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判三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谬论

红工耀光 晨星评论 2023-03-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暴躁皮皮作为一个在左翼理论圈小有名气的人物,我们小组联系到了这位学者,并且要到了他的经典篇目之一“批判三种”的授权。望此文能对读者您产生新的启发和思考。    文章删除了很多段落,因此将原文放在了github上,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或者点击这条知乎链接,亦可查看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5114643


作者 | 暴躁皮皮

责编 | 杨明翰 zzzz

后台编辑 | 派大西


批判三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去年在《名词解释》里简略提了几句。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道理,不必多提,应当重点阐述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但现在看来,真正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做了庸俗化理解。

一、先简述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含义。

经济基础包括两部分,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适应这种水平的组织生产、生活的方式,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指的是适应这种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政治制度、道德观念、法律、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等通称为“文化”的东西。文化是由经济基础生产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维护这个经济基础的正常运行。因为人不是机器,输入指令就可运行,必须让他相信,他这样做乃是出于自愿。通俗地说,文化就是解释既存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何是合理的,不但合理,还是高尚的、神圣的……文化就是统治术。当新的阶级夺权后,自然会有证明新秩序高尚神圣的新统治术。这就是我们在人类历史上观察到的文化的演变。古代的价值观不是天经地义的,今天的也不是。当然,它们在还未被推翻时总认为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是公序良俗的要求,是文明、理性的要求,没有了天地就不存在了。

生产力的发展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将在旧生产关系的边上悄悄兴起。譬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奴隶的干活效率比不上农民,封建制就会出现。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新的生产力,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就会产生社会革命,代表新生产关系的阶级将通过被称为内战的阶级斗争战胜旧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与此同时,上层建筑,即文化领域中的战争也在进行。新的阶级将对旧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法律道德、宗教、文艺进行全面批判,提出适应新生产关系、代表自身阶级利益的一整套新文化观念(尽管他们自己意识不到,总认为是公理、正义、人道、文明之类的要求使他们产生了这些观念)。而旧统治阶级将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千年文明毁于邪说,疯狂镇压新文化的传播者。

马克思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应当掌握这个规律为自己服务,就像掌握别的客观规律。一个人不懂电学,就会把电看成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对自称能操控闪电的人顶礼膜拜;或者盲目去碰,被电死。不懂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也会把社会发展看成神秘的过程,对现存秩序顶礼膜拜;或者盲目反抗而死。马克思由这个原理出发,创立了指导无产阶级夺权、建立新社会的完整学说。

但形形色色的中国左派是怎么理解这个原理的呢?

二、第一种谬论是生产力决定论。

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提高生产力就好了,一切以生产力是否提高为标准。这是修正主义叛徒最爱的理论。

(一).唯生产力论里又分为两派。从伯恩斯坦到胡耀邦的一派,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认为采用那种制度的“文明国家”都生产力高度发达,所以它最先进。而另一派,挖掘“文明国家”的发家史,认为它们在搞民主主义之前都存在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因此中国倒退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能快速提高生产力。对资本主义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倒退到资本主义方能提高生产力,两派都没意见,只是对倒退到哪种资本主义,产生了分歧。国家垄断派目前排挤了民主主义派,独占了统治权。

对这些传统的唯生产力论,现实是最好的批判,不需要重复。值得注意的是,民间的左派,大部分都继承了走资派的衣钵,正在把唯生产力论包装成各种新鲜玩意出售。对这些变种,需要仔细的分析批判。

(二).有的左派高喊“产业布局”,仿佛那是多了不得的新鲜玩意。斯大林在 1952 年(去世前一年)写了篇《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前半部分侧重讲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随心所欲蛮干;后半部分批驳党内的各种糊涂思想,其中一种正是“产业布局”论。有个叫雅罗申科的经济学家说:“社会主义政治泾济学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关系,而在于探讨和发展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组织的科学理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化的理论。”什么叫“生产力组织的科学理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化”呢?普通人很可能被这套术语唬住。实际上,这人的意思很浅显,他是把自己当一个超级垄断公司的管理者看待的,根据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如何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譬如派多少人去炼钢、多少人造机床、多少人生产轻工业消费品、多少人种粮食,而与此配套,又需要多少电厂、多少铁路、多少卡车、多少医生教师、多少工程师……他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群工蚁在他这种蚁后的指挥下高效地干活,社会主义经济学就是“组织”、“计划”工蚁的学问。而“共产主义就是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的最髙科学组织”,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使工蚁们通过“组织”、“计划”达到了最高的生产效率,所以叫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

