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史》2024年第3期
点击图片订购《先秦、秦汉史》
摘 要
殷墟甲骨南北两系演进关系探论
——以胛骨钻凿布局、
特色卜辞布局、占卜形式为视角
赵 鹏
【摘 要】从殷墟村中南系历组二类与村北系典宾类以后各类胛骨上的钻凿布局、特色卜辞布局、占卜形式的演进序列来看,村中南系比村北系更早进入钻凿、卜辞沿骨边布局阶段,更早使用同一日对同一事件不同环节焦点进行占卜的组合方式,在这些方面是村中南系发展在先且影响了村北系。两系基本同时从多卜发展为一卜。
【关 键 词】钻凿布局;特色卜辞布局;占卜形式;两系演进
【作者简介】赵鹏(1976-),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京),2024.1.5~24
【基金项目】本文为“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号:G3030)阶段性成果。
闻言促谏:
春秋时代社会转型中的礼乐坚守
张雁勇
【摘 要】春秋时代,在贤臣大夫的谏君行为中,有一种以“臣闻(之)”和其他“自称+闻(之)”等领起的征引现象,可称之为“闻言”。这些“闻言”大多具有常理性质,均是以第三方权威话语的形式出现,实为贤臣大夫试图通过“重提”礼乐社会中的贵族共识,来建构自身话语的权威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而捍卫礼乐制度的政治表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这种征引现象是三代咨议和谏言传统的衍生,根植于施舍聚民、以家代国式的中国早期国家产生方式。虽因时势与说服对象的不同,征引“闻言”会产生不同效果,而且“闻言”呈现出渐次退场的态势,但其价值并非仅限于当时。作为早已存在的公共话语,“闻言”借由贤臣谏君的特殊场域被“重提”与阐述,加之史官在场载录以及后续整理、保存、传播的助力,明确了其作为公共话语的重要价值,进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经典化,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关 键 词】春秋;闻言;贤臣;谏君;礼乐
【作者简介】张雁勇,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原文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1.106~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6JJD720010)。
从“东西对立”到“内外有别”:
西汉国家政治地理结构演变
——以《二年律令·秩律》
《汉书·地理志》郡级政区排序为视角
马孟龙
【摘 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政区排序显示,汉朝存在以内史为核心,自西向东排列“关中郡”“关外郡”两个政治地理层级。这种政治地理结构乃针对关东诸侯王国而建设,呈“东西对立”态势。汉武帝元封年间,汉朝政治地理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汉郡分化为边郡、内郡。内郡中的弘农郡、“三河”地位抬升,带有“准京畿”的特征。由此汉朝国家政治地理结构形成以三辅、弘农郡、“三河”为核心,外围环绕内郡,再环绕边郡的圈层政治地理结构。诸侯王国被纳入汉朝国家政治地理结构后,政治地位与内郡相似。《汉书·地理志》郡级政区排序虽然呈现“京畿—内郡—边郡”政治地理结构,却将王国排列于边郡之后,同时强调“关中郡”的特殊地位,与西汉末年国家政治地理构造实况存在一定差异。这体现出汉初“以关中制关外”“封藩屏蔽”的政治理念对政治地理观念的塑造,仍发挥作用。
【关 键 词】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地理结构;《二年律令·秩律》;《汉书·地理志》;郡级政区排序
【作者简介】马孟龙,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沪),2024.1.52~6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出土简牍文献与秦汉县邑定位研究”(项目编号:22BZS013)的阶段性成果。
再论秦迁陵县的乡里组织
及相关问题
张新超
【摘 要】里耶秦简所见属于迁陵县的乡名有4个,即都乡、启陵乡、贰春乡和平邑乡,其中平邑乡是都乡短暂使用过的名称。属于迁陵县的里名有16个,即都乡的泉中里、高里和阳里,启陵乡的成里、贞阳里和渚里,贰春乡的南里、舆里和东成里以及属乡不明的少里、安成里、尚里、武安里、平里、阳成里和南阳里。里级组织变化较大,存在改隶、更名、撤销等现象。迁陵县相对稳定的乡里组织是3乡5里,即都乡下辖高里、阳里,启陵乡下辖成里,贰春乡下辖南里和东成里。迁陵县的乡里组织远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情形要复杂,而且对于秦朝而言,这种乡里组织的不稳定现象恐怕不是个例。
【关 键 词】里耶秦简;秦;迁陵县;乡里
【作者简介】张新超,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4.4.17~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土文献与秦汉乡里问题研究”(20FZSB022)。
秦简“中县道”与
秦代京畿行政体制
吴方基
【摘 要】秦简“中县道”可在内史、属邦、郡三大郡级行政区的框架下进行解读。在法律文本及行政运作中,“中县”可以独立,是一种郡级行政区,当属内史统辖。由此“中县道”应断读为“中县、道”,是“中县”与“中道”的统称。岳麓秦简“属邦道”与“中县”等郡区相应,应是属邦统辖的郡级行政区。“中道”与“属邦道”同在秦旧地,与“中县”相对应,又非“郡县道”之“道”,说明属邦统辖的“属邦道”即是“中道”。因此,秦代京畿地区“中县道”实为内史与属邦双重管辖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既延续着秦统一前的王畿行政体制,又奠定了汉初京畿行政一体化的基础。
【关 键 词】秦朝;京畿地区;中县道;内史;属邦
【作者简介】吴方基,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广东 梅州 514015)。
【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4.1.5~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土文书与秦代地方治理研究”(22FZSB01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一统视野下秦朝‘新地’治理研究”(21YJA770012)。
汉代的“田合籍”与“占田籍”
王彦辉 高佳莉
【摘 要】张家山汉简《户律》的“田命籍”,应遵从据图版改释的“田合籍”说。“田合籍”的内容应是以户为单位,记录户人名下汇合统计的田亩簿籍。秦汉实行以“自占”为原则的财产登记制度。由悬泉汉简所见两枚木牍在占有田亩之后注记的“某某自占”可知,西汉武宣时期曾颁布过“占田令”。这一重要法令既体现了国家在土地关系变动中的主导地位,也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正式确认社会个体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汉初以来的国家授田制由此转变为“占田制”。随着乡级权力向县廷的提升,汉初以户为单位编订的各种簿籍相应化繁就简,“田合籍”的记录内容及书写方式亦当发生改变,或即悬泉汉简两枚木牍的样式,其簿籍性质可名之为“占田籍”。
【关 键 词】汉代;授田制;占田制;编户民;基层治理
【作者简介】王彦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高佳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4.2.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