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另一场大雪:Fotografiska空降纽约
◤Adi Nes在Fotografiska New York开馆展览「Testaments」中的作品/Fotografiska
近日,曼哈顿下城「熨斗区(Flatiron District)」一座建造于1890年的历史地标建筑被涂刷上了新面貌。一层橱窗中贴满了一幅幅挑衅意味十足的摄影作品海报,向每位过路者嚣张喊话:Fotografiska是个什么鬼?尽管来「以貌取人」!(WTF is Fotografiska? Go ahead and judge the book from its cover! )
◤Fotografiska筹备期间的一层橱窗/untapped new york
那么,Fotografiska到底是个什么鬼?这个纽约最新的美术馆吊足人们的胃口,总算如约敞开了大门。12月11日的媒体预展上,我们与他们的展览总监Amanda Hajjar、项目执行总监Wendi Weinman聊了聊。
纽约
◤Fotografiska New York 场馆外观/Fotografiska
Fotografiska是世界首座当代摄影艺术博物馆。2010年,最早的一座场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幕,其后在爱沙尼亚塔林设立分馆。作为其全球延伸计划的重要一步,Fotografiska今冬纽约馆的开幕已经筹备完毕,并在上周六正式对公众开放。从北欧的冰天雪地到纽约的繁华街道,Fotografiska以全球艺术家的多元视角,诠释着其立馆的五大核心价值:创新(innovation)、包容(inclusion)、启迪(inspriation)、持续(sustainability)和联结(relevance)。
由于Fotografiska不设馆藏且定位为营利性机构,严格意义上并不算一座真正的「博物馆」;斯德哥尔摩馆在建立时也未被纳入瑞典的公共博物馆体系当中。而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样的「任性」让它获得了游离于传统博物馆之外的更大自由。
◤Fotografiska筹备期间的广告/csm.com
采访进行时,曼哈顿的窗外正飘着鹅毛大雪;那么纽约馆选择在冬天揭幕,是否与Fotografiska的「北欧血统」有关?
Wendi告诉我们:「从选址、商业谈判、施工到正式开放,整个团队的辛苦工作使Fotografiska能够在今年冬天与纽约的观众们见面——其实这比之前预计的时间,2020年春天,还要提早两三个月!当然,你知道,我们非常开心在下雪的季节开馆,像今天一样——这样人们就能走进Fotografiska!」
从遥远的北欧走进另一场大雪,Fotografiska会在纽约看似已高度饱和的艺术世界中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吗?
◤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馆 / fotografiska.com
谈及展览和艺术家的选择,Amanda解释道:「Fotografiska的斯德哥尔摩、塔林和纽约三个分馆合作非常密切。一般来说,三馆共同的展览委员会负责遴选摄影师、决定哪些作品进入展览,这个过程也涉及与当地画廊的一些合作。巡展可能从任何一地的分馆开始,轮流与不同城市的观众见面。」
不过,相比于北欧两馆展览的清冷气质,纽约馆的开馆展览却多了一分都市的繁复和光怪陆离,集中于性别、种族、生态和地缘政治的展览议题也似乎有意于激发更丰富的社会讨论。携手四位摄影艺术家打造的四个开幕个展,以及与《时代周刊》合作的新闻摄影师邀请展,都将助力Fotografiska落地纽约的完美一役。
◤Ellen von Unwerth在展览「Devotion」中的作品/Fotografiska
德国摄影师、Fotografiska合作艺术家Ellen von Unwerth将带来她著名的女性摄影系列。在这些探讨爱与欲望、力量与热情的影像中,Ellen重新定义了女性作为「尤物」被观看的刻板印象。Ellen强调生命力在影像中的爆发和流动:「我总是说,让生活走向你,而不要试图去控制一切!我希望在我的照片中看到能量和运动。因为那就是生命所在。」在Ellen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反叛规训和颠覆权力的细节,它们作为对女性力量的再次昭示,在纽约这个以叛逆和创造著称的艺术圣地展出确实恰如其分。
◤Adi Nes在展览「Testaments」中的作品/Fotografiska New York
展览「圣约书(Testaments)」将呈现来自以色列的摄影师Adi Nes的三个摄影作品系列:士兵系列、《圣经》系列和村庄系列。通过策划和拍摄军营、野外等情景,Adi致力于探讨以色列身份、民族主义、以及东西方文化碰撞等社会问题。艺术家本人也相当期待作品与美国观众见面:
