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守自由主义论

红工耀光 晨星评论 2023-03-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作者通过对如今国内民间政治思潮的观察,发现目前的中国出现了两类思潮--社会民主主义的和保守自由主义的--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后者的拥护者做了分析。对其政治诉求,阶级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释。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类大V的诸多政见,但人们是否会去思考这些政见的拥簇者们,他们是以何种经济基础,以及和种阶级立场提出这些诉求呢?相信本文的很多内容,能让你对目前国内的民间政治思潮,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和启发。


作者 | 耀光

责编 | 卡夫子 zzzz

后台编辑 | 芷沅

 

随着中国社会开始逐渐现代化,社会上也出现了欧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相似的两类思潮。一类是社会民主主义,另外一类是保守自由主义。两者的相同在于对当前政权的认可,两者的不同在于对效率和公平,国家再分配机制上的分歧-根本的原因在于两类主义的支持者的阶级团体利益不同。此文着重论述后一种,即保守自由主义。

在论述之前,我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偏右的保守自由主义,两者的支持者都没有用这个更能生动形象表达他们政治诉求的意识形态称呼。他们都用马列毛主义或者其中一者称呼自己。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列毛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当人们寻找意识形态支撑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马列毛主义作为支撑;二是马列毛主义在我们国家具备极高的法理正确性。因此两类主义者在博取大众支持的时候,必然会利用马列毛主义建构自己政治诉求的法理性-尽管他们的诉求早就和马列毛主义风马牛不相及(尤其是保守自由主义),但他们中的每一个这两年以来都习惯于把自己称呼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这两年随着两者的大众支持基本盘的建立,他们中有不少已经开始逐渐对马列毛主义进行袪魅化,这一点后面会论述到。

 

保守自由主义的阶级基础

保守自由主义,它的支持者主要以汉族,男性,中产阶级为主。这同欧洲各国的保守党和美国的共和党的支持者并无不同。然而需要区分的是,在欧美国家,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取得了不输于白领阶层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右翼政党的支持者也有不少是这些蓝领工人,但他们并非是无产者,而是中产阶级。但在我们国家,工人阶级尚未取得如此高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保守自由主义者的支持者主要还是由城市白领中的主体民族男性所组成-实际上这三者往往在白领的基础上有着很高的重合性。在这些保守自由主义者之中,又以技术脑力劳动者为主而非文职管理人员为主。尤其是如今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保守自由主义者中不少都是程序员阶层。

 

保守自由主义者的政治诉求

保守自由主义者,或者说这些城市,汉族男性中产们的诉求主要是什么呢?他们的诉求,其根本上和欧美国家的右翼群体并无不同,都表现在反对再分配政策上。他们反对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底层贫困人员的政策补助和优待。这是由于如果这样做的话,意味着提高公共开支,提高公共开支就意味着对这些有能力增税的中产们增税;另外一方面,中产并不是一个稳固的阶级,他们并没有在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对底层和弱势群体进行补助,那就意味着这些底层和弱势群体将更有能力去同自己进行竞争,这样的竞争就有可能让这些中产丧失他们的地位。

经济上的保守,意味着文化上也是保守的。这些中产在支持保守的经济政策之时,也建构起来了一整套这样做的合理性和道德基础,这些合理性体现在他们所时常鼓吹的父权主义-男权主义,种族-民族主义上。他们构建起一整套的理论试图说明提高妇女地位和少数民族权利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有害的,为了说服底层,他们很多时候还会用“这都是大资本家的阴谋”这样的宣传方式。

那么,这种保守的政策,主要是保守在什么方面呢?答案是主要保守在自由主义上。这种自由主义并不是在进行社会改革的时候,为了配套政治民主和文化解禁时所鼓励的文化多元和自由。这种自由主义主要是指在经济上的自由,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经济效率”,也就是自由竞争。另外一个就是“机会平等”。之所以强调自由竞争,是因为这些保守自由主义者,城市汉族男性中产们本身就是通过自由竞争的“胜利者”,他们大多数都是高考制度的优胜者,并且靠着自己的学历和技术在城市里过着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于底层而言都较高的生活。他们对于自由竞争充满着信心,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成功的并且获利的。倘若让底层和弱势群体获得某类补助或者国家福利政策,从而过上他们那样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在“不劳而获”,是在“养懒人”。 

