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阳明》
张君劢 著
江日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王阳明——中国十六世纪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比较中日阳明学》两篇。前篇原著为英文,是对王阳明学术及生平的简短而通俗的介绍性小论;后篇是张君劢用中文写就的一本分析中日两国阳明学研究特色和专长的学术性小作,牟宗三曾赞其为“发前人所未发,抒意深远,其足警惕吾人者甚大,盖非有先生之志愿与识度,莫能道”。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张君劢对王阳明的推崇和看重,也是大陆首次出版张君劢专门论述王阳明的著作,无论是对阳明学还是张君劢的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君劢(1887-1969),中国近现代学者、哲学家、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张君劢学贯中西,终其一生都在提倡复兴儒学,在中国近代文化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代表作有《新儒家思想史》《新儒家哲学史》《明日之中国文化》《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等。
【内容试读】
王阳明的生平
王守仁,俗称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亦即明宪宗成化八年;11岁时随祖父到北京省父,过金山寺,祖父与客酒酣,拟赋诗未成,阳明从旁赋曰:客人闻之,大感惊异,复命赋《蔽月山房》诗,不一刻,阳明先生随口赋道:同年阳明尝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答说:“唯读书登第耳。”这位小孩子却怀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他的父亲龙山公听了,笑着对他说:“汝欲做圣贤耶!”及弱冠,他出游居庸三关,于是乎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留月余而回。一日梦谒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庙,赋诗道:许多年后,王阳明即在此庙去世,因此这首诗被视为他一生事功及殁亡之处的预言。阳明先生迎娶夫人诸氏合卺之日,传说他偶闲行入铁柱宫,遇一道士趺坐榻上,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因此对坐忘归,直到次日才被人寻获。公元1489年,阳明先生携同夫人,由江西返浙江余姚故里,舟行至广信,谒见娄一斋谅,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遂深契之。后来,为印证“格物”之理,刚好其父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因为朱子曾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可是他始终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此后他随世就辞章之学,希望能通过科第取士的功名。第二年春天,会试时落榜,同考的人有以不第为耻,阳明先生安慰他们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后来,他终于在己未年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这时候他很关心边界事,及闻鞑虏猖獗,先生复上边务八事,言极剀切。公元1500年,他转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二年疏请告病归越,此时于诗文才名之兴减甚,并以佛道之教为非;于乡里闻说有僧坐关三年不语不视,先生喝之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僧惊起,即开视对语;先生问其家,对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对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爱亲本性喻之,于是僧悟而还家。次年秋,主考山东乡试,九月转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再次年,即公元1505年,始收学生,教以先立必为圣人之志。35岁乃是王阳明一生的大转折点,是时明武宗初临政,宦官刘瑾窃柄,有直官戴铣、薄彦徽等以谏忤旨,逮系诏狱,阳明先生首抗疏救之,以是忤阉宦刘瑾,亦下诏狱,已而廷杖四十,既绝复苏,寻谪贵州龙场驿驿丞《王阳明年谱》:武宗正德元年丙寅。,赴谪道中,刘瑾遣人随侦,先生有诗志当时纯良承担之心:王阳明谪官龙场驿丞,龙场位于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舌难语,又旧无居所,乃教以范土架木以为居所。时瑾憾无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唯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墩自誓曰:“吾唯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食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除此之外,阳明先生更致思“格物”“致知”之理。阳明先生学问本据朱子,以物、知二分而无相涉,然自格竹以后,常疑而不决。至此忽中夜(于1508年)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此作共有十三条,并附加一序,具载于王阳明的文集中,王阳明曾思注五经,不久旋弃置之。谪处龙场,王阳明悟举“知行合一”为其学问宗旨,其后,他的学生徐爱因未会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于是决于阳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已知父当孝,兄当弟矣,乃不能孝弟,知与行分明是两事。”先生曰:“此被私欲隔断耳,非本体也。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复本体。