若要参观这一系列的作品,Fotografiska New York是一个完美的地方。通过对影像的观看,观众或者能够更加熟悉表象背后的事实——尤其是当表象和真实的界线已经不再清晰时。
——Adi Nes
”◤Adi Nes,士兵系列(局部)/Fotografiska New York
Tawny Chatmon的「继承(Inheritance)」系列建立于对黑人青少年摄影肖像的再创作。在造型、摄像的前期工作完成后,艺术家用金属箔和鲜艳的丙烯为肖像“点金”,使最终呈现出的图像在视觉特质上接近美术馆中展出的贵族或名人肖像——而他们都很「白」。
◤Tawny Chatmon在展览「Inheritance」中的作品/Fotografiska New York
「孩子将继承我们未解决的问题。
(Our Children Inherit What We Hven’t Resolved.)」作为黑人、三个孩子的母亲、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Tawny的创作意图集中了这几种身份的共同期待,即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世界。
◤Tawny Chatmon在展览「Inheritance」中的作品/Fotografiska New York
瑞典艺术家Helene Schmitz的「像山脉一样思考(Thinking Like a Mountain)」展览则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影像,呈现瑞典和冰岛北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巨大景观变化的山脉、树林和岛群。
除此以外,Fotografiska以「创造一个更加有意识的世界」为宗旨的特别项目——为生命的摄影(Fotografiska for Life)也将在纽约馆得到新的发展。当我们提问就展览和公众活动而言,纽约的Fotografiska特色何在,Amanda回答道:「除了巡展之外,纽约馆也在寻找和挖掘与城市本身更加相关的议题。这次与时代杂志、新闻摄影师Anastasia Taylor-Lind的合作展览「Other People’s Children」,就探讨了比起人口结构较为均衡稳定、社会福利也较好的斯德哥尔摩,在纽约这样的美国大城市更加突出的幼儿看护问题。」
◤Anastasia Taylor-Lind作品/Fotografiska New York
这场展览中,Anastasia Taylor-Lind以“母性”为题进行创作,关注母亲和孩童群体的互动,借此探讨带有母亲身份的女性在社会中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立场。当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截面形成庞大的影像之流,并被带着问题观看时,一切就变得不同了。Anastasia一边拍摄,一边提问:「如果我是一位幼儿看护,那么在我工作时谁来看护我的孩子?」
Anastasia是一位完美的合作者。她以卓越的专业性和超乎寻常的共情能力完成了这一合作邀请项目,在母亲与儿童关怀这一话题下,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镜头的叙事力量。
——《时代周刊》摄影总监
Katherine Pomerantz
”当被问到在理念与实践中,Fotografiska如何体现「全球摄影之家」与「绝不是个普通美术馆」的定位时,Amanda表示「Fotografiska全年开放363天,每天的“待机时间”也超长,这一点已经和纽约多数的博物馆、美术馆不同了。它更想成为一个人们愿意花时间待着的地方,交谈、思考,甚至“生活”,而不是看过展览就离开。另一方面,我们将摄影作为艺术来对待的立场非常严肃;在这里,你会看到十分多元的题材和创作手法,以及与艺术家直接沟通的策展模式,在持续地重塑我们对“摄影”的传统认知。」
◤任航在Fotografiska的过往展览/untappedcities.com
是的,有别于纽约其他“吝啬”的博物馆和艺术中心,Fotografiska New York 延续了北欧“深夜博物馆”的传统:从上午开放至凌晨!纽约馆每天上午9时开始接待观众,周日到周三开放到晚上23点,周四到周六则延长至零点。就斯德哥尔摩和塔林足以经历极昼和极夜的纬度而言,纽约馆的开放时间在其登陆曼哈顿后并未“入乡随俗”,成为循规蹈矩的又一艺术打卡点。
◤Fotografiska书店与咖啡馆空间设计概念图 / nycgo.com
