批tiktok神曲,而三大唱片看重的,其实是字节可观的广告收入。三大唱片要求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双面车企背后:渝商新贵张兴海不愿退幕

最近两年,玩新能源或不玩新能源的,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张兴海这个名字。即便不知道,也都听过由赛力斯和华为联手打造的新势力品牌“问界”,它背后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时常在互联网世界口嗨的华为余承东,另一个就是张兴海。不过,张兴海为自己营销的方式,不仅限于造车,今年以来,他就在网上走红了两次。一次是3月份的时候,在两会上建议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直接喜提热搜陷入舆论中心,被网友吐槽“是在为资本家发声”。还有一次是5月份当选重庆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而这个位置之前坐过的人是力帆尹明善、金科黄红云、南方集团孙甚林及隆鑫涂建华。如今张兴海接过接力棒,被人奉为渝商新贵。作为渝商新贵,张兴海已然不年轻,今年他刚好59岁,离中国法定退休年龄仅一步之遥,可作为创一代,他又有着大多数创一代具有的通病——不愿轻易退幕,前不久他还公开表示,新能源是他第三次创业,目标是将赛力斯做成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只是,对于张兴海来说,这条路并不容易。重回一线张兴海曾远离过舞台中心,那是在2020年10月份,他向自己一手创立的小康股份董事会递交了辞呈,想卸下自己身上的所有担子——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裁以及董事四个职务。辞任前的三个月,小康股份刚刚举行了第四届董会选举,张兴海被推举为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三年。实际上,张兴海已经在那个位置坐了多年,第四届的成功当选,只是小康股份的董事成员们都希望他继续连任。谁也没想到,他会交上一份辞呈,而他辞任后的身份变成了名誉董事长及小康股份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董事长,通俗地说就是“垂帘听政”,不上前线,只在幕后做集团战略及发展规划的指挥官。张兴海垂帘听政大约一个月后,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汽车行业分析师余海坤加盟小康股份,成为金康新能源赛力斯CEO,全面负责赛力斯的研、产、供、销。业内当时流传出来的观点是,赛力斯是看中了余海坤的证券行业资源和经验。而以此为起点至去年年中,近8个月时间,代表赛力斯活跃在舞台中心的人,基本都是余海坤。也正是从年中开始,张兴海逐渐回到舞台中心。去年6月份,外界传出风声,称余海坤在赛力斯内部已经没有签字权,其CEO职位几乎等同于虚职,风声传出来的一个月前,张兴海已与余承东频繁联系交谈赛力斯相关业务,甚至半夜一两点钟还会通电话、聊微信。经过华为高层的引荐,张兴海还去宁德时代与曾毓群谈下了合作业务。到8月底,流言被坐实,余海坤的职位变成董事长助理和经管会委员,CEO位置暂由张兴海担任。作为掌舵人,张兴海要为赛力斯重新点一名大将,这位大将要有跟他一起在新能源战场厮杀的资本,而从张兴海手中接过CEO大旗的人,是许林。许林曾担任过长安机器厂汽车分厂总装车间工程师、兵器工程师进修大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加入小康股份后,当过东风小康汽车研发中心质量部负责人,做过汽车技术中心总经理,还是小康股份首席技术官,是张兴海的老部下。如果说余海坤擅长玩证券玩资本,那么许林的长处就在于对技术的专研,恰恰张兴海近几年极其看重技术。他说过,因为在技术上穷怕了,所以才要砸锅卖铁去做电动车,过去他卖传统汽车攒的家底儿,全都被砸进创新电动车力了。以至于到现在,赛力斯都一直对外强调自己是低调且搞技术的车企。而去年年底赛力斯CEO换帅完成后,逐渐回归一线的张兴海在今年做了不少动作。先是4月份将前百度公关部总监郭峰挖到自己麾下,任小康工业集团公共关系总部部长,然后在8月的第一天,将小康股份正式改名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示自己对新能源志在必得的决心,紧接着同一个月张兴海与曾毓群正式完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未来5年内问界系列车型都将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到上个月底,张兴海又大手一挥,直接投资15亿元在重庆建新能源车产业园,计划打造第三座4.0级整车工厂。即使是国庆节,张兴海也没有休息,而是到线下扫了13家新能源车店,包括小鹏汽车、理想等竞对品牌,因为他相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频繁活动和不断布局之下,对于回到一线张兴海而言,燃油车时代已经不属于前线,新能源才是新战场,而他要亲自披甲上阵。商人的天赋即使一只脚已经踏入老年人的门槛,也很少有人会质疑张兴海披甲上阵后的能力,他拥有对商业灵敏的嗅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他天生就该吃商人这碗饭。余承东认同这一点,因为他与张兴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发现尽管张不善言辞,但却有企业家敏锐的嗅觉判断。这种对商业机会的敏锐,几乎贯穿了张兴海的创业生涯。1986年,张兴海创立凤凰弹簧厂,为军工企业供应自行车弹簧。同行埋头苦干,他却发现一个隐藏的掘金机会——彼时军工企业都向民品转型,而8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冰箱、彩电以及洗衣机,洗衣机是企业转型后必做项目之一。然而全自动洗衣机的关键零部件——离合器弹簧,国内最强的弹簧厂都说造不出来,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一根弹簧进口价超过1美元。于是他一头扎进去,通过不断试验,研发出国产洗衣机离合器弹簧,定价1元人民币,打破外资品牌的垄断,他的凤凰厂最辉煌时期一度拿下全国离合器弹簧90%的市场份额。张兴海以家电弹簧站稳脚跟时,摩托车产业与此同时开始腾飞。1993年中国摩托车产量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而重庆是摩托车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力帆、隆鑫、嘉陵、宗申等都聚集于此。身处重庆的张兴海不仅有地理优势,其凤凰厂所生产的弹簧还是减震器的核心部件,1996年他又果断进军汽车和摩托车减震器领域,并得到包括长安汽车及嘉陵摩托车等品牌的一众认可,一度将产品卖到国外,还在越南成立了商务办事处。进入千禧年后,张兴海不满足于造部件,他想造车,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做摩托车,二是做汽车。但他看得很清,摩托车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千禧年过后摩托车产业一片红海,各个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杀红了眼,就连彼时国内产量第一的嘉陵创始何世斌,都将最多卖15000元的嘉陵一二五型摩托车,直接以3000多售卖。2002年张兴海成立渝安创新科技,制造与销售摩托车,但他只将摩托车当作一个从零部件厂商走向造车的过渡,他真正目的是汽车的一个潜力细分赛道——微车,销量占汽车行业近4成。这一年,长安汽车在成都召开商务会,说长安要当中国微车行业的老大。作为中国第二汽车厂的东风,自然不甘落后,开始寻找合作企业做这件事,而张兴海入了局,与东风在2003年合资成立东风渝安,生产东风小康品牌微车。这次转型是成功的,张兴海作为公司总经理,为东风小康卖力吆喝,跑到北京请王宝强做代言人,到2009年东风小康微车就已经成为中国微车行业前三甲,在第二年上映的那部爆热影片《人在囧途》中,王宝强与徐峥开的面包车就是东风小康牌微面。小康股份2016年上市,可以视作为张兴海此前创业的一个完美句号,但这并不意味他要停下脚步。他对商业的灵敏判断总能让他少走弯路,押对未来,而这一次他瞄准的是新能源汽车。2016年,马斯克的特斯拉还被人称为骗子,国内造车新势力才刚有苗头,贾跃亭才刚开始琢磨造车,张兴海就已经开始布局。在国外,他于美国硅谷成立全资子公司SF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动力电池三十年沉浮

