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钉子”背后的百年较量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46亿岁。地球上生命与历史漫长演变的故事,很多就蕴藏在层层堆叠的岩石中。
地质剖面,仿佛将地层纵向劈开,人们可以从一层层清晰可辨的岩层中探究地球演变史。
最近,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入选。这枚承载着距今2.5亿年前史上最大一次生物大灭绝的“金钉子”,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金钉子”到底是什么?长兴“金钉子”有怎样的含金量?
说起这个地质学概念,或许很多人觉得费解,但深究细研就会发现其中大有学问。
“金钉子”,科学全名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用于标记、确定和识别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
这一叫法来源于铁路。1869年5月10日,第一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贯通,为表示纪念,人们在最后两根铁轨的连接处钉了一颗金铆钉。地质学上便借用这个典故,把“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形象地称为“金钉子”——金子贵重表示重要,钉子钉下后固定不动,表示是一个永久的标志。
那长兴的“金钉子”有何不同?
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份,全球已经确定的“金钉子”78颗,有11颗在中国,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能够区分地质代与代之间的“金钉子”,全球仅3颗。一颗在加拿大纽芬兰,一颗在突尼斯,还有一颗就在长兴。
长兴“金钉子”位于煤山镇境内,是地球演变史书的“金色书签”。这里产出的两枚“金钉子”,分别认定于2001年和2005年,一枚夹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一枚夹在古生代内两个时段之间。
它们的“江湖地位”在于,其中蕴含的生物化石,完整记录了2.5亿年前的那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在这次浩劫中,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物种在短时间内灭绝。很多生物,就此尘封,随着时间演进,变成了化石。比如光是煤山剖面地层,就拥有十多个门类化石300多种。
可以说,长兴钉下的这两颗“金钉子”,既珍贵又分量十足。它们不仅标志着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提高我国地球科学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3年,年逾古稀的杨遵仪和殷鸿福院士组成了最高水平的研究组,对这枚“金钉子”展开新一轮攻势。浙江大学教授王安德带着癌细胞扩散的身躯“披挂上阵”,在这里发现了牙形化石,遗憾的是来不及细作研究便撒手而去。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学者张克信接过这份重任。他用最“笨”的土办法,按厘米对长兴煤山岩层进行连续取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克信花了8个月时间终于在大量样品中发现了微小欣德牙形石,一种新的依据被找到。
微小欣德牙形石
研究组提出该牙形化石取代菊石作为界线标志化石,正式向国际委员会提出在长兴建立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报告。在详实的数据、充分的论证面前,西方科学家只能勉强默认。
2001年,经过国际学术组织多轮投票,正式确定长兴煤山剖面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至此这枚“金钉子”落户中国。
一场“百年较量”,见证了中国科学的自强之路。
中国地质学家成功挑战国际权威的故事,更蕴含了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家精神。
“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才会有价值,一生才会有作为,才会活得有意义!”
在百岁生日宴上,杨遵仪院士的一番话语,道出了几代中国科学家的人生信仰,也点出了能赢得这场“百年较量”的关键所在。
金玉玕院士,用一身伤病换来了长兴“金钉子”。他近乎玩命工作,积劳成疾,甚至在动手术住院时仍不忘工作;沈树忠等一批年轻科学家,放弃海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扎根长兴煤山这片古老的岩层,只为求得把那枚“金钉子”镶嵌在中国大地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一代代科学家,信仰是照耀他们内心的一盏明灯,他们不求名利,只求民族大义,用毕生献身科研,挺起了大国崛起的脊梁。
如今,这场“百年较量”画上了句号。但成功列入首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对于长兴“金钉子”剖面而言又是一个新开始。
这个新开始,意味着中国地质科学家百年探索奋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让我们更加相信,必须坚定科技自立自强,把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