斯大林严厉驳斥了这种近乎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他说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三个前提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公有制的确立、完全废除商品生产;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不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中。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尽量缩短劳动时间,以保证有足够时间去接受全面教育。为了缩短劳动时间就必须生产力高度发达。同时必须保证公有制,因为商品制度下社会不是为了需要生产,生产力被极大浪费,人作为劳动力商品也没有可能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客观规律下,使人获得解放。至于“生产力合理组织的问题、国民经济计划化的问题等等”,斯大林斥为“片面的和干瘪的生产工艺学,即布哈林的‘社会组织技术’之类的东西”、“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而是领导机关经济政策的对象。”

斯大林认为这种“生产力合理组织”论完全忽视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如果苏共竟按这种意见办事,苏联的生产关系很快就会变得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冲突不可避免。这是显然的,不把人的解放放在第一位,却去操心如何组织工蚁干活最有效率,工蚁当然要造反。

(三).比“产业布局”、“科学的组织计划”更能迷惑人的是工业党大师XXX的“唯物主义”。他的主要理论表现在《唯物主义的结束与共产主义的兴起》一书中(网上有下载,他还未写完,这种完整的历史理论不是一年两年可完成的)。此书的大部分篇幅属于对世界历史演变的具体技术分析,譬如气候、地理的影响,农业文明的特征,工业革命的原因。这些分析的正误只是细枝末节,重要的是,他据以指导全书的“唯物主义思想”究竟是什么?以下几段可完整代表他的看法:

“在今天看来,当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很严重的问题和历史局限性,最终间接导致了第一次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但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它确实是对人类社会宏观运动描述最精确,预测最准确的理论,这也正 是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传统马列主义认为自身的基础是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历史和社会研究,主张从绝对客观的视角去考察人类社会,这也正是本书的出发点之一。但是,马列主义不仅是一个对历史和现实做出陈述的理论,马克思自己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马列主义是革命者理解社会的背景材料,同时也是革命者推翻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重新规划新社会的指导理论。革命者不仅用历史规律去解释新社会的胜利,还宣称新社会是一个更美好,更进步,更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

“这种目标其实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唯物主义。因为科学是客观的,绝对不会以道德为基础给任何历史事件带上“进步”或“美好”的帽子,为历史设定一个目标更是从根本上违反了科学精神,后面几章将会具体谈到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我们把“先进”定义为财富的增长和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扩大, 那么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前后的数百年内确实在“进步”, 其中的大部分居民都直接或间接从这种“进步”中得益。即便以今人的眼光看来,把尽量发展工业经济、让大部分社会成员享用到尽可能多的工业财富 做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还是正确的,在马克思和列宁生活的那个时代更是如此。”

在工业党大师看来,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新社会的理想是非科学的、违背唯物主义的,而“进步”就是尽量发展工业经济,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所以这“纯粹的唯物主义”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唯生产力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没有纯“客观”的思想,一切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XXX却认为他的唯物主义是超阶级的、不以某个阶级的道德观为基础的、纯客观的科学!

我们以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下这位工业党理论家的思想根源。

民主和科学历来是资产阶级的两大旗帜。实际上一切新阶级反对旧阶级时,都会抬出“民主”和“科学”,只是那时不用这些名词。譬如古代中国的儒法斗争,法家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是“民主”,倡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就是“科学”,也就是客观、唯物主义。新阶级反对旧阶级时总认为自己客观唯物,而旧阶级满脑袋祖上的偏见,主观、唯心。资产阶级是最晚出现的,因此认为自己最客观唯物。他们的大学里至今满是这种“客观”的学术。

从纯哲学认识论上说,人的头脑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必然受物质世界的规律约束,譬如无法摆脱大脑构造的局限;在阶级社会里,更重要的是阶级思维的约束。(前一点后边略去不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谈物质世界的约束没有意义。)因此不可能存在纯客观的认识,认识的主观性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资产阶级所想像的那种“纯客观”,就是认为自己是上帝,不受环境影响,认识过程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感受。我们不认识这样的上帝,因此也不知道哪里存在这种“纯客观”。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的就是这种“纯客观”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我摘抄一段: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新唯物主义,把主观和客观看成一个整体,没有纯客观也没有纯主观,有的只是人在实践中认识并改造包括自身在内的自然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只能在实践中去解决这种规律的“客观”,是万物有生皆有灭、只有矛盾斗争永存的 “客观”,是人的思想不是单纯的思想、和经济基础密不可分的“客观”,不是旧唯物主义那种割裂主观、自命上帝的客观。

