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史》2024年第4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人大转载 人文
2024-09-13





点击图片订购《世界史》




摘 要



众神之地:

古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中亚的

信仰世界

吴  欣

【摘   要】文献和考古材料显示,从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中亚人信仰多种神祇,多种宗教在中亚并存,其宗教格局显示了当地、古伊朗和古波斯几种传统的结合。琐罗亚斯德教作为制度在中亚业已存在,但尚未成为该地区信仰体系的核心,水神崇拜在当地的宗教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不同信仰体系下的宗教建筑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又在选址位置、祭祀坑与火的使用,以及神庙废弃后的埋葬仪式等方面展示出了诸多共性。这些共性与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也各不相同,有文化层面上的,也有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既有不同宗教对共同的古老传统的继承,也有特定宗教对中亚的地区性习俗的传承。该地区独特的宗教格局的形成既是自然发展和演化的结果,也与古波斯帝国的管理方式和宗教政策息息相关。

【关 键 词】古波斯帝国;中亚;宗教格局;琐罗亚斯德教;水神崇拜

【作者简介】吴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23.6.90~1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考古景观视域下的古波斯帝国与中亚研究”(项目编号:18ASS004)的阶段性成果。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双一流”项目对该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作者对此表示感谢。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土地产权

侯建新

【摘   要】英格兰封建契约关系维护等级社会和国王的最高权威,同时它使封建依附关系受到限定,封臣获得一定的独立权利和权力。只要封臣完成规定的封建义务,国王就很难侵吞他们的地权。诺曼征服后,国王封授了80%—85%的土地,却越来越难以支配它们。国王从来没有征发全国土地租役的权力,除非因公共安全需要并经与贵族协商,才能在全国征税。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为中世纪议会制度和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

【关 键 词】英格兰;王权;封建契约;封臣;保有地;议会

【作者简介】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 300387)。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6.140~160

土壤侵蚀与国家安全

——美国水土保持的艰难起步

(1894—1933)

高国荣

【摘   要】在罗斯福“新政”前数年间,美国出现了颇具声势的水土保持宣传。在进步主义时代,美国农业部以本内特为首的土壤调查专家意识到土壤侵蚀问题的存在及其后果。但土壤侵蚀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1928年农业部印发的《土壤侵蚀:国家威胁》这一报告中,本内特指出了严重土壤侵蚀对美国构成的巨大威胁: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破坏美国自由、和平与安全的基础,甚至会威胁美国文明的存续。本内特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倡导联邦政府承担水土保持的职责。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促进了美国民众的觉醒,并促使联邦政府在保护土壤方面开始承担责任,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大规模水土保持运动的前奏和基础。

【关 键 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国家安全;本内特;美国

【作者简介】高国荣,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 102488)、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04~1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研究”(23ASS004);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项目“美国环境治理体系及其演变研究”。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民权运动的监控

谢国荣

【作者简介】谢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史(上海200241)。

【原文出处】《外国问题研究》(长春),2023.4.4~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民权运动史”(编号:22&ZD252)。


冷战期间的美苏科学合作与竞争

——以“国际地球物理年”

为中心的考察

史宏飞

【摘   要】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由科学家发起,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与的大规模国际科学合作活动。科学研究具有的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双重属性,既反映在科学家推动“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的过程里,又体现于美苏两国政府为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而支持这项活动的考量中。南极科考和外层空间探测是“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两项重要内容。在此期间,南极科考项目的推进促成极地科考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南极条约》的达成。美苏为了获得外层空间优势而进行的卫星竞赛,引发了“太空时代”美苏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开展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苏关系,留下了重要的国际关系遗产。苏联积极投身南极科考合作交流,使美国将苏联排除出南极的“国际化”政策意图无法实现,避免了冷战扩展到南极和南极的军事化。美苏科学家达成的有关太空研究的合作规则,为此后国际社会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美苏冷战;科学合作;国际地球物理年;南极条约;卫星竞赛

【作者简介】史宏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国际组织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23.6.19~37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科学家与美国核政策的演变研究(1939-1972)”(项目编号:19CSS021)的阶段性成果。

文明的冲突,还是政治的冲突?

——“文明冲突论”的思想史解读

王  锐

【摘   要】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明冲突论”,根本目的是重新评估美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在思考文明问题时,他常将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用敌我关系来进行定义,这与近代作为西方殖民扩张意识形态话语的文明论一脉相承。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文化多元主义思潮,亨廷顿倍感担忧,认为西方文明内部将会出现巨大的裂痕,进而酿成政治危机,最终造成美国国家特性逐渐褪色。在他看来,未来除了不同文明之间依然存在的难以调和的冲突,文明内部因文化多元主义而生的文化内战更值得引起注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从思想史角度重读亨廷顿,将其言说放在相应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审视,有利于理解美国内外政策的精神根源。

【关 键 词】文明冲突论;亨廷顿;文化多元主义;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王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 200243)。

【原文出处】《史学理论研究》(京),2024.1.137~15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影响与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0CZS046)的阶段性成果。

欧洲文明的古典渊源:

文明互动的一个案例

王超华

【摘   要】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典传统长期存在,并对新生的欧洲文明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表现有:罗马法为欧洲政治文明的框架构建提供了重要元素;古代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素材宝库和创新力源泉;古希腊理性精神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保存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等等。通过对古典文明要素的吸收、采纳和创新,欧洲文明不断进行着自我塑造,最终形成独特的现代文明道路并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古典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属于文明互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同一地区先在文明与后来文明的单向度、历时性互动。关注不同文明互动类型对于拓宽学界关于文明史研究的理论视野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欧洲文明;古典文明;罗马法;文艺复兴;理性

【作者简介】王超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24.1.156~16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历史上主要文明之间的比较、互动与互鉴研究”(项目号:22&ZD249)、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项目“世界文明史”的阶段性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大转载 人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