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王希孟“遇见”黄公望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3-01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王希孟是北宋人,黄公望是元朝人,隔了170多年,他们自然不会真的遇见。

他们的遇见,是代表作的“遇见”。《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巅峰之作,这两幅都是山水画,都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宋画山水的绝唱,《富春山居图》是浙派绘画的顶峰。

到今日,这两幅画屡屡同台亮相。如在火爆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里,它俩都是主角。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只此青绿》《忆江南》两个节目同时爆火。《只此青绿》的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忆江南》则把《富春山居图》演活了。

十八岁的王希孟,一出手就是《千里江山图》,出道便是巅峰,巅峰之后却成为绝唱,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八十岁的黄公望,终身漂泊无依,五十岁之前似乎一事无成,却在人生暮年,完成了《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绝世之作,人生最后的谢幕是如此壮美。



比起众人皆知的《千里江山图》,世人对作者王希孟所知甚少,他的生平只有寥寥几行字。若是没有画卷后蔡京的题跋,这位天才少年或许连名字都留不下来。从蔡京的记载中得知,他是北宋画院的学生,有着不凡的绘画天赋,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传授。受教半年后,王希孟的艺术水准突飞猛进,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十八岁,对多数人而言,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而十八岁的王希孟,却在全国最顶尖的画院,碰到最顶尖的导师,用着华贵的石青、石绿矿物原料,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尽情挥洒,成就了《千里江山图》。没有北宋那个如梦似幻的艺术年代,也许便不会有《千里江山图》的诞生。

比起王希孟,黄公望的一生,那简直是绝望的人生。他十来岁就父母双亡,被送给温州平阳的黄公一家收养,所以取名黄公望,字子久——寓意是“黄公望子久矣”。黄公望最初的人生目标是考功名,仕途无望后,他只好给人充当幕僚,谋了个小官职。结果到了四十多岁,他跟的领导因“贪刻用事”引发民乱被关进监狱,他也受牵连被关了两年。

出狱后的黄公望,只能浪迹江湖,靠算命卖卜为生。这时的他已近天命之年,艺术上的才华也没有绽放。这前半生简直坏透了。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值蒙古人入主中原,尚武才是主流。



穿越千年,再去看《千里江山图》,画上江水浩荡,气势开阔;群山起伏,危峰高耸。全卷笔墨工致,如锦似绣,既气势磅礴又细腻精到。

十八岁的张扬和活力,在画上呼之欲出。这种雄伟壮阔的气魄,这种奔放热烈的色彩,只有十八岁的年华,才有勇气和胆量去描绘泼洒。

真迹已难再见,即便只是看看《千里江山图》的复制品,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王希孟青春的气息和澎湃的心跳,会被那绚丽的青绿色彩所沉迷吸引。但这一幅画,似乎把他生平所有的力气都耗光了。到了二十岁,他便辞世了。他如同北宋艺术天空亮过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夜空,但迅速而去,短暂而热烈。

而五十岁之前一事无成的黄公望,慢慢在山水之中找到了寄托,想依托丹青重塑人生。年轻时,他与赵孟頫等士人名流往来,受了一些指点,打下了一点基础,曾留下诗句“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为证。看透人生的他,越来越迷恋看山看水,看常熟的虞山,看松江的山,看富春江畔的山水。终日静坐,看得如痴如醉,而画笔已在挥洒流淌。

直到七十八岁,他才应师弟无用禅师的邀请,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画了三年之久,中间断断续续,这幅画依然还没有完工。八十一岁的年龄,犹如风中残烛,随时会熄灭,那我们可能会失去这幅传世之作,而黄公望却不急不躁。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源:美术报


虽然都是山水,但和《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的亮丽相比,《富春山居图》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看到的是山寒水瘦的秋日气息,是阅尽沧桑之后的人生沉淀,是物我两忘的内心宁静。不是王希孟宫中的无尽奢华,而是文人雅士的素淡,黄公望积蓄了一生的才华,总算蓬勃而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画完此画不久,八十五岁那年,黄公望与世长辞。由此,他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山水作品更被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家奉为经典。

王希孟在十八岁,便创造了艺术的不朽,而黄公望抵达这一刻时,却已是八十岁的高龄,穷尽了一生。



两幅画,风格不同,命运也截然不同。

《千里江山图》成画后,兜兜转转最后进了故宫。到今日,世人很少能见它一面。《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的原因,主要是该画的画法为“青绿设色法”,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料容易脱落,而修裱难度极大。每展览一次,都可能是一次不可逆转的伤害。最近的一次展览,是2017年,人山人海,而前一次已是上世纪80年代。

2017年9月11日,《千里江山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 图源:视觉中国


画上的青绿色,是宋画里最亮的色彩,到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画的色彩和美感,也给了舞蹈《只此青绿》无限的灵感。热烈的色彩,短暂的青春,那是十八岁的王希孟留给世界的永恒,其人其画都生如夏花之绚烂。

《富春山居图》流转的坎坷,如同黄公望的一生,也是历经劫难。在历经数百年的收藏转手之后,明朝的收藏者吴洪裕在临终时,竟然爱之太切,想要烧掉它,企图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幸亏,他的侄子吴子文眼疾手快,慌忙从火盆里抢了出来,但已分为两卷。

此后的《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半卷叫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叫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卷一直隔水相望。所谓“画犹如此,人何以堪”,它已不是简单的一幅山水画了,它的合璧已成为两岸统一团聚的文化象征。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美术报


而有趣的是,《富春山居图》的真迹当时一直藏在宫中,而狂热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乾隆却看不出真伪,竟把另一幅赝品当成真迹。画作虽是明珠暗投,被冷落一旁,却幸好躲过一劫,没被乾隆这个盖章狂人“污染”。这种因祸得福,倒是和黄公望的一生极为贴合。黄公望若是在仕途上一直顺风顺水,或许便不会对江南山水如痴如狂了,也难以画出《富春山居图》这种不朽之作了。

人生若无志时,当看《千里江山图》,当看王希孟,多去感染那青春绚烂的色彩、那热烈奔放的气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有志不在年高”,青年千万别陷在排资论辈里蹀躞不前,别用少不更事作为庸碌无为的借口,要树立跨越山河、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后浪也能勇立潮头,十八岁也能创造不朽,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如此,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如此,创作《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也如此。

人生若无望时,当看《富春山居图》,当看黄公望,少年失去双亲的他,仕途无望的他,身陷囹圄的他,五十岁前一事无成的他,到了八十岁却能迎来人生的艺术巅峰。如黄公望按照人生的规则去出牌,“三十而立”时却毫无所立,“四十不惑”时却迷惑重重,“五十知天命”时,人生却开始重启,那时他就如过往烟云了。而他打破了命运的规则,一直坚守,才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绝不丢下画笔。手中的画笔,既是心中万千沟壑的书写,更是他改写命运、镌刻永恒的伟大之笔。

十八岁有十八岁的灿烂,八十岁有八十岁的辉煌。十八岁时,要去拼,八十岁时,亦能等,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都能书写人生的不朽。人和人是不同的,天纵之才的王希孟是用生命的热度换艺术的高度,而大器晚成的黄公望是用生命的长度换人生的高度。看画,亦是看人生,若是逢着这两幅画,你且多停留片刻。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