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奇观钱江潮魅力何在?

嘉轩 浙江宣传 2022-09-2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每逢中秋之际,钱塘江边会如约演绎一场壮阔奇观。钱江潮自黄沙坞的狮子头激荡而起,一路奔涌而下、倾涛泻浪,可谓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这一壮景不仅让江边人民心驰神往,也通过屏幕呈现给千家万户,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第14次直播钱江潮,成为许多人欢度中秋的热衷节目。

2000年央视首次直播海宁潮

然而,钱江潮并非一直为人所乐道,自沿岸百姓避之不及的巨大灾害到世人争相一睹的天下奇观,治理和驯服钱江潮历经无数险要和曲折,留下的是深厚的人文气韵和历史沉积。



“喊潮人,喊潮人,喊的不是潮,是人。”


76岁的老党员赵云祥是一名资深“喊潮人”,14年来,钱塘江边总能听见他嘹亮的声音,在潮水到来之前把岸边的游人喊回安全区。而当这份职业进入大众视野,向来默默无闻的他一时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网红”,甚至还通过“美丽浙江”抖音号火到了国际。


喊潮人


在现代坚硬厚实的海塘护卫下,人们往往会低估潮水的威力。


关于钱江潮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庄子》:“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类似文字描述:“临浙江,水波恶。”在当时的人们眼中,钱江潮代表的不是美景,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


千百年来,钱塘江河口两岸人民为了生存发展,始终没有停止过与大潮的抗争。

相传,八月十八这天,吴越王钱镠带领万名弓弩手候在江边,万箭齐发,将潮水逼退。“射潮”只是传说,那时真正逼退潮水的,是钱王创造的“捍海塘”,也就是用“石囤木桩法”所构筑的新型海塘,由此保障一方安澜。

此后,明代黄光昇创建了五纵五横鱼鳞石塘,清代朱轼建起鱼鳞大石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标准海塘的建设,安澜永固逐渐实现。

从古至今,自杭州一路至嘉兴,一段段蕴含浙江人勇气和智慧的海塘,守护着杭嘉湖平原的千万亩沃土。如今,钱江两岸的人们已经不用再为潮患而担忧。

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中,世代浙江人抵御浙江潮的故事,随着沉静的古海塘得以永续流传。

老海塘


所谓“火烧一半,坍江全完,水火无情,水尤胜火”。在海宁尖山的塔山坝上,尚存七座衣冠冢,这些都是古代跳塘的塘官留下的。


何谓“跳塘”?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2月16日的《之江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名为《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的文章,文内就提到:“清代守钱塘大堤的塘官,当时是四品官,与知府享受一样的待遇,待遇很高;但是有一条,就是不能决堤,如果决了堤,不等皇帝来找他算账,他就跳塘自尽了。”


自古以来,钱塘江岸涌现了不少尽忠职守的海塘管理官员,在他们的身上,镌刻着一种舍己为民的“跳塘担当”,至今想来仍令人感佩。正如喊潮人赵云祥一般,作为党的一员,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敬业奉献,以强烈的责任感打动了许多前来观潮之人。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这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描述的看潮场景。


尽管一直伴随着潮灾的侵扰,但随着沿岸塘堤的完善加固,观潮为景渐成风气。历史上,在明清以前,最佳的观潮地段原是在杭州凤凰山、江干一带,后来随着江道北移,从明代起海宁取而代之,成为观潮“第一胜地”。


交叉潮


海宁段涌潮,源起黄湾尖山。以在丁桥大缺口受沙洲阻碍分成两股、缠绵缱绻形成的“交叉潮”,与水至盐官“组练长驱十万夫”的“一线潮”名闻天下。最后,潮水在长安老盐仓拍岸折回,形成壮丽的“回头潮”。


不过,由于观潮角度不同,古人观潮时,更多的是感受到潮的近距离冲击力,哪怕像乾隆一样登上尖山观潮,受困于距离的约束,也只能留下“峰巅妙演海潮音”的听觉记忆。而像最早的央视直播,由于缺少航拍设备,也无法做到全方位展现钱江潮的立体之美。


鱼鳞潮

而今,随着航拍设备和技术的迭代升级,“天空视角”让观众得以充分发掘钱江潮的灵秀壮美。在2021年的钱塘江涌潮科考活动中,就通过航拍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新潮景——鱼鳞潮,这也是钱江潮的第八种潮景形态。这八种潮景宛如八首风格迥异的诗篇,恰似八幅巧夺天工的画作。

此外,在今年央视直播中首次使用夜视仪后,以往处于朦胧中的夜潮也被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大潮渐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这是海宁人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对夜潮的细致描写,从中足见,钱江潮独具一格的豪迈壮阔与婉约柔美。

夜潮



1916年,孙中山先生来海宁观潮,从奔涌的浪潮中,他深刻体悟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并留下了“猛进如潮”的题字。


身处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孙中山从钱江潮中,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也阐扬了在推进社会变革进程中,吾辈应主动作为、顺应时势的勇猛精进之精神。正如这滚滚而来的潮水,齐心协力、奋勇向前才能冲破层层阻碍,打开一片新天地。


孙中山看潮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敢于“弄潮”的浙江人,凭着一股韧劲,不但使人类与潮水的关系从抗争、改造,转变为和谐、共生,更是在一次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时代改革中,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引用的诗词。

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强省、从百废待兴到创新创业、从绝对贫困到高水平全面小康……对浙江人来说,钱塘江大潮已不只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是浙江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最好的见证。

潮水


潮水是挑战,更是机遇。沿江百姓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抢潮头鱼靠拼命”,意思是汹涌的大潮会把鱼拍上岸,而只有敢于追浪的“弄潮儿”,才能收获江海的馈赠。


钱江潮水奔流浩荡,弄潮精神生生不息。


当钱江潮水再一次奔涌而来,站在新起点的浙江人,依旧秉持“弄潮”精神,保持发展活力和大胆闯劲,去拼搏、去进取。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