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八劳动妇女节:不要女神的虚幻王冠,只要妇女的真实权利

红工耀光 晨星评论 2023-03-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原文是早就已经发过的《性别矛盾研究》,但是今日正值三八妇女节,我们需要再次重申,劳动妇女的问题就是阶级的问题。

      劳动节、青年节等节日的原本意义通通被异化,要么归于某种翼赞建制的宣传窗口、要么就成了消费主义的禁脔。唯有妇女节在现在由于女权主义者-不管是温和的还是激进的、离谱的还是靠谱的的行动下,仍旧还保留着原本的平等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精神。   

      当男性开始迈入多元后现代的世界观,成为原子化的个体的时候,女性才刚刚从前现代的束缚里到达现代,集体精神和造反精神处在一种上风,一如当年男性迈向现代社会时向资本主义那宏大的开火,只不过女性的对象是父权制本身。加之性别比例和生育问题,对女性的包容甚至于讨好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个体都无一不如此。这让性别极端主义如此泛滥,建立在“平等理念”基础上的暴政屡见不鲜。一如多年前托克维尔所说,过度膨胀的平等激情由追求人的价值与尊严蜕变为被焦虑和嫉妒驱使,虚幻地追求事实上的相似从而不惜雷同,人的思想自由刚刚解除了旧日的羁绊,又将被大多数人的普遍意志紧紧地束缚起来。


      性别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阶级矛盾。女性受到家庭再生产、社会企业的劳动歧视、父权制压迫等多个方面不平等关系的迫害,这些原因的根源仍然在于阶级矛盾。资本主义追求对剩余价值的最大剥削,因此它并不仅仅排斥女性,它也排斥一切无法被高度剥削的残缺劳动力。女性只有首先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女性自己,如果仅仅将矛头单方面指向男性,阶级矛盾被转移到性别矛盾上,在性别矛盾里打转就永远无法脱离。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女性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通过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把握而获得自由,成为自身的主人。女性与男性一样,作为一个具有女性特质的人全面发展。首先人的解放一定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劳动能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场所,女性具备劳动能力,女性只有在社会中找准定位,从家庭母亲、妻子的身份跳脱出来,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劳动的女人,才能实现彻底的解放。其次女性要认识到社会价值的体现,一定要注重社会关系的维持。人的本质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女性要积极参加社会公共领域的活动,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后,女性要注重个性发展,个体差异包括性别之间的差异为每个个体提供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个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再要求成为某人的人格,而是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作者 | zzzz

责编 | zzzz





一、“他者”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将女性比作 “他者”:在父权制下,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客体,女性是受到男性和社会所异化的产物。女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随着社会和男性对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伴随着外界的异化和女性的自我异化。男人赋予女性内在性,促使女性超越性不断被磨灭,最后在男性的世界观中成为女性,在父权制下给予女性自由。女性内心是按照男性梦想的去塑造自身变美、变得温柔贤淑,才能获得价值。婚姻对于男女来说始终不是公平的存在,男性作为生产的主体,通过群体的劳动证明自己的个体性,女性受制于生育和家务角色不能保证同等地位。经济上男性是主要占主导地位,社会上女性的性与信仰都与男性结合在一起,一旦结婚,女性就会成为男性一半,与丈夫的生活相融合,与过去割裂,无形中,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成为 “他者” 身份。女人在家庭的家务活动并不是自主的,家务活动是日常性活动,是隶属丈夫和子女的,不管在务活动中多么受尊重,她都是附属的、次要的。家务活动这种劳动并不能使她摆脱她的处境。

孩子对于她来说是生命的价值。孩子出生后,这种短暂的平静随之消失,孩子对母亲的身体不断的索取、破坏,对孩子的责任,母亲会感受到忧愁和恐惧。有人说母爱是天生的,事实上,母性的本能、她的态度都是来自整个处境和她承受方式决定的。她们喜欢怀孕时的平静,却不喜欢分娩后的责任,但孩子出生后,分离带给母亲的是这个孩子属于世界而不属于她本身。

 

二、女性自我肯定和自我消失的摇摆

因为生理上同男性的巨大差异,导致女性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自我肯定和自我消失的摇摆,即自欺。

