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对浙江而言,数字经济意义非凡。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无论是体量大小还是业态丰富程度,浙江的数字经济都值得称道。但想在这条赛道上持续领跑,绝非易事。昨天,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明确部署了浙江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路径与新愿景。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首次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表明数字经济在浙江高质量发展中的显著地位,旨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时隔两个多月,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强化了全省上下对这项大工程的信心。浙江为何如此重视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浙江发展有何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浙江的数字经济。
3月31日下午,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在杭州召开
浙江的数字经济,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事还要从20年前说起。进入21世纪,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都进入一个转折期。国内,互联网远远没有普及。1994年,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2003年杭州每百户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是45.37台,连入互联网的只有不到2户;国际上,互联网泡沫危机从美国席卷全球,整个互联网产业跌入历史最低谷。一边是国内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边是国际上不容忽视的经济泡沫,面对不可阻挡的数字化浪潮,习近平同志果断作出决策。《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3年1月16日,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既是浙江省委书记又是代省长的习近平,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阐述了“数字浙江”的构想,浙江进入数字化建设的“新赛道”。制定《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推进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自此,习近平同志作出一系列部署,鸣响了“数字浙江”的发令枪。《习近平浙江足迹》中还写道,当年,全国共有八个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核心节点,杭州不在其中,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及时向总部汇报“数字浙江”建设的战略部署与举措,建议将杭州升级为全国互联网第九大节点,得到总部认同和支持。杭州的节点建成后,转发流量一度达到全国第二。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格局,为浙江建设网络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2006年浙江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数为60.44,位居全国第四、省区第一。此后,锚定“数字浙江”建设,历任省委、省政府都将数字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2014年,提出把发展信息经济放在发展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2017年,省委、省政府正式将数字经济确立为“一号工程”;2018年制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计划;2021年浙江启动数字化改革,打造数字变革高地;2022年召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3年,浙江“新春第一会”作出战略布局,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再次明确了数字经济的重要地位。面对发展大势,不犹豫、不观望、不推诿、不逃避。可以说,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用前瞻性战略思维,抢占先机,实现一步快、步步快的良性循环。曾经的“资源小省”因此找到了一片以“数字”为基础的发展“富矿”,为后续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资本。
在宁波海曙一服装制造数字化车间内,员工正在数字化生产线的“指导”下进行缝制、裁剪
这样一组数据能直观反映出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21年浙江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9年的2.7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6万亿元,增长33.3%;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43.3%上升至48.6%,总量和占比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全国省区第1位。2022年浙江全省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4万亿元。这样的竞争力是怎样淬炼出来的?在笔者看来,浙江的三点做法值得关注。其一,踩准点。从新生事物到中流砥柱,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笔者在上文中提到,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早为日后发展优势打下了基础。在基础之上,抓住每一个机会,找准每一个风口,同样关键。1999年初的杭州,与往年相比似乎也没多大变化。一篇题为《1999—2019:杭州何以成为杭州?》的文章写道,1月底,杭州的第一条高架路“中河高架”的二期工程正式通车,而到3月份,一个叫马云的年轻人和他的小团队在经历了一次创业失意后,回到杭州,创办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网站。而杭州则以敏锐的嗅觉抓住了这一机会,成功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我们现在回头看,能清晰地知道,20多年前的抉择,已经为未来埋下了伏笔。这种抢先机的姿态成为浙江发展的惯性。不久前,浙江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中,未来网络、元宇宙、仿生机器人、未来医疗等都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不容易,是胆略与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才能少踩空、不踩空,赢得战略主动。其二,做加法。数字经济是一颗种子,它的萌芽成长能带来丰富的业态,只有做好“数字经济+”的文章,才能将数字经济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浙江发展数字经济就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通过不断创新,打破固有模式,步入未来之境,用领先的技术诠释浙江数字经济生生不息的魅力。比如,“数字经济+日常生活”,解决了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海康威视作为全球安防行业逆袭成功的典型,近年来以AI引领视觉安防智能化变革。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养老院里的老人,如果在外出时碰到危险,AI视觉安防能够及时发出预警,还可以开发路径系统,帮助监护人找到老人。比如,“数字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放大浙江的对外开放优势。浙江电子口岸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加速通关便利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先放后检”等通关手段使船舶进出境通关从16小时压缩至2小时。所谓“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浙江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用数字经济提速对外开放,有力拓展海外“朋友圈”,“开放路”走得蹄疾步稳。其三,练内功。苦练内功让发展内在有力量,让发展决心更笃定。先看创新。围绕数字经济,浙江一直都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鼓励企业更大力度参与研发创新,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占增加值比重达到全社会研发强度的2.5倍。之江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取得213项进口替代成果。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再看人才。浙江为了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数字人才池,比如,实施“鲲鹏行动”“启明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等引才工程,制定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目录,等等。近年来,浙江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11个设区市人才净流入率均为正值,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特别是杭州,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集聚高地。
城西科创大走廊上的未来科技城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国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与国内经济复苏的态势仍不稳固的现实问题,数字经济成为提升发展质量的“兵家必争之地”。数字经济之厚重,在于其一头连着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一头连着最广泛的国计民生。如何继续把“顶天立地”的产业发展好?在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强调了三大主攻方向。首先,往高攀升。竞争力源于发展高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站上产业高峰、技术高峰,发展就会被处处掣肘。当下,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已形成一片“高原”。在高原中拔起一众“高峰”,是提升数字经济“含金量”的必由之路。“高峰”的形成,关键在技术,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握技术前沿性。比如,智能视频处理、高性能专用芯片、智能系统与超级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兴架构,这些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都将成为浙江创新的重点;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等具有影响颠覆性、价值战略性和前景爆发性的技术都要超前布局。笔者了解到,当下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已率先联合印发《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带动相关产业规模2000亿元以上。其次,向新进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技术水平越高,迭代就越快,数字经济可以说是当下更新换代最快的领域。这意味着,在这条赛道上,“弯道超车”容易,被“弯道超车”也容易。如果说“高”是增量的文章,“新”就是对存量的激活,通过不断创新,发挥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浙江的优势就在雄厚的发展基础,作为平台经济大省,庞大的平台企业群具备着先天的创新热情。比如,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可以大力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在要素流通方面,可以打通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实现途径,培育数据要素交换平台,推进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以数据的大规模集中和高纬度应用全面推动社会运行效率提升,等等。最后,以融提效。数字经济的“工具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数字经济+”。接下来,如何做好加法,甚至把加法变成乘法,是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比如,与制造业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促进产业全要素全链条高效协同;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与现代农业融合,打造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和未来农业工厂示范区,重塑现代农业体系,等等。毋庸置疑,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在浙江形成正向循环。抱着“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的雄心壮志,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浙江必将插上坚实有力的“数字翅膀”,掀起新时代更加激涌的“数”潮。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