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智治·观点视角】数字化转型赋能文旅行业复苏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从顶层设计要求和引导文化与旅游行业践行数字治理理念,顺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引导支持新兴文化和旅游业态规范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
旅游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劳动密集性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当下,文旅行业是稳岗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在此背景下,有效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工具属性,推动旅游业与多行业融合和相互促进,在文旅行业达成市场主体生产方式、消费群体生活方式和行业监管治理方式的科学理性,才能实现“乘数效应”,助力文旅行业加速复苏。
生产方式:
市场主体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化数据应用,推进“数字+文旅”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数字科技应用是转换动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系列政策和5G、大数据、AR、VR、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数字文旅逐步成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文旅”数据平台建设要求行业企业重构组织流程和架构,提升基于数字化的管理效能、沟通模式以及远程管理能力,打造综合的产品中心、渠道管理中心和数字安全体系,对产品、价格、库存、会员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以真正实现数据驱动决策的流程落地和信息反馈,有效解决管理模式和流程效率问题,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深挖文化内涵,做好“数字+文旅”业务平台建设。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诸多旅游企业面临由传统的旅行服务运营商向多元化的综合旅游服务供应商转型的态势。一方面,要积极响应新兴科技赋能线下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体验变得更加舒适、立体和丰富;另一方面,要提高互联网平台的文旅内容生产能力,用更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群体,做高品质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提高当地综合消费能力。除了打造数字营销、线上旅游服务等自有旅游服务平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还可利用“城市大脑”和其他数字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业态,结合动画、游戏、直播、文创、电商等方式延长旅游产业链,丰富业态,引导文旅行业加快理念、技术、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
深耕数据智能设施,推动“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经营场所等进行数据智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等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支持基于5G、大数据、AR、VR、云计算的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还可以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降低文化传播的门槛,开拓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文旅发展模式,推动演出院线、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整合实现产品服务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结算一体化和管理运营一体化,实时监测旅游产业运行,降低成本,大幅度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生活方式:
消费群体数字化融合体验
“微度假”、慢体验需求突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及居民生活观念的改变,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刚需。以在地休闲、周边乡村游为主要特征的“微旅行”“微度假”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等特征,这是城市人的休闲概念,故而呈现出常态化、反复消费、注重慢生活、深度体验、沉浸式的产品特点。推行“微度假”、慢体验消费理念,迎合了都市人休闲迭代升级的消费需求。
数字旅游体验受欢迎。在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领域引入新科技、开发相关应用,包括“5G+AR云”“5G文物修复助手”“5G文旅互动直播”“超高清云转播”等;在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景区等领域相继推出相关产品,可以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数字旅游体验在特殊时期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文化消费需求,如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等,不仅可以实现实景中无法体验的虚拟空间体验,还会带来线下体验质的飞跃。
小众目的地更受欢迎。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旅游资源的呈现、传播带来新载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出游习惯在悄然改变。数字平台的建设使海量旅游产品、“新秘境”在网络上被发现、被探访,同时,旅游消费者游览后又会在线发布自己的旅行内容。数字化平台则利用大数据精选冷门小众区域,专为希望避开人潮的游客而做,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传统文化、探索神奇自然的需求。
治理方式:
行业监管树立数字化治理理念
信息化监管,构建数字化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各级政府可利用数字平台优势,优化大数据,顺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经济运行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在保障市场主体数据安全和企业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行业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旅游经济运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以需求侧统计制度改革和大数据建设工作来牵引整个旅游统计和市场建设工作、市场研判工作。建立包括市场主体诚信风险预判、行业运行风险评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在内的多层级市场风险监测体系。数字化预测、预警、预防机制有助于市场主管部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作出政策调整和部署,同时也将为经营主体有效应对市场系统性风险提供依据。
管理端驱动,推动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市场数据归集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文化和旅游经济运行监测机制与相关职能的明确都将推动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自身管理运营流程,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效能,同时也服务于市场管理。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消费场景;各地有效整合文旅、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发布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落实“错峰、预约、限量”要求,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能做到数字化精准防控,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净化传播空间,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需要深挖已有资源开拓业务,增加新的经营收入,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实现开源节流同步进行,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如关注农村居民旅游新需求,拓展适应散客、自助、自驾等新型旅游消费空间,用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在既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研究发布旅游企业纾困解难和稳定旅游就业的专项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下,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虽然还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前景空间依然广阔。有效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工具属性,践行数字治理理念,顺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顺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文化和旅游行业将形成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研院动态】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否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逾越的障碍
【数字法治·观点视角】全国政协委员:数字正义,一个也不能少,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数字社会·研究精粹】数据驱动城市型社会的两种契约与身份
内容来源 / 中国科学社会科学网,2022年3月24日
今日编辑 / 范姝含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