以往的唯物主义不懂这种辩证法,他们嚷嚷的客观,无非是把站在自己阶级立场上的认识说成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把自己的主观说成客观。XXX的“客观”的唯物主义也只是这种。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搞这样的欺骗,旗帜鲜明地说出这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立场上的认识。无产阶级运用这种新唯物主义去改造世界,才有可能消灭阶级本身,使人的思维摆脱阶级的束缚。如果按照旧唯物主义去夺权,只是一种新的有待推翻的阶级统治。

工业党的这位理论家想必读过资本论,读过马恩全集中的大多数文章,自认为已精通马克思,但却始终没明白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基础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他倒退到了资产阶级的旧唯物主义,却自以为是突破了马克思的历史局限性。这只是认识错误吗?我们知道,这三十多年来,民族资产阶级一直在国家垄断资本的保护下发展,他们对垄断资本既不满又依赖。最近十年来,垄断资本变得越来越反动,阶级固化,思维僵化,排斥新鲜血液,内耗加剧,锐气丧尽,越来越无法承担对外扩张、对内镇压的民族主义重任,民族资产阶级因此非常不满,希望去接过垄断资本的枪。垄断资本想继续干下去,就制造各种维稳理论。民族资产阶级的各派为了劝垄断资本交枪,就制造各种左派理论(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在制造右派理论)。理论必须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也不是凭空就制造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百年历史不可分割,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因此民族资产阶级要制造理论,就很自然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取材。他们按自己的阶级立场,把 马克思主义中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拆出来为自己服务,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中国左派。XXX所代表的那批受过高等教育、自命精英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利用,只是其中一例。说到底,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总是打上阶级烙印的,阶级立场决定认识。

XXX“证明”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规律已经结束了,大意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生存竞争的方式,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需要以传统的生存竞争为前提。

我们要回答:不,你所知道的那种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唯物主义大约已结束了,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远远没有结束,起码正在你身上得到了证明。

三、第二种谬论是生产关系决定论。

既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只要改变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完全夺权,完全确立公有制就行了。这是我在一些工人团体里发现的谬论,是一种相当有代表性、迷惑性的倾向。这种谬论最后发展到认为文化大革命和文化无关,是经济基础的斗争。比起唯生产力论,和只看到反腐败反官僚的表面现象,这种唯生产关系论要好得多,但仍然是一种谬论。

此处删除7段

仔细读斯大林和毛的文集,他们在党内实际上是“右派”。有一大批党员要求立刻、完全废除商品生产,实行彻底的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斯大林和毛一直在劝说他们谨慎从事:生产力不达到一定程度,人的思想觉悟不提高到一定程度,无法废除商品生产。这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者中,一部分人并非坏人,只是认识不成熟,经过教育后就改正了。而另一大半,“跑步”跑出大娄子后,彻底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立场,认为不是他们有问题,是限制商品生产、等级制度、脑体差异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问题,把它们拼命扩大方能提高生产力,赫鲁晓夫就是如此。凡是走资派,一追查,当年肯定都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急先锋。

此处删除1段

生产力决定论者认为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关系会自动变革。生产关系决定论者认为生产关系改变了,上层建筑会相应地自动变革。但生产关系不经过暴力革命是无法变革的,从来没有哪个阶级肯自动交权。上层建筑不经过新阶级的主动改造,也是不会变革的。“生产力决定……”中的这个“决定”,只是说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性质、变动范围,后者无法脱离前者独自行进,譬如原始生产力条件下,只能采用奴隶劳动,社会主义阶段也不能废除商品生产,封建社会也产生不了鲁迅;绝不是说前者一变化,后者不需要新阶级去努力就会自动变化。我们在几百几千年的时间长度内看历史,会产生自动变化的错觉,譬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好像相应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观念也出现了,但那不是一年两年,是几百年的积累,是流了很多世代的血才斗争出来的。你去对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说,你无需努力破除封建社会的迷信,随着技术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它们会被自动扫除,那绝对是笑话。没有这些思想家的出现,技术发展不了,工业化大生产出现不了!这些思想家正是新的生产力为了扫除阻碍自己发展的旧文化,创造出来的。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有一段相关论述,那些忽视上层建筑的生产关系决定论者都应当认真学习下:

“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这决不是说,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中立的,对自己基础的命运、对阶级的命运、对制度的性质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地,上层建筑一出现,就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去根除和消灭旧基础和旧阶级。”

“不这样是不可能的。基础创立上层建筑,就是要上层建筑为它服务,要上层建筑积极帮助它形成和巩固,要上层建筑为消灭已经过时的旧基础及其 旧上层建筑而积极斗争。只要上层建筑拒绝起这种服务作用,只要上层建筑 从积极保卫自己基础的立场转到对自己基础漠不关心的立场,转到对各个阶级同等看待的立场,它就会丧失自己的本质,不再成为上层建筑了。”

此处删除4段

(注:斯大林那篇文章从语法、词汇、交流工具的角度考察,说明语言不是上层建筑,苏联语言学界某些人滥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自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学,实际上是拿马克思主义做幌子,拉帮结派,打压异己,制造思想独裁。1950 年正是冷战开始、小战不停、极有可能引发大战的时候,他身为苏联领导人,竟亲自写学术文章辨析语言学问题,说明苏联文化界的反动学术权威倾向非常严重,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杀一儆百。但他的结论只对了一半。语言实际上还暗含着思维方式,还包括神秘的韵律问题。要为语言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是很难的。从这些更深的角度考虑,语言也是上层建筑。)

四、第三种谬论是马克思没有为未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做出任何规定。

一切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关系论,以及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热衷这种 “唯物主义”的胡说八道。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物质决定论,只是从政治经济的现实上预言了无产阶级夺权,而夺权后会产生何种文化,马克思从未说明也不需要说明,未来的物质现实会自动决定。

我们要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十九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在政治、 经济、文化上都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民族国家间的战争,被压迫民族的反抗,隔几年就要发作一次的经济危机,遍布街头的乞丐流浪汉,贫民窟里骇人听闻的犯罪,工厂里的雇佣奴隶们频发的反抗。这些政治经济的危机最终体现为文化危机:旧时代鼓励人们生存下去的那些神圣不可动摇的信念都被打碎了,新的信念却还未诞生。启蒙主义的民主和科学破产了。技术带来“进步”是一种笑话,只带来疯狂和新的愚昧。欧洲文明摇摇欲坠。

各种思想家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读下马克思对这种文化危机的描述:

“……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历史本身就 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1856 年,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道路的不同在于两点:

1马克思从一直被上层阶级视为野蛮无知的工人中看到了新的人的可能性。上层阶级已经被物质力量扭曲了,成了畸形的人,贪婪、疯狂、追逐个人欲望就是他们的全部。而工人阶级尽管受着奴役,精神上却反保持着纯洁,没有被资产阶级的思想腐蚀,能掌控这些物质力量,去为人类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2马克思总结了新唯物主义原理,不把文化视为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人类社会演变中的一环,文化问题最终要靠改变经济基础去解决。无产阶级的新文化究竟应该什么样子?这就和共产主义究竟什么样的 问题一样,马克思只提出了原理、轮廓,并不提供细节,具体的东西应当靠革命者的实践去发现创造。革命实践才是一切,如果马克思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新社会的方案,那就等于说,人类历史到了马克思这里就终结了。这何其荒谬!但因此觉得马克思竟连新社会的轮廓也没提供,只是物质决定论,就更荒谬了。

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轮廓很明显,它是健康自然、大公无私的。私有制为 什么是邪恶的?因为它扭曲人的本性,用矫揉造作的人取代真正的人。马恩高度赞赏歌德,因为歌德的作品中表现的就是健康自然的人,只是偶尔仍有一些小市民的市侩气让他们不快。恩格斯有一段评论说得很明白:

“维尔特所擅长的地方,他超过海涅(因为他更健康和真诚),并且在德国文学中仅仅被歌德超过的地方,就在于表现自然的、健康的肉感和肉欲。假如我把新莱茵报的某些小品文转载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面,那末读者中间有很多人会大惊失色。……最后终有一天,至少德国工人们会习惯于从容地谈论他们自己白天或夜间所做的事情,谈论那些自然的、必需的和非常惬意的事情,就像罗曼语民族那样,就像荷马和柏拉图,贺拉斯和尤维纳利斯那样,就像旧约全书和新莱茵报那样。”