 

对于机会平等的强调,则和欧美国家的右翼类似,都是强调反对对弱势群体和底层的考试补偿政策和职场平等录取或者优先录取。他们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通过公平的竞争取得成功,只要够努力并且加上自己积累下的资源就行。

除了上述和欧美国家右翼类似的诉求之外,我们国家的保守自由主义者还有一些独特的诉求,那就是劳工权益的诉求。因为无论这些信仰保守自由主义的城市汉族男性中产再怎么中产和小资,他们本质上都是受雇佣的劳动者,而在我们国家,劳动者的保障和维权途径确实在实践上缺乏和执行不到位。因此存在有一部分“偏左”的中产,但这些中产也只是强调利于自己的宏观调控和再分配。用一句网络俗语来讲,就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为了达到以上这一点,即是实现中产的劳动权益,因此这些中产们时常把自己称为“无产者”或者“脑力无产者”,以此来博取自己争取劳动者权益的正当性。但是事实上他们在政治诉求和圈子的构建上,都缺乏实际上的体力无产者的地位。他们的主要诉求,是改变大厂里面996的情况;他们的圈子,普遍由中产阶级和部分受其影响的学生组成。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体力工人的地位。并且他们有意规避提及体力劳动者遭受的权益不平等,认为这是在“转移阶级矛盾”和“分化无产者”。

 

保守自由主义的演变和派别

也因此,他们的诉求本质上是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是不相似甚至于是对立的。所以在后面,主要是这一两年左右,这些保守自由主义者们迅速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一部分人向西方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或者其他类别的右翼学习,另外一部分则试图去复兴反清复明或者孙中山时代的民族精神,试图用这种民族精神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诉求。向西方学习的前者是最先开始展露战斗力的,其表现在于鼓吹犹太人阴谋论,在犹太人阴谋论下,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红色革命还是大资本都是犹太人的阴谋,目的是为了毁灭民族让犹太人统治一切。这种阴谋论的心态,实际上体现了这些汉族男性中产的实际诉求-即一方面希望进行改革再分配,使得自己的劳动者权益有所增加;另外一方面畏惧无产者的革命或者有利于无产者或者弱势群体的改革,害怕这样的革命和改革会损害中产现有的利益和社会地位。

在试图复兴旧文化的那一部分保守自由主义者那里,则几乎复刻了民国时代一些民族自由主义分子的思潮,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污蔑。诸如“共产共妻”、“民族矛盾高于一切”…一类更直接的辱骂,把马克思主义者说成是收了五十万的卖国贼-就和当初蒋介石的文人污蔑鲁迅一众左翼作者收了卢布一样。这一派的战斗力是衰弱的,中国本土的民族主义有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并没有得到过很好地发展,倘若不借欧美现有的,发展得比较完善的右翼思潮,那么,他们实际上本身只能依靠胡搅蛮缠获得话语权,而缺乏一套值得推敲的逻辑理论。

那么为什么保守自由主义者在这一点上会出现分化呢?这同样是因为经济基础不一样,前一派借鉴西方右翼思潮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普遍还会提及一个“大华人”、“武德”、“碳水”一样的概念,他们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跨国际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汉族父性的基础上的。这一部分的汉族男性中产,在中产中属于经济收益较高的那一部分,他们的意见领袖普遍去过欧美国家,或者已经移民到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或者澳大利亚这样在欧美国家中较为右翼的国家。在国际化越发深入的今天,这部分汉族男性中产对于国际经济的依赖性很高,也因此会从欧美发达国家右翼那里汲取智慧。这部分右翼是赞同国际化的,尤其赞同那种殖民主义的“开拓精神”“新教伦理”。当然,这种对外侵略的主义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张父性汉族去殖民第三世界-主要是非洲。另外一部分则主张法西斯道路,认为欧美国家过得好是因为他们曾经掠夺过其他国家,所以汉族男性中产要改变现状也必须像当年的纳粹德国或者军国主义日本一样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战,抢夺经济殖民地。非洲入关派和美国入关派也有经济文化上的背景基础,这里就暂时不表。

