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年秋天(一)

本编委 鄂东文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和文学群

正文昨日清晨暴雨,暑热终于散去。

初秋的气息渐浓,草丛间尽是秋虫声,蛰居而鸣。

昨夜读宋词,宋词里寻秋词,古人笔下的秋,意境更凄凉。

光阴亦如一阕婉约宋词小令,倏忽慢了。

自己撒种种在阳台上的太阳花,虽然还开着小花,却已萧疏败落了,像美人迟暮,掩饰不住的苍老憔悴。

心灵需要休憩,秋天总是要读读书的。

疫情之后,图书馆好久不去了,今日借书,颇费周折,疫情无情,为人带来了诸多不便。

上楼借书,随机抽书,书与人,亦如缘份,浩瀚书海,哪一本又与自己有缘呢?

每一本书,都隐藏着一位睿智的灵魂,走近、理解、共鸣,与作者一起感悟生活悲喜。

素爱散文,类似于小品文性质的散文,闲适的、淡雅的、恬静的、唯美的;也喜欢田园牧歌山居式的小散文,写山间的草木,写鸡鸭鹅猫狗,写山居之人,写山间的新月,清新质朴,自成一格。

记得看过隐居在终南山的摄影师祥子写的《把生活过成诗》,同样,张二居的《山居七年》也吸引了我。

他写山间的草木,跟接近于我的童年,无比亲切,小时候想着逃离,如今却想回归。

那些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溪一田,都是诗,都是禅意,都是与世隔绝的桃源。

几乎是一口气把书看完了,不是华丽、炫技式的描写,文字简洁,却耐人寻味。

山居七年,他忍受的是隔绝尘嚣的孤独与寂静,推开门即是青山、草木,无尽的苍茫与虚无。

有过山居的体验,山上一日,世间千年,闻鸟语、听蝉鸣、与小溪对话,与青山独语,明月照夜空,深邃辽阔。

有些怀念了!

2021.9.4

白露后,气温渐凉。秋天,姗姗来迟,但总算是秋天了。


四季轮回里,最喜欢的还是春秋,春天,万物萌发,姹紫嫣红,极尽绚烂;秋天,深沉婉约,凄清、凄凉、凄楚、凄美,意境萧索到极致,绚烂归于平淡,美到无言。如果再来几场秋雨,更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这几日,经过荷池,又是“菡菡香销”了,西风拂过莲叶,只闻萧索声,再过一段时间,便是“枯荷听雨”了。

夜凉,最容易听到的是秋虫的声音,城市睡着了,秋声还在。有时,半夜里醒来,听虫声,幽幽咽咽,悲悲切切,最易引起乡愁。

白日里,秋蝉尚在鸣叫,公园里的蝉鸣声更大,从树林里,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以为尚是酷暑,秋却早已来到。

凉夜入水,也最易惹人愁思,读几阕婉约的宋词,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莫辨古今。

听秋声,忽然觉得饿了,素来不爱零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只能饿着入睡了……


2021.9.8

秋雨霖霖,伴着雷声,倒有初春之感。


在上海很少听见打雷声,老家是常常听见的,夜空划过一道道闪电,惊雷滚滚,天地仿佛都被劈开了,一片混沌,如鸿蒙之初。


难得这么闲下来了,听雨,写字,一室寂静。


买来的余光中作品,《听听那冷雨》,只读了那一篇,将冷雨之意境情态写到了极致,无数的记忆碎片,连在一起,也美到了极致。


蒋捷写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不同的时期听雨,意境皆不同,听雨僧庐下,仿佛参透了生死,了悟了人生悲欢离合,更显意境凄美、凄凉。


雨天,真是凉意袭人了。


2021.9.11

【作者简介】汤燕春,教师,爱好音乐、书法、文学,喜静,性情淡泊。

【链接】春天里的童话

它过时了吗?

疑义相与析--兼答高飞先生之问

汤燕春 l 冬天来了

刘亚平 | 搬运工老李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副主编: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程立祥  

👇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