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个野路子养种法,它是基于之前小哥粗略介绍过后,亲测的实战经验。我会采用这个操作的原因是能做到基本0弃种,于我而言是有效更进一步“减负”,更省时省事省心的精打细算过日子。但我的现实只属于我,正如任何学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亲测才能知道有没有,实践才能知行合一,变成属于自己的真知,所以还得说一句:以下发表的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话虽如此,但还是非常希望接下来的分享能为诸位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1.做包时提取相应所需用量的已然熟成或涨到最高点的80%的酵种后,不喂种,立即拧紧盖子/密封后进冰箱冷藏最里面的地方。
2.等到下次要做包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准备图中的工具。
冬眠了3-5天的白面种的正常味道应该类似成熟苹果/葡萄那种香甜味,1-2天的酸味比较淡,基本没什么味道。
4.将罐子放称上,清零后,软硅刮刀把种挖出来到碗里,尽量刮干净罐子,然后闻一闻味道,如果闻上去有明显酸味,那就需要换罐子,反之则可以继续用来装酵种。
5.计算器中输入“需要用到的酵种总量➕5-20”(后面的数字根据想剩多少来灵活调整),然后用 “小锦鲤” 一文中第二种酵种反推衍计算法算出需要喂的粉和水。6.如果不换罐子,这时将相应用量的水倒入原罐子中(冬天建议用30-35℃温水喂,夏天用冰水,其余2季用室温水即可)。我习惯先倒一些水在一个小杯子中,然后放称上清零后,拿把小勺子将水舀进原来的罐子中。
(正确的质地应如下方视频所示,或请参考100%高筋做的波兰种)
👇这是不对的质地,需要加粉(我用剩下的弃种做的示范),可以看出它完全是白酱/浓汤的状态,一点面筋都没有👇
如果是换新罐子,那就跳过倒水入罐子洗刷刷那一步即可。
8.将酵种放入罐子中,将表面尽量抚平,然后用橡皮筋/透明胶/马克笔标好起点线,闻闻味道后覆盖上盖子后,放在22-26°C环境中。
8.第二天起床,打开盖子闻闻味道,发好的会有发酵的香味,或者根据平时它长好熟成完毕的味道来判断,然后涨幅跟以往也差不多即可用。
*我会建议酵种的质地调整到稠一些,也就是弹性颇好,搅拌起来捎带阻力;也可以转成固体种。*每次做包要用的那一顿都得多喂一点,以保证有种可续,我一般建议一次至少留1:2-1:3(种:粉)的原种量,大约是5-20克。*我一般是4-5天做一回包,这个方法我最久试过有半个月,但冷藏天数太多会增加种的酸度。如果酵种出冷藏味道刺鼻,那就是冷藏放太久了,它极饿了,可以用1:2-1:3的比例进行喂养。第二天可用于否,是需要通过👃和👀观察种的味和形进行判断,如果开盖闻着味道不好(刺鼻/很酸/奇怪味道),建议22-26°C环境中再养1-2天,或直到味道恢复为止。*我现在都是白面喂种,所以黑裸麦或全麦的味道还劳烦大家自己多观察去掌握。*从冷藏出来的酵种上面或许会有一层水,不打紧,那是浓缩的酸形成的酒精(黑水是浓缩的酒精),可以撇掉水或者搅拌进去。*冷藏比较久出来的酵种会质地稀一点,所以需要根据所有材料混合之后的质地&搅拌手感(与100%高筋做的波兰种一致,或参考视频中的样子)来酌情加粉。*题外话,如若是常见的让种冬眠,不建议喂好马上放冷藏,要等它涨起来才能放,因为酵种主体此时还是食物环境,长时间的存放容易变质;而我亲测,相较于只涨平时最高点的一半,涨到最高再进冷藏的种,苏醒恢复的更快和更好,因为不管它一开始涨多高,进冰箱后非但不涨,还会很快回落。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到采用“剩余法”的机缘:涨到最高放进去=涨到最高挖了做包再马上进去。上述仅限谷物起种/鲁邦种,水果种会是另一种情况(低温不能完全抑制它的生长,只能达到让它慢速行驶的作用)。*在将酵种倒入原来的罐子前,我会建议再闻一下罐子里的味道来确认是否有酸味。*如果是传统的密实罐,脱掉橡皮圈,扣好扣子即可;weck只需脱掉橡皮圈,盖上盖子即可;可根据你平时养种的习惯—即:有氧vs无氧—来决定是否密封。*我是根据味道去判断酵种的状态,所以现在都不标起点线,也会用宽直径或不规则直径的罐子,甚至连不透明的大马克杯我也会拿来用。一般来说,我会等到俯视看表面是坑坑洼洼的才用,但我是先闻它是否有比较明显的发酵的味道再看样子。
📎小哥的强势回归:新手小白都适宜的天然酵母传统硬欧包入门课【内含长达27分钟教学视频】
有什么问题欢迎进群交流哦!
🤗
此外
特此通知
「打赏」功能现已开启
欢迎给点小钱
请我吃杯🍵
(但凭个人心情和喜好,可有可无。)
但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
请一键三连
(点赞➕转发➕关注)
多多益善
笔芯
入群正经推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