在预展早餐会上,Fotografiska纽约馆的执行总监Pam Harris 就表示:「观众体验」是Fotografiska真正的DNA。而在谈及场馆本身时,Amanda说:「在Fotografiska的空间设计阶段,我们尽可能保留建筑历史架构,思考如何让艺术进入建筑的同时也融入这座城市。现在,行人可以透过一层的木结构落地窗窥探到Fotografiska内部,而馆内观众可以在二楼用餐的同时观赏摄影,或站在顶楼俯瞰下东区——我们希望艺术、建筑和城市生活能够不分彼此。」
Fotografiska似乎对于融入纽约这一新社区也充满了兴趣。「公众活动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有,通常会伴随整个展期。」公众活动总监Wendi表示,「Fotografiska对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过程非常感兴趣,也想要尝试各种形式的活动:展览导览、音乐演出、与出版社及媒体合作举行的艺术家对话、早上八点在画廊进行的冥想瑜伽课,等等。此外,观众在周一到周四还可以预约场地举行私人午宴和晚宴。」
◤Fotografiska New York 商店一角/Fotografiska
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还能期待看到Fotografiska与纽约其他艺术机构的联合活动。「基于话题的相关性,Fotografiska 也在积极寻求和纽约其他艺术机构的交流。」Amanda说道,「我们正在整理2020年上半年的工作计划,其中就涉及了与Carnegie Hall和一些纽约画廊在展览和活动策划中的合作。」除此以外,在谈到对实验性作品的探索与尝试时,Amanda更提前透露了一点消息:明年Fotografiska将迎来一场群展,其中包括许多实验影像与多媒体作品。
艺术无昼夜,而极度的明亮与黑暗正契合摄影的辩证法——日落之后或正午之前,踏入这座与城市水乳交融的艺术空间,正是邂逅视觉冒险的好时光。
斯德哥尔摩 & 塔林
◤Scarlett Hooft Graafland作品,Vanishing Traces/Fotografiska
回顾Fotografiska过往展览便可以看出,其气质独特之处恰恰在于不为所推崇的价值进行传教式推广,而倾向以强烈的视觉语言与新异艺术风格传达出深刻的立场与关切。展览所体现出的艺术品位似乎浸润了与生俱来的浓厚宗教感,或者干脆组成一个离奇的剧场。而展览选取的作品绝非「岁月静好」,而往往偏向表现极端状况下的自然与人类身体、日常境况被捕捉的丰富层次、扭曲而夸张的魔幻梦境;最终,这些图像纤毫毕现地揭示人们的实践和想象,甚至凝聚了令人不安的力量。
当下,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和塔林分馆也呈现各具看点的展览项目:
◤Fotografiska Stockholm 场馆/Fotografiska
作为Fotografiska龙头的斯德哥尔摩馆正在展出的群展「Nordic Life」通过大规模的作品遴选,从几千张表现北欧当代生活的摄影作品中选出200幅最佳影像,并最终选择60张进行展出。从全景呈现的雪地,到晾晒蘑菇的农场女孩,再到充满戏剧生命力的浴室一隅,观众或许会透过摄影师之眼观察北欧生活的轮廓与细节,触碰北欧民族的精神世界。
◤展览「Nordic Life」入选作品/Fotografiska Stockholm
同期进行的其他艺术家个展则组成了一幅绚烂的蒙太奇:荷兰-英国摄影师Jimmy Nelson的个展「向人性致敬 (Homage to Humanity)」呈现了摄影师在世界游走时对不同民族人文景观的独特印象,蒙古、印加、不丹、中国,苦寒高原与暖水港湾共同编织了艺术家的视觉经纬,也将观者诱捕到与城市风物截然不同的景观之网当中。
◤「Homage to Humanity」展览作品/Fotografiska Stockholm
新西兰摄影师Christian Houge 在「无常之居(Residence of Impermenance)」中呈现了一个被烈火灼烧的生命世界——身披赤焰的美丽动物们似乎在通向灰烬和毁灭的道路中创造了另一幕永恒。与此相对,斯德哥尔摩的本土艺术家Saga Wendotte则通过并置纯真的孩童形象和北欧的自然情境,编织了一个个柔软而略带悲伤的童话。
◤Christian Houge作品 / Fotografiska Stockholm
Fotografiska Tallinn 坐落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Telliskivi创意城的心脏地带。这座2019年6月刚刚启动的新馆看上去活力十足,目前正在展出摄影师Alison Jackson以政治世界的丑闻时刻和影星名流的「非红毯」生活为创作核心的一系列作品。
◤Fotografiska Tallinn场馆外观/finnishdesignshop.com
「真相已死(Truth is Dead)」这一语调决然的展览标题投射出艺术家在用影像满足公众好奇心的意图之外的一句诘问:既然我们周遭的一切可见之物都能够被策划,这一事实本身会对我们的观看、认知与交往产生何种影响?