自我肯定的表现,就是少女时期的自恋,少女时期是女性最美好、纯真、动人的时期。她们欣赏自己的美貌,自恋会让女性面对的未来有一些安慰,但是如果女性陷入这种自恋无法自拔也就会成为严重心理阻碍,自恋会让自己陷入内在性,她们会把心思放在如何吸引男人,男人越被吸引,她们则觉得自己的价值越大。为了得到更多喜欢,她们不惜取悦男人,随着取悦的进行,女性无形中成为“他者”,自恋中的女性认为她的价值是男人给与她的价值,这种价值往往在与其他女性的比较中获得,而否认了世界给予她的价值。当她不断依赖男性生存,那么就渐渐失去主体性,会根据男性的喜欢而改变自己。恋爱中女性的依附性不断增强,当她沉浸在爱情中依附性更加强烈,甚至成为男性的附庸、奴隶,她错误的把男性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从依附男性的过程中获得权力这肯定是错误的、是虚假的,爱情只会让她更加沉沦,成为客体的存在。女人之所以依附男人是因为她想将自己献给男人从而获得超越性,她希望男人帮助她获得更多自身价值,然而男人为了实现自身的超越性就不能将过多目光投给女性,这样就使得女性陷入自欺,以为自己是被爱的,那么自己就会物化为客体,获得虚假的价值。

 

三、父权制与性统治

父权制:父权制文化是女性压迫的根源,即女性的再生产劳动和作为其劳动成果的再生产物被男性父权所占有。女性被压迫,因为女性虽然是再生产者,女性所进行的再生产劳动和再生产物却被男性分离了。女性整体的再生产成果被男性整体所占有,同时也被社会整体所占有,但是唯独不被女性占有。

性统治:正如阶级的定义就是某一类特定人群的劳动因另一群人的利益被有组织地剥削榨取(即劳动者),性统治的定义就是某一类特定人群(即女性)的性因另一群人的利益被有组织地剥削榨取。与其将父权制定义为“男性对女性劳动的占有” ,倒不如将其定义为“男性对女性的性的占有”。但是这样一来,性的问题就架构在没有解析性统治物质基础的情况下便转向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等“上层建筑”上了。性的占有,不只是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同样是拥有物质基础的制度性问题。

如果将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概念引用到再生产中来,我们可以称男性是再生产统治阶级,而女性是再生产被统治阶级。女性虽然持有叫作“子宫”的这一再生产工具,但是子宫从肉体上属于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完全不意味着女性“所有”子宫。父权制的企图一直都在试图支配并控制作为再生产工具的子宫。再生产统治阶级试图让女性始终对自己的身体保持无知,并将其身体的管理委托于男性,将避孕和生育的自我决定权从女性手中夺走。

再生产不仅意味着从受孕到生育为止的生物学过程,还包括把生下的孩子抚养成人的全过程,并且这种再生产劳动由女性承担。通过这一过程,为了培养适合父权制的下一代而动员女性自发的献身,这与父权制的成功息息相关。家庭就是这种父权制再生产关系。通过家庭,父权制再生产关系本身也毫无疑问地由女性再生产了出来。

 

四、家庭劳动再生产

家庭是劳动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过去的社会主义时代,家庭的再生产职能被集体和社会部分地替代了,如企业办医疗所、幼儿园、养老院、公办小学、社办中学、福利分房等等。而现在所有的再生产责任全部返回到了家庭中,这种负担重如泰山:看病贵、教育补课、学区房、房地产、养老雇人支出等等。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下,家庭再生产的收益和成本风险的差值逐渐接近甚至为负,肉眼可见家庭再生产成为一种负资产负投资。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结婚或者不再生育,用这种态度反抗资本主义关系下的极端压迫。

其次,这种劳动再生产成本的回归对于女性来说是成倍地加重了,女性被淹没在永无止境的带孩子换尿布、买菜烧饭洗碗、扫地拖地整理卫生等家务劳动中。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可以请扫地阿姨或月嫂,而绝大多数经济状况普通的家庭请不起,这部分成本就切切实实地压在了家庭里,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压在了女性的身上。

女性整体的再生产劳动对于男性整体是有益的,对于社会整体也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女性自身来说是一种纯粹的负资产,对于社会中的局部利益团体(企业公司)也是一种负资产。同时女性的社会地位由她们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决定,而家庭劳动再生产对于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是有退步作用的,这迫使女性远离社会生产、拒绝女性与先进生产力的结合。男性在外拼搏赚钱,看似与女性一内一外是平等的,但是男性的奋斗促使他们在社会生产与分配上牢牢把持住每一个节点,这种看似的平等其实更加剧了不平等。

 