本土派保守自由主义者的经济基础,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远没有国际派经济基础雄厚,前者大都出身于一线乃至二三线城市,能有钱出国开拓眼界,而本土派则大都来自于县城和乡村,是属于高考里晋升出来的中产,带有严重的第三世界保守主义心态-即是反全球化。他们的主要诉求不是去殖民或者去“开拓”,而是抵制外来甚至于外地移民,抵制全球化。如果说国际派是“保守里的开放”的话,那么本土派就是一种“保守中的保守”,他们因为家族刚从贫困的无产阶级或者农民阶级转换为中产阶级,因此最想做的事情并不是开拓,而是保住自己现有的财产和社会地位。

以上主要从阶级-民族视角分析了两类保守自由主义者的差别——国际派(入关派)和本土派之间的差别。实际上这里也可以用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因为两者对于进步主义的敌视也各有不同,前者带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性别歧视,而后者对女性解放的打压则更接近于封建时代的系统性默认歧视。还有对于内部民族的态度区别,入关派和本土派也有差异,本土派更接近于去煽动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歧视,而入关派的注意力则更少的放在这方面。这里我且抛砖引玉,剩下的供诸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保守自由主义的未来

保守自由主义实际上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他们从理论到阶级实际上都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阶级基础上,他们排斥了占总体人口一半的女性,而他们的阶级基础又几乎决定了中产阶级的另一半不可能是一个百依百顺的传统妇女的形象。这使得他们就算抓住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契机,也几乎团结不了任何女性。同时,非汉族,即是少数民族和外来的民族也几乎不可能容忍他们的大汉族主义,这一点入关派还好些,但本土派的诉求则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团结剩下的这很大数量的一部分人。同时,弱势群体,老弱病残在他们弱肉强食的自由主义观念里,是要被淘汰和消灭的存在。而最关键的无产阶级,更是这些汉族男性中产害怕的存在,他们莫说去团结,反而是要想办法限制其运动。这部分力量发动不起来,则决定了他们的路线只有末日一条。

在阶级性质上,中国中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求饶性,几乎不可能让他们实现任何意义上的对内革命或者改革。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便保守自由主义者们再怎么在网上义愤填膺,他们现实里面都是软弱不堪的,彻底的运动意味着变动,而变动就有可能使得他们那一小点私有财产受到损失,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忍受的。这种阶级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够通过文化的方式进行自己阶级的斗争和反动,而绝对无法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国际环境上来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会期望中国右转,入关派意味着更大的战争和对第三世界的殖民侵略。而本土派则意味着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会因为政治因素从而开始变得封闭而落后。这对世界经济来说是具备冲击性的,而世界经济逐渐下行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再来一次大的经济危机。

从国内环境来说,中国的学历和政治资格选拔体制几乎不可能让任何一个官员拥有保守自由主义者的阶级基础-在私营企业里面从事白领工作。中国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政治与这部分保守自由主义者的阶级利益是相悖的。

保守自由主义者,本身是现代社会必然的一个产物,这种产物如果在西方那种民选社会还有可能煽动民粹,博取一时的胜利(实际上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右翼的政党也几乎很难取得选举胜利,欧洲各国的执政党普遍是社民党或者工党),但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作为一个思潮广泛存在,并不能在经济或者政治上起到足够的影响力。但并不是说,这种保守自由主义就没有与其斗争的必要。只要我们把握他们的实质,促进政策和文化的进步,消减他们存在的阶级基础,那么自然就会让这一类群体的意识形态堆在历史博物馆里成为文物。

至于笔者对如何做的思路,尚且还需要对另外一种思潮-社会民主主义进行详细地分析之后再给出。以上就是笔者近期对于国内思潮的一个探索,反思,和部分总结。

如有纰漏,还望不吝批评。

—红工—

每天都要学习和进步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真 理 · 理 性 · 进 步


小编微信:AlfredLMW

b站:红工学习小组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