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前急救待援期公众应对措施专家共识2022(附PDF)

指南共识专辑 淋床医学
2024-08-29

院前急救待援期公众应对措施专家共识


现阶段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的发展逐渐要求将施救地点由传统的院内急救前移至院外,尤其是现场急救延伸,由以医疗专业人员为主转向专业人员与社会公众整体联动,即需要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first witness, FW)"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就能"第一时间"开展必要而恰当的紧急救助措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目击者",形成完整而有效的急救生命链,让整个急救过程不再遗留"空白时间",切实提升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好文推荐:

积极推进复苏中心建设,加速急诊医学科发展

心源性休克120分钟的管理:从复苏到诊断

没有诊断,何谈复苏?10 秒钟之内的决断———心搏骤停的漏诊

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终止的时机与指征

本文仅就共识提出的问题6:公众应对院前急救待援期的具体流程和措施有哪些的回答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文末下载原PDF进行深度阅读。


问题6 公众应对院前急救待援期的具体流程和措施有哪些?


院前急救待援期,主要的救治流程包括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评估、采用相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初步救治和处理等。


(一)拨打急救电话


(1)患者本人/施救者立即用手机或请他人协助拨打急救电话,准确向急救调度员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患者人数、病情、本人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


(2)评估患者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3)报告现场是否已经开始某些急救措施及效果,如畅通气道、止血、包扎、固定、胸外心脏按压等。


(4)在急救专业人员赶到现场之前,手机持续保持与急救调度员的通话状态,必要情况下在急救调度员的指导下进行急救。

(二)现场评估


任何急救措施的实施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及可操作性,"第一目击者"面对需要施救的患者时,首先要对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估,然后再根据知识、经验等对现场情况做出快速地初步判断。"第一目击者"必须掌握评估急救环境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确保自己及他人在施救环境中的绝对安全。


(1)现场安全级别确认:现场安全级别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情况。


1)低风险 普通疾病多在常态下发生,发病地点多在患者家中、其他生活场所或一般工作场所,这些地点相对安全,多数情况下不会危及急救者的安全。


2)中风险 普通疾病发生在非生活区,如野外、特殊的工作场所(如矿井、坑道)等,这些地方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进入现场时应小心谨慎,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避险方案。


3)高风险 大型自然灾害、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刑事案件等原因造成患者的现场急救环境可能存在高度风险。急救人员须提高警惕,不可贸然进入事故现场。应实施自我评估和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入现场。


(2)自我保护能力的评估:自我保护能力是指在急救现场能有效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能力,包括:1)是否已经完成环境危险因素评估;2)是否对评估结果显示的危险因素和其危害性有充分了解和认识;3)是否掌握相应危险因素的防范知识和对策;4)是否具备相应危险因素的防范设备和措施等,确保自己在现场急救中不会受到伤害。

(三)常见场景应急处置方法及流程


(1)交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图1)


▲图1 交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2)溺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图2);


▲图2 溺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3)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图3);


▲图3 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4)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图4)。


▲图4 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四)公众须掌握的常见急救关键技能


(1)心肺复苏术 紧急情况下及时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第一目击者"要熟练掌握有效心肺复苏的方法,按照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紧急情况下及时正确地参与救助,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


(2)电除颤术 心源性猝死患者早期85%~90%是室颤引发的,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尽早除颤。根据AED的语音提示进行电极片粘贴、分析和充放电等操作。


(3)气道异物解除术 异物误入气管会造成患者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甚至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及呼吸心搏停止。"第一目击者"要熟练掌握咽喉、气道异物患者的识别,立即实施及时、有效、合理的初步处置法。对于阻塞轻微的患者,可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尽量不干扰患者自行排出异物。对于阻塞严重的患者,应采取腹部冲击法解除梗阻,同时启动医疗急救服务系统。


(4)创伤急救技术


1)止血 现场止血术常用的有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在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止血的目的。①少量的或者小血管的出血,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等;②大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2)包扎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①清洁伤口后及时进行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疼痛、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②包扎时,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准,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敷料脱落。


3)固定 ①针对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及时的固定可以减轻患者骨折端的疼痛,预防发生疼痛性休克等并发症,同时限制骨折端的活动进一步损害周围组织、大血管,以免发生新的损伤,利于患者转运。②临时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木夹板与肢体间要加衬垫,以防皮肤受压损伤,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端,同时观察血运情况。


4)搬运 患者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确保患者和救治者的人身安全。规范、科学的搬运对患者抢救和预后非常重要,在移动患者之前,应迅速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骨盆、四肢及背部,如果这些部位受伤,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先做适当的固定和承托。



浙江大学李兰娟:中华感染病学

大内名捕公开课:教你搞定甲状腺疾病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合集28部(下载PDF)

《常见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合集82部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视频

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送书14本:奈特彩色图谱系列(1.95GB)

领取:断层影像解剖学(92个视频6.44GB)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淋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