◤「Truth is Dead」展览作品 / Fotografiska Tallinn
杨福东的「愚公移山(Moving Mountains)」则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同名寓言为欧洲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窗户。塔林馆的展览总监Rain Tamm评论道,「杨福东的影像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只能在直觉层面上被接受,而不太可能真正被体验。这也是Fotografiska Tallinn迈向对电影艺术探索的更近一步。」
英国艺术家Kirsty Mitchell历经十年筹备和创作的艺术项目「仙境(Wonderland)」也于今年夏天亮相塔林馆。尽管效果惊艳,这一项目的缘起却并不温柔:艺术家的母亲在2009年因癌症去世,为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与怀念,也为克服由她的离世所产生的深切悲伤,Kirsty从童年的梦境中取材,到森林中进行整个项目的拍摄。
◤ Kirsty Mitchell作品/Fotografiska Tallinn
我感到被治愈了。
在经历了对最为隐秘的情感的表达之后,我只觉得我有太多创造力在等待释放。与人们分享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Kirsty Mitchell
”Fotografiska 所呈现展览的整体气质令人想到北欧神话集《奥丁的子女》中,那些爱憎分明、个性强烈的神灵:美丽而孤独的女神芙蕾娅、诡计层出不穷的洛基、女武神瓦尔基里……或是《冰与火之歌》中种种恢弘魔幻的战争与权谋场景——在这里没有空洞的景观,人与自然的亲密和疏离、从日常生活中提纯的故事性瞬间,都在展厅中被放大和悬停,让观者意识到人间除了神话,满是沉重离奇的现实。苦役、杀戮、死亡,以及人们幽微难测的情感世界,都可能成为Fotografiska所展览的艺术家选择呈现的主题。
观者看到这些仿佛来自平行世界的真相碎片,很难不感到悲伤和悚然。乔治·斯坦纳曾批评人文学科的精英「比起邻人的苦难,对文学中的悲伤更为敏感」,但时至今日,任何一座博物馆想要建立深刻的社区基础乃至在业界的声誉,就不得不直面历史和当下人类的社会境遇。又或者,它们从头至尾都密切相连:文学中的悲伤是现实在三棱镜散射下七彩的碎片,供人类分辨出空气里我们习以为常吞吐的苦难。
◤giphy.com
正如摄影师Vee Speers所评价的那样:
「在一个围绕视觉运转、却很少激发对话的世界中,当我们被一种蛮荒所浸染,Fotografiska重新引领了一种精神高度。通过传统力量与现代概念的融合,它塑造了一条社区教育的道路,并且通过摄影的力量重新建立全球性的联系。」
文字:Yue
编辑:Liz, Jean
Reference
https://www.fotografiska.com/sto
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fotografiska-photo-center-flatiron-anna-delvey-1310693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new-yorks-newest-museum-fotografiska-makes-its-debut-in-a-historic-landmark-build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