五、女权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男女本身就不平等关系下,女性单方面地争取女性权利,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是女性用工成本升高,企业开始排斥女性,然后导致劳动基础下滑,紧接着劳动关系变化。最终女性劳动价值崩溃,就业范围逐年减少。女性的生育产假、哺乳期等等对于企业用工来说是一种负担,但是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却又是必要的,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企业、个人、国家的利益在这里是冲突的,而国家显然不想将这一份负担承担起来,只能表面上由企业来承担。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女性用工歧视是必然的,并且绝不会因为女权主义而有任何改变。底层对女性因为这个原因找工作会更加困难,而始作俑者对网络女权大v赚得盆满钵满,成功抽身离开。最后就业进一步压缩,大多数底层女性只能选择非正式合同进行劳动,底层女性贫穷进一步加剧。贫穷的女性群体彻底涌入服务行业、性服务行业,大多数从事于时薪低下的自由服务行业。

先要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有人格上的独立,然后才是追求政治上的独立。所以女权的斗争应该首先集中于追求生产关系上的地位和分配权利,要想达成这一步,就必须联合同样受到打压的广大无产阶级男性,而不是陷入和男性的互相攻伐。其次是追求人格上的独立,精神上不再依赖男性、批判资产阶级思潮、反对消费主义、正确认识到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的权利。最后是追求政治上的权利,要求国家和社会将家庭劳动再生产的成本承担起来,真正补助女性在生育养育上的再生产劳动,拒绝再生产成果与女性的分割和被无偿占有。

 

六、婚姻

在传统封建的婚姻观念里,婚姻是门当户对的:首先是两个经济体的结合,会倾向于经济体量接近对等的相结合;其次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双方父母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社会地位,双方亲戚结构、是否有明显“污点”等;最后才是两个人的结合。因为父辈掌握以家庭为经济单位过去2代人的财富积累,而子女在房价物价高速膨胀甚至翻倍、就业机会相对减少的状况下,不得不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援。因此在这个方面,子女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自由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乃至丁克等思想都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思想没能占据主流的原因在于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经济物质基础。

彩礼所表现的定价权矛盾,价值判断矛盾:彩礼是对男性的经济压迫也是女性对自我的物化。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彩礼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有单纯男方给钱到女方家,作为一种买断钱将女性完全物化,这笔钱也许用于女方父母养老或女方兄弟姐妹的费用;有男方的彩礼过给女方,再让女方带到小家庭,作为婚前赠送被女方掌握;有男方给彩礼女方给嫁妆,这笔钱汇入小家庭后由男女双方共同管理还是由女方单独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家庭中掌握经济的必然掌握权利;有男方出房子、女方出装修的,或者类似的其他男方出大头、女方出小头的情况;有双方既没有彩礼也没有嫁妆的,这种情况多出现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双方家庭经济状况都较好。

 

 

七、女性解放首先是人的解放

       性别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阶级矛盾。女性受到家庭再生产、社会企业的劳动歧视、父权制压迫等多个方面不平等关系的迫害,这些原因的根源仍然在于阶级矛盾。资本主义追求对剩余价值的最大剥削,因此它并不仅仅排斥女性,它也排斥一切无法被高度剥削的残缺劳动力。女性只有首先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女性自己,如果仅仅将矛头单方面指向男性,阶级矛盾被转移到性别矛盾上,在性别矛盾里打转就永远无法脱离。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女性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通过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把握而获得自由,成为自身的主人。女性与男性一样,作为一个具有女性特质的人全面发展。首先人的解放一定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劳动能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场所,女性具备劳动能力,女性只有在社会中找准定位,从家庭母亲、妻子的身份跳脱出来,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劳动的女人,才能实现彻底的解放。其次女性要认识到社会价值的体现,一定要注重社会关系的维持。人的本质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女性要积极参加社会公共领域的活动,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后,女性要注重个性发展,个体差异包括性别之间的差异为每个个体提供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个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再要求成为某人的人格,而是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参考文献:

1.      《第二性》波伏娃

2.     《第二性》中波伏瓦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_于晓丽

3.     《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

4.      《论再生产》阿尔都塞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6.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上野千鹤子

7.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读书会 Muses跨学科读书会

8.     个体化与家庭结构关系的重构_沈奕斐

9.     第三次妇女运动_从“求同”到“存异”_沈奕斐

10.  “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与社会_沈奕斐


—红工—

每天都要学习和进步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真 理 · 理 性 · 进 步


小编微信:AlfredLMW

b站:红工学习小组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