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技术·最新资讯】政府两会报告点名“智慧城市”,年支出1085亿元,这些钱用在哪?


2022年两会期间,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再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在议案中表示,“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数字化包括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会主席林龙安也在议案中建议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小区,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频频在议案中出现的背后,是智慧城市在疫情的催化下迅速发展的现实。

过去两年,智慧城市行业涌现了不少亿元以上的项目。根据国家及各省市、区级政府采购网数据,2021年智慧城市各类中标信息近4300条,总中标金额约1085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力度究竟有多大?谁在参与建设?建设成果如何?

谁在建设智慧城市?

根据招标信息统计,中标智慧城市项目的主要公司可分为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AI公司、关注于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司四大类。

其中,中标金额最高的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阿里、科大讯飞、中国联通紧随其后,腾讯、中国电子数字广东、海信网科、浪潮软件、东华软件等排名也较为靠前。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落地上,不同类型的公司有不同的优势和思路。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去年中标项目金额分别约为73亿元、62亿元、45亿元。运营商的智慧城市核心能力是5G,他们给自己的定位都是“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商”。

中国联通在发布的《中国联通5G 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版)》中展现了其智慧城市总思路:以5G引领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打造领先的智慧城市端到端服务,其能力底座是以5G为引领的云网融合技术。

中国移动的1+1+3+N的OneCity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中,作为基础设施存在的“一朵云”也是以5G网络能力为基础。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部署方面也曾谈到,2020年将开通超过30万个5G基站。

具体案例方面,中国联通参与建设的北京首钢科技冬奥园,就充分体现了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的特征。在园区内,中国联通完成了5G网络全面覆盖,以及V2X车联网、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的部署。

互联网巨头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角色,比较突出的是阿里和腾讯,二者去年招标金额分别约为50亿元、34亿元。

从阿里云方面获悉,阿里参与智慧城市的主要项目是阿里云城市大脑。其以飞天云平台作为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作为中间环节,将技术和解决方案传导至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企业、政务和个人移动端。

城市大脑的作用相当于整个城市的智能中枢,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利用城市数据优化调配公共资源。

以海口市为例,通过城市大脑的支持,海口可以实现省市两级12家医院的互联互通,以及早晚高峰城市红绿灯的智能调配。

根据腾讯方面提供的资料,腾讯的智慧城市优势,在于微信产品生态和强大的C端触达能力。

比如在政务云服务上,腾讯云政务服务基于政务微信、微信和企业微信的三端互通,打造全域大协同的解决方案。服务于广东省的粤省事平台可以协同管理142项政务服务,包括驾驶证、出入境证、居住证等。

未来社区方面,腾讯也是基于微信产品生态,构建C端居民触达能力。比如用微信公众平台及小程序平台,给居民提供产品渠道入口;基于微信支付能力实现物业应用、业主生活,及商业服务的支付产品路径。

人工智能公司如科大讯飞,主要利用AI技术帮助行业进行智慧化升级。科大讯飞的行业解决方案已经渗入教育、司法、医疗、工业、汽车等各个行业。在城市治理方面,科大讯飞也强调AI技术的作用。

其余AI公司,如浪潮软件、东华软件等,也有全面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但这类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底层算力,能为智慧城市提供服务器、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085亿去哪了?

根据项目用途分类,中标的智慧城市项目可分为城市治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视频联网等。

按照1亿元规模以上(智慧医疗和智慧社区分别按5000万元和4000万元以上)项目统计,以上不同板块招标总金额分别为157亿元、48亿元、61亿元、32亿元、21亿元、22亿元、20亿元。

一个城市治理项目中标金额往往过亿元,甚至超过10亿元,这些钱都花在了哪里?

以长沙市下辖的长沙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2025年)项目为例,该项目中标金额为3.9亿元。

根据招标文件,长沙县新型智慧城市共有24个项目清单。包括升级完善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资源体系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比如用视频监控代理工作人员值守,建设公众门户,让居民能“随手拍”向政府上报事件;我的长沙app本地应用;长沙市政务云;以及进行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智慧化建设等。

智慧交通招标项目则包括智慧高速、路侧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列车运行系统、车路协同、交通指控平台、地铁监控安防设备等等。智慧社区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包括社区门禁系统、老旧小区改造、安防工程设计等等。

通过公开文件和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智慧城市是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之城。但在大量的数据和技术名词背后,智慧城市的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城市中的人。

智慧城市从业者:警惕高科技陷阱

智慧城市从业者AI木溪曾做过一个社区项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区安全。

和大多数智慧社区项目类似,AI木溪团队给住户安装了智能猫眼,小区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并做了儿童跟踪识别功能,儿童一出小区家长便可以识别。

该小区住户多为老人和儿童,于是他们团队做了家庭机器人,本意是想探索老人看病和儿童教育服务。但后来AI木溪发现,老人最大的需求并不是看病,很多老人“久病成医”,在家备足了常用药,他们缺少的只是陪伴。

“很多老人跟医生聊的不是身体问题,而是家长里短。”AI木溪说。针对这个现象,木溪团队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对机器人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要让老年人与儿女沟通更方便。许多老人使用的还是功能机,不会用微信视频,在AI木溪的机器人上,老人能看见大大的儿女头像,头像后链接手机App,点击头像就能和儿女视频。

考虑到老人的生活娱乐,AI木溪在机器人中放了许多黄梅戏、老电影、养生堂等老人喜欢看的内容。为老人内容获取方便,AI木溪没有用语音交互等技术,而是让运营人员在后台配置相应内容,以5秒一帧的速度滚动推荐内容。

另外,为给老年人增加生活趣味性,机器人还有点击视频换积分项目,取得一定积分就可以兑换相应比例的米、面、油、鸡蛋等生活用品。为了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每天点击视频次数会限制在200次以内。

在问诊功能上,AI木溪团队也遵循“删繁就简”原则,以老人的使用体验为中心。具体来说,老人点击屏幕中一个大按钮,或者语音“我要看医生”,便会有拥有9年从业资格的全科医生通过视频进行一对一服务,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9秒。

在整个智慧社区建设周期中,AI木溪最大的感悟是“做产品时不能只考虑科技噱头,而不顾实用性”。他提到,“在业内,我们也看过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作用不大,并且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在AI木溪的智慧养老项目上,很多设计甚至在刻意避开“高科技”。

小结

在1085亿元的巨额投入背后,有着许多类似的项目,在用科技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14.9万亿元。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诚然,目前智慧城市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公司的解决方案依然存在碎片化的特征。但在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高速发展的中国智慧城市值得期待。

【数字法治·观点视角】马长山:数字法治的三维面向

【数字法治·最新资讯】平安浙江建设18年结硕果——群众安全感指数99.19%背后的“平安密码”

【数字社会·观点视角】培育数字经济时代新能力 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内容来源 / 全国智标委,2022年3月16日

今日编辑 / 陈恬乐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