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的“吆喝”才能让好书“破圈”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9-2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一部图书在几十分钟内卖断货,在“直播时代”已不是新闻。

前不久,作家刘震云在抖音平台的“吆喝”,就留下了一份亮眼战绩。他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与俞敏洪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一番“吆喝”的结果很直接:他的书一晚热销8万册,《刘震云作品选》一度售罄。

刘震云直播截图

透过这场直播,也折射出现代图书市场的一个现状——“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作品同样需要到位的“吆喝”来加持,如此才更易进入大众视野。



在围观大咖们走进直播间的同时,也激发了许多出版人新的思考: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搭配何种“吆喝”方式,才能更好地走进市场、走向公众?

先来看看两份报告:2022年7月,北京开卷与中金易云分别发布了《2022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与《2022年上半年度纸质图书市场分析报告》,两份报告有一个共同指向——短视频电商逆势增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上半年图书市场的一大亮点。


将报告数据与曾在直播间诞生的爆款图书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总结出几个高频词:好书、大咖、视频、互动式交流

试想下,如果刘震云没有在那个时段与网友积极互动,一起聊人生、谈写作,他的一系列作品依然是畅销的,只是,这瞬间8万册的销量不会从天而降。

将眼光投向国外,在出版物繁荣的地方,短视频网站无一例外成为推动销售的重要力量。如有一款名为“滴答”的App,年轻用户会以视频的方式推荐自己喜欢的书,2021年帮助作者卖出了2000万册印刷书,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3000万册。

当下,传播媒介的升级日益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一本好书“吆喝”已是共识。可是,要如何“吆喝”,仍是全世界出版人还在解答的命题。



放眼今天的出版界,并不乏对图书的“吆喝”之声。

几乎每一家出版机构为“吆喝”都设有专门的营销团队。一本新书出炉,信息发布、线上直播、媒体互动、线下分享……“吆喝”花样不可谓不多。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这些热热闹闹的举动,却还存在不少盲目性。

千篇一律的信息投喂,让一本书在各类媒体的曝光雷同。这致使读者陷于审美疲劳,难以激起购买欲望,自然也谈不上阅读。单一的宣传模式所发出的声音虽然看似浩大,但离有效的营销还有不少距离。

无效互动,使得一本好书无法破圈,读者群囿于小圈子。近年来,新书出炉,各种线上与线下分享活动不断,但一些互动往往局限于影响力有限的自有平台,引来的也是圈内人,对于拉动销售与阅读作用有限,顶多赚几声“吆喝”。

“吆喝”施力不均衡,让很多好书失去曝光的机会。在“吆喝”过程中,因盲目追逐或刻意迎合热点,为数不少看起来不太讨巧但颇具思想性的图书被束之高阁。

以上三点之余,还应看到,对好书的“吆喝”之声,地域差异不小。一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水土,是否在一本好书的展现上也达到了相应高度?另外,在普通“吆喝”方式之外,是否该为某具体作品制定独有策略?是否有合适的团队来“吆喝”?这是出版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对当下“吆喝”方式进行升级和跨越的必要思考。



新媒体时代,出版业要站上风口,就要有充足准备。

挑选合适的新平台,匹配合适的“吆喝”声。小红书、抖音、B站、快手、微信视频号……在这些生活类媒体平台,有关图书的内容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推介与传播,它们引发了图书销售渠道的变革。阵地占据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输出匹配的内容。

以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新作《望江南》为例,营销团队在宣传过程中,写了10多篇稿子,联系了100多个小红书博主、30多个抖音博主、70多家媒体、40多位评论家。如今《望江南》已加印16次,“吆喝”功不可没。

保持对当下的敏锐,让热点不断反哺图书。当一本书过了最开始几个月的密集宣传期之后,是否可以弃之不顾?优秀的图书营销编辑从来不会如此——他们会从不断生发的社会热点中,抓住营销点,不间断“吆喝”,引导读者从对事件的关注落脚于对阅读的关注。其中,国际国内大事件、名人动向、热播剧引发的讨论等,都是优质图书营销的切入点。

如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好望角书系”,每遇社会大事件发生,都会积极引导读者从一些历史图书中联系现实,深入挖掘事件产生的渊源等。再如前一段时间《梦华录》热播,浙江围绕“宋韵文化”出版的一系列优秀图书,就被有心的出版人趁势推荐,赢得广泛关注。

借助专业榜单,扩大社会影响力。近几年,各类图书榜单层出不穷。对于大众而言,榜单是一个阅读的参照,图书入榜本身就是一道有力的“吆喝”声。

如诞生于杭州的春风悦读榜,被业内大咖看做是“茅盾文学奖的预演”。十年之中,有好几部上榜的重磅作品,随后赢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而入选春风悦读榜的“浙版好书”,往往也是当年的中国好书奖得主。以榜单的形式将图书呈现于大众面前,形成了独特的“吆喝”声。

图源: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


如今,如何“吆喝”一本好书,在一批批出版人的不断摸索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轮廓,但更多的答案,还藏在日常的实践当中,因图书而异、因平台而异。

希望每一部凝聚了写作者与出版人汗水的作品,都能找到喜爱它的读者。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