故《大学》指出真知行以示人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夫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色时,已是好矣!非见后而始立心去好也。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臭时,已是恶矣,非闻后而始立心去恶也。又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此便是知行之本体。”徐爱又曰:“古人分知行为二,恐是要人用功有分晓否?”阳明先生回答说:“此正失却古人宗旨,某尝说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一段阳明先生谪居于龙场的师生问答,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其哲学系统的基础。三年后他升任庐陵知县,贬谪结束。及阉宦刘瑾伏诛后,先生复为朝廷重用,任司要职,然而他仍聚同道讲学,总要其言,则唯“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正德十一年九月阳明先生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时汀漳各地有巨寇为患,尚书王琼特举先生以治之。治盗之事,阳明先生以为当设县立政以为防,他说:“盖盗贼之患,譬诸病人,兴师征讨者,针药攻治之方,建县抚辑者,饮食调摄之道,徒恃政治,而不务调摄,则病不旋踵,后虽扁鹊仓公,无所施其术也。”当治盗时,先生仍聚诸生三十人,日与讲论《大学》本旨,指示入道之方;同年并刊行《朱子晩年定论》一书。及正德十四年己卯,宁王宸濠叛,阳明先生起义兵。宁王本封于江西南昌,叛,谋拟径袭南京,遂犯北京;其谋若遂,则势力必坐大而危及朝廷矣!为此,阳明先生念两京仓促无备,欲沮挠之,使迟留旬月,于是故意伪作两广机密大牌、备兵部咨、及都御史颜咨,摇乱宸濠心志,果然宸濠疑忌,延迟未发。及接兵,阳明先生以军谋成功,不及四十天而平宁王之乱。由是先生声名大噪;至此,阳明先生非但为一书生,亦无愧为一能军略的全才。阳明先生虽处征讨宸濠军事,仍与诸生讲论学问不辍。嘉靖元年壬午,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公卒,遵古礼居丧三年,当时新皇帝世宗擢先生为南京兵部尚书,但他实仍居丧于家。武宗正德十五年到世宗嘉靖三年,阳明先生完成甚多论著。正德十五年曾致书罗钦顺(整庵)论《大学》古本之恢复;同年并得王艮为弟子,阳明先生于此事并谓门人曰:“向者吾擒宸濠,一无动,今却为斯人动矣。”十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直下认取知行之合一,后诸生闻谤议先生者日多,因相与论言,先生曰:“诸君且言其故。”有曰:“先生势位隆盛,是以忌嫉谤。”有言:“先生学日明,为宋儒争异同,则以学术谤。”有言:“天下从游者众,与其进不保其往,又以身谤。”先生曰:“三者诚皆有之,特吾自知诸君论未及耳!”请问。曰:“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此段话乃阳明自指出其所行唯依据于良知,更不复管他人道是道非。及居丧期满(1524年,即嘉靖三年甲申),阳明命侍者设席碧霞池(天泉桥)宴诸弟子,在侍门人有百余人,酒半酣,歌声渐动,久之,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有“铿铿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及嘉靖六年丁亥九月初八日,钱德洪偕王畿访张元冲舟中,因论为学宗旨,其所论辩主题则为阳明著名的四句教:此论辩先是由王畿致疑曰:“先生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恐未是究竟话头。”德洪曰:“何如?”畿曰:“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有恶,毕竟心亦未是无善无恶。”德洪曰:“心体原来无善无恶,今习染既久,觉心体上见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正是复那本体工夫,若见得本体如此,只说无功夫可用,恐只是见耳!”畿曰:“明日先生启行,晩可同进请问。”是日夜分,客始散,先生将入内,闻洪与畿候立庭下,先生复出,使移席天泉桥上,德洪举与畿论辩请问,先生喜曰:“正要二君有此一问,我今将行,朋友中更无论证及此者。二君之见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德洪请问,先生曰:“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曀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德洪功夫需要如此,便是合得本体工夫。”畿请问。先生曰:“汝中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难遇,一悟本体,即见工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此颜子明道不敢承当,岂可易望人?二君已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这一论辩甚为重要,盖日后阳明后学有以“无善无恶”直视为阳明学问的根本所在,此一误解终导致王阳明日趋偏激堕落。由于皇帝之命令,阳明受命征广西思田叛贼,至思田,阳明布告叛贼,略谓自解散归者不究前过,因此叛事迅速即得平靖;以之阳明再于思田之地兴设学校,教育民众。同年(即嘉靖七年,1528年),阳明患赤痢症,并为炎毒所困,养病中,阳明拜谒马伏波庙。马伏波即东汉征服安南的名将,其庙在广西南宁。阳明先生于15岁时尝梦谒伏波将军庙,至是乃亲拜其庙下,宛如在梦中,谓兹行殆非偶然,因识二诗,其中一首如下:阳明先生卒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乙卯(即1529年1月9日),灵柩运回故里安葬。然阳明先生之思想,在晩明一段期间曾引起学者的广大反应,并形成一支极具激发力的思想学派。本文选编自《论王阳明》,注释从略,推荐购买原书进阶阅读。该选文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书目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包括图书名与公号名)。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欢迎读者点击关注,出版机构、媒体合作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