熟悉汽车工业史的人都在知道,人类在电机领域的探索是早于内燃机的。时间退回到20世纪初,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占有率还不到三分之一。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专利围猎:中国科技公司前赴后继的20年战争

“专利法实施七年来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制定专利法是正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鼓励发明创造,使我国专利保护水平进一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修订专利法是必要的。”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百果园余惠勇放不下的敲钟梦

2016年,余惠勇喊出了要在中国开设一万家店的口号,这个flag在2019年他又公开立了一遍,如今才完成了一半而在目标远未达成之下,余惠勇内有忧患外有劲敌,上市之路不明,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知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因此,不排除有其他机构接盘的可能性,至于最后的招股价还是市场博弈说了算。喜忧参半据《灼识谘询》数据显示,按照收入口径,2020年中国在线内容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5万亿元,约为2016年的300%。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药品新零售三小巨头的苦与忧

这仨难兄难弟,三年累计亏损都在4亿以上,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卖药生意不好做。卖药数字化,越辛苦的越不赚钱三家业务都以药品零售为主,收入接近,但由于模式不同,销售的药品结构不同,拉开了毛利率差距。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大公司高管难当

杨元庆学了7年计算机,进了联想以后,也只能去做销售卖联想的产品,后来他自我安慰:“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本就是打基础的时候,专业对口当然好,但不是非常重要,年轻人不应该背一定要专业对口的包袱。”
2022年4月7日
其他

融创的解药

可是无论是央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委近10次的正向吹风,还是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明确定调,抑或是今年1月以来的加大放水,和3月金融委会议释放的明确信号,要传导到市场端,都存在较长的时滞。
2022年4月1日
其他

二手电商不会有大赢家

例如,转转近两年转型做3C数码的官方回收(C2B),而回收来的手机在采货侠上拍卖给小商家(B2b)。通过平台验货认证的商家产品,又放到转转上出售(b2C)。这形成了C2B-B2b-b2C的模式。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李厚霖,被遗忘的珠宝大亨

最早是在2011年进军资本市场,但没成功;一年后李厚霖换了个保荐商再次冲击IPO,结果被撤回;2015年宝光股份资产重组,他抓住机会想借壳宝光股份敲钟,结果不仅没敲成还与宝光股份上演了一出资本闹剧。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年轻人的购物车里装着文化自信

截止2021年底,入驻拼多多的国货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70%,先后涌现出327个过亿品牌。崛起日本前首相增根康弘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
202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