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做到把学习当乐趣?
写在前面
我们发现,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天生有着强大的学习自驱力,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乐趣。他们是怎样做到乐学合一的?
广州修仕倍励学校创校校长周宪明博士就是一位倡导“乐学合一”并在其近30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断进行实践的教育人。
他介绍说,修仕倍励将从小学到高中建立起一个体系,来帮助学生实现乐学合一,并会设立观察和记录孩子成长的档案册。他还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把英国修仕倍励,曼谷以及香港修仕倍励的国际教育资源同步提供给南沙修仕倍励的学生。
广州修仕倍励学校
创校校长周宪明
密歇根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博士
近30年K-12国际教育工作经验
曾任北京、上海民办中芯学校校长与执行校董
(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快乐从哪来?
让孩子享受自己的舞台
乐学合一,是修仕倍励学校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理念。所谓快乐,不能单纯的说是多巴胺在发挥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获得成就会让人很快乐,但也一定会有一些无聊的时候。比如练习打篮球,可以跟别人比赛对抗,是很快乐的。但在练球的时候,却可能要投篮成百上千次。学生得到的感受是,练习的时候是枯燥无聊的,但整体是快乐的。
我们的做法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变成这个舞台的中心,变成输出型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知道,不管是打球、玩音乐、学数学,或是玩科学,自己最后会在舞台的中心。有了这样的盼望,学生一般就可以接受前期相对无聊的学习过程。
我们会告诉孩子,好的学习成果就是最大的反馈。我们希望的重点不是给他奖品,而是他会高兴地回去说:爸爸妈妈,我今天学到一个东西了,重点在于“学到了”,也即学到的东西内化成孩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是成为孩子带着走的能力。
这种获得感会使孩子感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特质,这其实也是孩子快乐的来源,而这种快乐的真正来源是,他发现他在成长和收获。
家校如何合力?
家长能清晰概念并实践
家长们需要了解培养孩子的五个阶段。如果我们照着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帮助他,基本上孩子可以实现乐学合一。
第一个阶段叫做养孩子,给孩子吃穿;第二个叫做陪孩子,陪伴会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还会让他有安全感;第三是教育孩子,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第四是提升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特质都各不相同,提升会让孩子越来越充实;第五是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如果家长知道有这五个阶段,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特质,在不同时期侧重不同的目标,这样的话孩子内心会很充足,也会越来越有安全感。
其实孩子最喜欢的是第四跟第五阶段。但有时候家长可能会抓错重点,比如在第四阶段进行提升时,往往是在给孩子压力,比如规定考试要考多少分,这种高压下孩子怎么会快乐呢?
但是,实际上乐学合一也有暂失平衡的时候。很多转学插班的同学,过去在高压环境下学习,刚转来我校比较快乐,成绩会暂时掉下来,这时家长并不需要着急和焦虑。
因为孩子过去是被教师推着走,现在来到新环境,他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课业,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短暂成绩出现下降是很普遍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校共同合作,告诉孩子怎么自己管理自己,大概第二三个月,孩子的成绩就会再上来,甚至会更好,因为找到了快乐学习的秘诀。
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有些家长舍不得,也没有放弃高压的方式,所以会出现与学校配合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孩子的自我管理失败。
课程如何设置?
联系现实灵活应变
实现乐学合一,课程安排上也有学问。低年级的学生,动手的内容多一些,孩子就会非常乐意学习。例如,我们会用不同的课程来做整合,语文与科学,音乐和美术,这样跨学科整合的学习中,孩子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学到的东西已经超过知识:提升为能力,整合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实现“乐学合一”。例如,我以前所在的学校五年级的一个班,孩子们集体养的一只公鸡死掉了,大家很伤心,老师建议把它埋葬,同学们不想。
当有同学提议把公鸡做成标本,老师非常支持,并带着他们向学校提出申请,在校长以及教务主任同意后,当天下午这个班的其他课程都调开了,方便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老师一起做标本。
那天下午,20多个孩子跟着科学老师用了三个半小时,把那只公鸡做成一个非常挺拔、栩栩如生的标本。现在标本放在学校已经有十多年了,那个班也出了好几名非常优秀的医生。
△ 修仕倍励课程体系
中学的“乐学合一”课程设计会更精准,其中的关键点是鼓励孩子们就共同关注的某个点,彼此分享经验,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曾用两个月时间让中学生进行战争主题的课程学习。课程结合了历史和地理让学生们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也让一些本来对这个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开始主动了解战争的相关知识。
同学们的感受是:“我们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我们现在更感觉到,在自由的祖国环境之下多么幸福。”
在我看来,当他们会感恩现在这个时代是这么和平、自由、安全时,就是课程也带出了品格教育的成果。
链接社会的作用?
多方资源助力乐学合一
因为这个战争课程,孩子开始学会关心环境、关心自然资源,甚至关心整个城市的发展,关心经济、政治、人文以及建筑。有一个孩子还提出想成为一名外交官。因为他在课程中学到,外交的和平解决可以使老百姓免于承受战争的灾难。
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开设国际视野课程,邀请不同的专家来到学校,并透过阅读和课程本身,让学生成为提问者,向世界求问题。
我们非常清晰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兴趣是多样且多变的,当这些兴趣都能得到拓展,孩子会充满获得感。
此外,多样性也符合未来对复合型的、具有整合能力的人才需求。于是,我们即将在修仕倍励高中的课程做以下几项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广州修仕倍励课外课程图集
第一,帮助孩子知道他的兴趣之后,我们把社会的资源找来。我们会请一些专家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比如有学生想成为律师,我们找到好的律师做他的导师;学生对互联网感兴趣,我们找到互联网大咖做他的导师;他喜欢艺术、设计芯片或是高端的科技,我们都会尽力找到相应的资源帮助他。
第二,我们在寒暑假有个“灯塔计划”,就是送孩子们到企业中见习两到三周时间。修仕倍励不但在中国有这些资源,还有国外的资源。当孩子有机会去看、去体验,就会对行业更理解、更清晰。
写在最后
我们发现,要做到乐学合一,除了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结合真实社会的情况进行课程的设置外,也非常需要家长们全力配合,做到对孩子真正放手,敢于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还发现,乐学合一的实践过程中,校长和老师的热情和素养是关键点,他们是学生走上这条充满兴趣和好奇探索之路的引导者。
周校长告诉我们,他与一位被妈妈认为学习不在状态的高三学生聊天时,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又画了一个人在这个圆形里面,另外有一个人在这个圆形外面。学生觉得有趣便问他这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
周校长是这样回答的:“假设这个圆就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圆里面的人就是他在所有的知识里面学习,圆外面的人正在追寻现有人类知识以外的知识。”
孩子思考了很久,在走出办公室时回头跟周校长说:“我很希望有一天成为站在这个圈外面的那个人,然后把这个世界所不知道的知识带到这个圈里,那么这个圈就会越来越大。”
我们也期望,有更多这样的引导者,带出更多这样的学生,不断地敢于站到圈外探索,并把圈子变得越来越大。
在择校信息洪流中,如何分辨真实性?湾区探校团深度专访校长、老师,在校家长和学生,尽可能展示最真实的教育现场。陷入两难之选,需要专业的帮助?扫码填写择校规划自测表,我们将根据您的需求提供匹配的解决方案。
“湾区探校团”帮助你获取更全面的学校信息,用真实的例子,传递最实用的经验。助力孩子成长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