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期的影视作品评审会现场上,有评委指出,“题材决定论”要不得。有些公司自以为题材对了就能拿奖,但连一个基本故事都讲不好,除了喊口号式的主题先行,谈不上艺术性、观赏性,影片完成度很低。这席话,指出了影视创作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弊病。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重视题材,却不能唯题材。一方面,光有好题材不等于有好故事,有好故事也不等于有好作品;另一方面,题材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作品的重要性,不能决定作品的艺术性,更不能决定作品的影响力。受“题材决定论”影响,一些影视作品出现题材雷同、人物脸谱化、主题概念化、桥段僵化、剧情套路、修辞造作……这样把艺术的成功完全押注于题材,却忽视了作品自身的形式与内容,只会陷入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一些公司在影视创作上奉行“题材决定论”,是为了评奖评优而创作,这是一种投机行为。更有甚者,有意或无意把宏大主题简单化、庸俗化,自认为作品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际上就是“低级红”,观众看了后觉得很肤浅、无聊,有的观众甚至因此对主旋律作品产生“空洞无物”等不好印象。
图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好故事藏在现实里,现实主义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始终是影视创作的富矿。从跨年档、春节档,到五一档、国庆档,每个档期的电影最大的共性是什么?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其中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长津湖》等等,都是既叫座又叫好。此外,还有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等都广受好评。所以说,并不是说抓题材就完全不对,而是说要怎么个抓法。抓题材时,要高度重视内容质量。任何一部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五个令人捧腹的故事,展现了家乡的飞速发展,让大家乐在其中,又泪流满面;《你好,李焕英》在对家庭亲情的讲述中唤起集体记忆,表达了对伟大母爱的礼赞,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电视剧《觉醒年代》还原历史现场,拍出时代新意,呈现青春朝气,让观众感受到那一代青年为国为民的热血和情怀......
这些影视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用尽可能通俗的表达方式,讲述一个个当代人关注的宏大历史命题中的人物故事和命运。这也启示重大主题创作,选中了大题材,但不能停留于宏大叙事,不能浮在表面上,而是要有一颗广博的同理心,以鲜活的人物塑造和丰富的影像语言,让作品触动人心。抓题材时,要善于进行类型创新。不少主流影视作品的类型都是故事影片。其实,同一个题材,完全可以有丰富多样的类型来呈现,比如文艺片、科幻片、喜剧片,要敢于尝试,不断突破边界,就能开辟新的赛道。在类型创新这方面,浙江电影正在探索。比如,《独行月球》是国产科幻电影,预计登陆暑期档;聚焦霹雳舞项目的亚运主题电影《热烈》是喜剧,正在杭州火热摄制中;以龙井村为背景的《草木人间》是文艺片,即将启动夏季拍摄;回顾七十多年前东极渔民拯救落水英军的《里斯本丸沉没》是纪录影片,正在后期制作中;彰显东方美学风格的《济公之临安除魔》是动画影片,也在剧本打磨中。对影视创作来说,题材很重要,但“题材决定论”要不得。如何在各种题材哪怕是观众感到相对熟悉的题材中发现新的审美价值,提供新的审美体验,产生新的时代意义,并且为市场所接受、为观众所接受,对广大影视工作者而言,是道复杂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