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农通识”公开课|樊胜根教授畅谈全球及中国农食系统发展

我校16个项目成功获批北京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立项

中农通识·公开课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月28日晚,我校文科讲席教授樊胜根本学期新开设的核心通识课《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与2060碳中和目标》在东区三教422与师生见面,并以公开课形式呈现。本科生院培养处处长何志巍出席并主持本次公开课。



课程精彩内容  

樊胜根教授结合自身经历畅谈了对全球及中国农业食物系统的理解。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首位国际农业研究组织高层领导的中国籍研究员,再成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最年轻的所长,樊胜根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立志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和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初心。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绿色革命、90年代城镇化引发环境问题、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0年营养问题、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21年粮食系统峰会,樊胜根教授立足关键时间节点与事件向我们介绍了农业食物政策的历史演进,进而指出了农业食物系统的定义与目标。“吃饱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自2017年以来,反全球化与单边主义情绪高涨,对贸易、投资、移民、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隐性饥饿、儿童生长迟缓、小农发展受限、疫病与食物安全恐慌、冲突和政治不稳定、可持续性面临危机也加剧了全球农食系统的挑战。樊胜根教授以中东石油危机、2007-2008全球粮食危机讲解了农食系统的“完美风暴”。聚焦我国农食系统的历史与现状,他认为,经过农业改革和农业支持政策转变中国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支农政策体系,但农食系统同样面临生产率低、产业链融合程度不高等挑战,而碳汇市场、科研与技术推广以及需求端改革则为农食系统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课程结束后,樊胜根教授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农业食物系统加工环节、农业科技进步率等提问。作为一门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通识课,对各年级专业学生的思维拓展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据悉,经过七年建设学校核心通识课程已有70门,包含《大国三农》在线课、《沟通与写作》特色课和五大模块课程,院士名师进课堂,内容形式多样化,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思辨与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学校积极推进通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优质育人环境。


图|杨晔  文|王皓

责编|仇莹

往期精彩

早春破严寒 万物始生发 | 2023年1-2月本科教育教学大事记

我校16个项目成功获批北京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立项新闻速递| 孙其信校长深入课堂看望师生
“中农通识”公开课|李小云教授生动讲述乡村实践的知与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