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列车会倒下,以后我们也要去火星

红工耀光 晨星评论 2023-03-15



张守中|作者耀光|编辑红叶|审核

在电影《雪国列车》里,讲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革命”故事。

老吉列姆引导着主人公反抗列车长威尔福德的“暴政”,然而威尔福德却展示了与列车尾部车厢(底层民众)所想不同的局面,他并非是《1984》那种的为了保持自己专政权力的“老大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持列车上的“生态平衡”,保持列车引擎的正常运转,就像《三体2》里的“执剑人”那样,艰难地保持文明的存续,而对底层的压迫似乎只是一种“必要之恶”。

“威尔福德”这个西式隐喻的“执剑人”恐怕非常符合“现实”,无比切近人们心中的惶恐,——他代表了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彻底对立,谁会作为弃子?每个人都想着不能做弃子。那么,究竟是谁会惶惶不可终日?

这里必然存在着界域分明的两拨人,而且是截然相反的。

狭窄逼仄的列车生态里,有着经济周期律一样的生态周期律——这个微型的“诺亚方舟”始终都有一个生存阈值,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可是,资源越有限,分配资源的优先权却越集中,种种矛盾层累堆砌,导致尾部车厢(底层)爆发了多次的反叛。

直到一个真正知悉列车如何构成的人物从民众里脱颖而出,将革命引向成功,他就像列宁一样清楚着俄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他像此前的革命领袖一样发出追问:这个列车究竟是谁的?

无人冠冕的“自由王国”沉沦在“必然王国”的梦里,所有人都在“文明的存续即正确”的象征游戏里沉沦,这时,人们对现世的认识,不过是对拟像物的认识。它是一种基于真实却超越真实的东西(或者说,它破坏了原有的真实)。

列车的微型生态,它的雏形从模拟的装假中诞生,但这雏形又进化成一种无须原型的本体——基于蓝本不断地拷贝,粘贴,如瘟疫一般蔓延。从此,过去的工业化都市变成了遥远的乡愁、田园的牧歌,就像十月一声炮响仿佛就成了马克思ism的真理实现,变成了天国之城建在了罗马。在这种糊涂的世界里,“天国之城”颠倒成了后现代主义庆祝胜利的节日蛋糕——拟像简直要被误认为“真”,成为一点也不“假”的“仿真”。

那么,仿真又如何呢?为何要为此哀叹呢?列宁式的驱力在暗中发挥作用,这辆列车不是真理的终点,群众们不会成为“威尔福德”这位列车“执剑人”的信徒,他们永远都会饥饿,他们永远活得鲜活,宏大叙事消亡后回到个人生活的是那些有路可退者,车厢末尾的这些人永远会跟随真理,他们会一遍遍的发出质问:“这个列车究竟是谁的”他们会用“武器的批判”一遍遍刺痛这套列车的内循环生态:填饱肚子的食物比吸入鼻腔的白色粉末真实一万倍。

列车长,元首,“威尔福德”的那些所谓的善的主张、具体设计的“Leitmotive(元主题)”,就像18世纪以来的德国浪漫派一样,他们永远无法触及现实。当德国文化萎缩成了一种地方性文化,在沉闷的小宫廷里苟延残喘,法西斯式的文艺暴力由此横空出世——德意志浪漫主义彰显魅力,一群人,或一个人的不可预测之意志以无法理性化、无法预知的方式向前,向前,向前......然后,无法预料地走向崩坏,走向毁灭。

歇斯底里的自我,这是对理性进行明晃晃的驳斥。然而,“威尔福德”却以“众人皆醒我独醉”的视角自诩理智,自居高级文明的制度优越性所在,“列车”的畸形文明终于也是翻车了。

斑斑点点的星链以外,列车会倒下,过去会埋葬,而我们也要去火星......

我的点|海报原创



END



往期回顾





原创丨关于“高技术乌托邦”的一些构想


做一次会议纪要-谈一下左翼小组可以做一点什么事情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


原创 | 革命何以…?(一)——纪念十月革命105周年


—红工—

每天都要学习和进步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真 理 · 理 性 · 进 步


小编微信:AlfredLMW

b站:红工学习小组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