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现代史》2024年第5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人大转载 人文
2024-09-13
点击图片阅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文学科转载分析报告》




点击图片订购《中国现代史》





摘 要



先声:中央苏区探索独立

金融体系的早期尝试

肜新春

【摘   要】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是在穷乡僻壤的根据地开始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没有丰裕的货币储备,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了维护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军需民用,探索建立独立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为此,苏区政府成立后,先后统一了财政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建立了预决算制度和国库制度,成立了审计机关,建立了具有红色政权性质的国家银行,并成功发行了两期革命战争公债、一期经济建设公债。可以说,中共建立完整金融体系的早期尝试,为以后的金融理论政策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

【关 键 词】中央苏区;金融体系;财政;国家银行

【作者简介】肜新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京),2023.第13辑.35~51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与

中国共产党政权意识的重塑

——以“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口号的

形成与纠正为例

欧阳军喜

【摘   要】“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出现在解放区的一种口号,是在土地改革过程中随着群众路线被理解为贫雇路线而确立起来的。这一口号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排斥中农,在政权形式上表现为“贫雇专政”,导致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偏离了新民主主义的轨道,党对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被削弱甚至取消。中共中央批评并纠正了这一错误倾向,重塑了中国共产党政权意识,从而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实现,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转型创造了条件。

【关 键 词】土地改革;口号;群众路线;政权建设;党的领导

【作者简介】欧阳军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

【原文出处】《中共党史研究》(京),2023.6.74~86

【基金项目】本文是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研究”(2022TSG08101)的阶段性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

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制定与调适

于化民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只有付诸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目的。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则是实现两者有机联结的关键环节。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最后斗争中,尤其是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之后,应该怎样看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当时乃至在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对他们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总路线,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根本方针和原则,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和调适,注意纠正“左”的和右的偏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体系,并且被载入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确定与积极的实践效应,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突出表征之一。

【关 键 词】解放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党的政策

【作者简介】于化民,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山东 青岛 266071)。

【原文出处】《史学集刊》(长春),2024.2.4~20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

谱写新时代华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文化根基

张国刚

【作者简介】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6.4~14


中国经济呈现新面貌的关键一招

武  力

【作者简介】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6.14~25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

罗平汉

【作者简介】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6.26~37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

李  翔

【摘   要】“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振衰起敝,反而加速异化。思想建设上,党与政治工作分离,官兵有意疏离主义与信仰。宣传工作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声音快速沉寂下去。军政领袖在党军关系、土地问题等方面言行背离,使得军民之间的距离越隔越远。组织工作上,轻视党的建设,迷恋武力,既是党权虚弱的根由,又刺激着军权的进一步独大。在军事领袖的联手打击下,政治工作反而成为国民党中央的眼中钉和弃子。在武力万能的喧嚣声中,“清党”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成为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深层“病灶”。

【关 键 词】“清党”;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李翔,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 深圳 518055)。

【原文出处】《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24.1.104~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民军队优抚安置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1&ZD033)、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陕甘宁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研究”(项目号SZ2023B028)、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中日关于厦门达观园建寺的

交涉(1934-1937)

付海晏

【摘   要】1934年11月,东本愿寺僧人神田惠云准备在厦门名胜白鹿洞山下达观园建立寺院并申请减免契税,由此引发长达三年之久的交涉。达观园建寺交涉是厦门近代以来饱受日本宗教侵略历史的缩影,它不是单纯的东本愿寺建造新寺,而是牵涉日本对厦门的宗教侵略及国土沦丧问题,因此毫不意外地遭到厦门民众的强烈反对以及官方的抵制。厦门社会舆论指出了建寺中的宗教侵略与“籍民”利用永租权侵占国土两大问题。厦门市政府、福建省政府发现达观园永租权以及园内坟地产权存在瑕疵,外交部也以日僧传教无论是否在通商口岸皆向所不准,要求严厉拒绝,但是在日本外交干预下,中方放弃原有立场,转而同意设寺、可向在华日人传教。由于达观园内坟地产权纠纷以及土地契据未能通过核验等因素,直到1938年5月厦门沦陷,日僧并未获得达观园的永租权,也未能如愿在此建成东本愿寺。东本愿寺建寺交涉,牵涉政治与外交、宗教与“籍民”以及社会舆论等多重复杂面相,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厦门侵略以及渗透的结果。

【关 键 词】厦门;神田惠云;东本愿寺;达观园

【作者简介】付海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4.1.98~111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7JJD77006)的中期成果。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

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

阎书钦

【摘   要】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因而苏联经济建设信息在各类社会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反应。在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期望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精神,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人传播的苏联经济建设信息不免存在相当的片面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功之路由此进入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发展轨道的预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之而奋斗!

【关 键 词】19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国舆论传播

【作者简介】阎书钦,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河北学刊》(石家庄),2024.2.118~130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舆论界苏联观研究”(15BZS082)。

东北抗战初期主要战绩新探

李淑娟 王希亮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军民自发掀起反对割裂中国版图、抵制日本侵略的抗日反伪满斗争。他们不畏牺牲、前仆后继,以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先后在长春宽城子及南岭、齐齐哈尔嫩江桥、哈尔滨、双城、宁安镜泊湖、内蒙古海拉尔、满洲里,以及辽沈地区重挫日本侵略军,向中外宣示中华民族不屈强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档案资料的阙如和搜集日文资料的局限,一些反映东北抗战初期主要战绩的著述大多依凭口述史资料,20世纪30年代以来媒体、出版机构和社会团体编纂的抗战文集,以及日伪统治期间遗留下来的敌伪资料进行研究,其中不可避免有失真之处。随着抗战史料的广泛公开,通过中日史料的对比互证,可以究明东北抗战初期主要战斗的实况,使之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关 键 词】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战;东北军;关东军

【作者简介】李淑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希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23.4.43~5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问题日本馆藏资料挖掘整理研究”(18AZD028)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

统制经济的态度嬗变

洪富忠

【摘   要】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为积聚人力、物力、财力以应对战争之需,不断强化对经济的渗透与管制,逐渐形成以统制经济为特征的战时经济。中共对战时统制经济的态度是支持中有批评、反对中有赞同。在抗战初期,中共主张大力发展国防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随着统制经济力度的加强,国家资本逐渐膨胀,私人资本发展空间日渐萎缩,中共呼吁节制国家资本,发展私人资本;到抗战后期,尤其是豫湘桂战役后,中共呼吁取消统制经济,争取政治民主。中共对统制经济的态度既受其作为工农利益代表的政党底色、国共关系演变的影响,也与统制经济实行过程中的流弊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共有关统制经济的的考察,丰富了对抗战时期统制经济理论的观察维度,也为中共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治理水平提供了历史借鉴。

【关 键 词】中共;全面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新华日报》

【作者简介】洪富忠,历史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24.2.133~14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转载 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