马恩晚年爱读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个保皇党人,作品中对贵族的没落深感惋惜。但这种惋惜不是哭诉逝去的好日子,而是像一个健壮的汉子,直率冷静地分析自己家族的不争气,充满雄心地鼓励他们继续担起责任,不要再干没出息的事。巴尔扎克的书中充满野性的力量,仍然处于上升期的阶级的雄心、意志。尽管这个阶级客观上已经没落,但并不等于它的成员都是没落的。马恩喜爱的就是这种野性的力量,巴尔扎克的阶级继承不了,只有无产阶级能去继承这种力量。那些左派作家,譬如左拉,表面看同情工人,倾向社会主义,但充满小资产阶级的臭味,想把工人变成文雅、假正经的小资产阶级。马恩一见到这种左派就痛批,不让他们来腐蚀工人。

斯大林和毛时期的社会审美观,正如马恩指导的,崇尚健康自然,劳动最光荣,劳动中表现出的力量最美,改造世界的意志最美。当然不能说是很理想的“健康自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变革的幅度。

马恩、列宁、斯大林、毛,活着时和各种各样的左派的争论,表面看是政治经济学的理由,但本质上是文化观念的冲突。他们信奉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文化观,要用这种文化观克服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开创一个新的未来。而这些左派却持旧阶级的文化观,试图把无产阶级“提高”成旧阶级,变相复辟旧秩序。他们是没落的旧阶级中的那种“有识之士”,发现自己的阶级无可救药,就混入无产阶级中寻找机会。所以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政权建立后,非常强调改造这些叫“左派”、“同路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不能接受改造,就是敌人,比拿武器的敌人更危险。

为什么毛如此推崇鲁迅,越到晚年越推崇?因为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革命实践,越到晚年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鲁迅与那些左派作家不同,毫无小资产阶级的做作、感伤,他用小说、杂文表现出的“真正的人”,和巴尔扎克一样充满野性的力量,和歌德一样健康自然,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新文学。(这并非说毛会去研究歌德和巴尔扎克,而是说他懂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懂得“无产阶级”中暗含的一种新的人的概念。)

五、总结。

片面强调生产力,除了变成法西斯、把人降为物质的工具,没有别的出路。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就是农民夺权的老路。片面强调上层建筑,就会像 儒教、福音派、IS一样开历史倒车。

应当这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前者创造后者来为自己服务,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性质、变动范围。上层建筑认识这个规律后,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改造前两者,进而改造自己。

在不同的时期,会有各种不同的假马克思主义出现。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本身就说明了:人的认识受阶级立场的局限,人们是戴着他们的阶级眼镜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只能从中看到他们的阶级立场要求他们看到的东西。

在当前的时期,我看最主要的倾向是忽视上层建筑、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成物质决定论的倾向,其次是两百年不变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倾向。

我们的时代仍处于漫长的准备阶段中的初始阶段,就像十八世纪的欧洲 和十九世纪的中国,有新思想的萌芽,但远未到成熟。尽管类似工业党的邪教思维认为这是人的眼界空前开阔,思想行动空前自由的时代,但实际上商品经济对人的奴役远超以往,人的个性越来越少,思想越来越狭隘,电视剧、网络小说的愚昧远超读经的愚昧,科技的进步只是助长了这种奴役。几十年来全世界普遍的文化萧条就是证明。十九世纪的革命和推动它同时又被它推动的思想已经过去了。新的革命必须有新的思想。要等到各种因素一起作用,新思想的萌芽渐渐汇成一种新文化运动的洪流,就像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十九世纪欧洲风起云涌的新文化思潮。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新的人 群将在新思想的旗帜下集合,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动员。这种组织和思想的准备都完成后,会是一系列小规模的演习,如地区冲突、罢工、政变、街头骚乱。最后,在某次危机时爆发全面的阶级战争,准备阶段结束。战争将考 验新思想和由新思想武装起来的新阶级有没有生命力。

没有新文化运动,绝不会有革命,顶多有被迅速镇压、迅速变质的农民起义。那些物质决定论的“唯物主义者”将鄙弃我这种“唯心主义”的结论,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只是商品经济在他们头脑里的反映,未来很快会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往期推荐: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上篇)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中篇)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下篇)


欧美不倡导996,为什么他们不会失去竞争力?


—红工—

每天都要学习和进步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真 理 · 理 性 · 进 步



小编微信:AlfredLMW

b站:红工学习小组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好看点这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