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宗刚 || 挫折观念的确立与现代性格的培养

李宗刚 山师散文专栏
2024-09-09


挫折观念的确立与现代性格的培养

李宗刚


挫折是生命链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说,没有挫折便没有人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挫折。其实,这一切正如舟行水上,顺水顺风而行时,没有一丝吃力的感觉,自然就是“一帆风顺”的了;如果是逆水逆风而行时,不仅仅会有吃力的感觉,甚至会举步维艰。此时,你如果身处逆境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破罐子破摔,那也不会有强烈的挫折感;可是你要想逆水行舟,那自然是艰难异常的,虽经艰难困苦,但未能玉成自我,这便是挫折了。水上行舟,有顺有逆,人活世上,也有逆有顺,如果我们仅仅对适应顺境有心理承受能力,而对逆境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其人生只能是大打折扣,其生命的花季还未来得及灿烂盛开便早早地凋谢,也就不再是令人费解的事情了。这样的悲剧之所以在我们的周围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根本原因来说,是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人生遭遇挫折,本是极平常的事情,并且挫折本身也无所谓是大还是小,它只能是相对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言。即便是客观上有再大的困难,如果其本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也算不得什么;相反,即便是我们一般人看来无所谓的困难,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也是其人生绝难逾越的火焰山。那么,为什么在客观上同样大小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来说,其感知和应对挫折的结果不一样呢?这与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确立其正确的挫折观念有直接的关系。据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智力因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唯一因素。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的全部内涵理解为单纯的智力开发和培育,这是不正确的。教育仅仅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便在根本上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以至于我们教育出来的“产品”,在遭遇外部挫折时,往往难以经得起挫折的打击,感到原来支持自己人生的太阳已经完全沉落,并永难再次升起,于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完全丧失,自己完全“看破”红尘,那剩余的唯一人生选择便是自己“颠覆”自己了。像媒体所披露的高三女生张娜蹈海自尽一事,面对自己所遭遇的挫折(在此且不论挫折制造者的对错),张娜在留给同学的遗书中说,明知道应该“为了爱自己的人活下去”,但她“实在找不出活下去的理由”,于是,终结生命便成了她的唯一选择。当然,张娜蹈海自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她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来看,没有确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念,其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挫折观念,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其实,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一个民族的优秀性格的培养,也不是说新一代就必须要按照上一代的既定模式来铸就自己的人生,那样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出息的。当今,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是自觉地培养自我的现代性格,唯此,才能真正地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强。现代性格的内涵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诸如科学的态度、创造的精神、进取的品格、坚韧的毅力、自我的超越和强烈的责任感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教育中,坚韧的毅力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坚韧的毅力的核心点就是面对挫折,要有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确挫折观念的确立,需要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其设置实现精神自由的障碍,然后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令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欲达目的而不得的精神磨难过程,使其在这样的一种挫折中,逐步地形成一种承受挫折的能力。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青少年确立正确的挫折观念,还要使其意识到挫折是人生绝难避免的,只要生命存在,只要欲望之火依然熊熊燃烧,那挫折便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正如战胜挫折之后能拥有成功一样。这样一来,就会使青少年知道挫折的必然性,以便在遭遇挫折时,能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同时,还要使青少年正确地对待挫折。尽管挫折是人生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但是,只要我们战胜了挫折,就会迎来成功。甚至可以说,成功是和挫折成正比的。你要想使人生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那就要战胜一般人绝难战胜的大挫折,此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在确立了正确的挫折观念之后,就要用自己业已形成的理念来应对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了。一般说来,适合自己的初级感性要求并使之产生精神愉悦的,往往是其人生向成功迈进的障碍,是必须予以克服的,当难以克服时,也可以说是遭遇挫折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身处挫折中,要学会鼓励与激励的策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容易犯的低级错误是往往喜欢用横向的比较,以成功的他人来观照自我,这是非常有害的。我们不能没有横向比较的参照系,否则,我们就找不到差距之所在。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其实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不够。这主要表现为我们在封闭的自我文化系统中来进行比较,而未能将我们所处的开放世界纳入进来,这便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因为就当今的世界而言,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我竞争,而是一个面向世界的竞争,这恐怕也是强调教育要面向世界的缘由。说到底,如果我们不是外国人的对手,那我们就不仅在19世纪输给了外国,在20世纪还会输给外国,那21世纪就可能再次重演历史的悲剧。这实在不是危言耸听。在世界开放的参照系中,我们要逐步地确立起一个开放的标准,并在这个标准的规范和制约下,指导我们的挫折教育。具体来说,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使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不断地发现我们今天相对于昨天有哪些进步,并针对这一进步,及时进行自我激励,使之产生战胜挫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把内在的动力系统调动起来。如果一个人有了要战胜挫折的内在要求,那是任何外力所无法阻挡的。实际上,所有成功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或多或少地遵循了这一规律的。如果爱因斯坦当年遭遇那个对他讽刺挖苦的教手工艺品的老师之后,自己就失却了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生宏愿,那么他后来的巨大成功就是很难设想的。挫折是人生绝难避免的,我们无法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避免挫折,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应对和战胜挫折,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在遭遇挫折时,不至于永远地搁浅在挫折的河道上。而这一切,我们应该进行自觉的培养,把战胜挫折的信心和理念深深地根植于生命底处。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培养了一种现代性格,而且在民族性格的重新铸造上,也会获得历史性的突破。


                         ——本文原刊于2000年9月5日《联合日报》。






推荐阅读▽


1.李宗刚 || 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好二传手

2.李宗刚 || “如果狼来了”的三种文化模型的阐释

3.李宗刚 ‖ 住院就是心跳

4.李宗刚 || 游子:回家的行囊有多重

5.李宗刚 || 人在病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师散文专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