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外摆怎么摆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5-1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日,深圳修订了有关条例,新修订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不得不说,路边摊、商业外摆在“五一”假期期间燃起了热浪、火出了圈。淄博的路边摊烧烤更是成为“顶流”。支付宝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消费者在淄博烧烤店单日平均消费金额较节前暴涨超5倍,带动酒店消费金额增幅也超2倍。杭州的外摆“五一”期间也拉动夜间消费金额71.44亿元,同比增长51.9%,武林夜市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

大多数网友对商业外摆是鼓掌叫好的,认为“烟火气”的回归可以解决部分就业,刺激消费,把低迷的经济提振起来。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担忧,外摆可能会带来噪音、卫生、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担心“烟火气”会影响“文明风”。

商业外摆既不能一管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外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将“放得开”和“管得好”兼顾起来,让“烟火气”成为城市的“风景线”?

杭州武林夜市 图源:潮新闻




尽管是市场经济的“神经末梢”,但个体经济背后连着最大的民计民生。


过去三年,个体经济从业者在疫情的漩涡里沉沉浮浮,随着经济日渐复苏,需要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流动起来。除了减税降费等政策扶持外,发展“外摆经济”能让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多效益。几张桌椅、几个伞棚,简单的陈设让“外摆经济”看上去更接地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扩大内需放在今年五大任务之首。随着大环境整体回暖,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整个社会“买买买”的活力也更足了。商业外摆以其“零距离”的空间感,成为消费者最易接近的消费场景之一,因而也成为了消费流量的入口。面对消费预期的提升,外摆经济成为助燃市场的一团星火。


各地也愿意在这已经燃起来的火上再添一把柴。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无锡、南宁等地陆续试点商业外摆,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外摆经济”日益成为线下消费不断扩大的新“风口”。


商家们“摆”出新意,“摆”对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场景,人气自然就能旺起来。特别是,眼下夏天快到了,天气热起来了,“商业外摆”也有利于丰富城市的夜生活,进一步刺激夜间经济。像杭州拱墅区的小河直街,在外摆政策出台后,恢复了久违的人气,特别是运河边的品茗雅座,更是一位难求。


线上、线下各种交互,有意无意间融入的社交、文化属性,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相互融合……可以说,各地“花式摆摊”的新玩法使商业外摆俨然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既忽略不了,也不该回避。


杭州嘉里中心一家餐厅门口,顾客在户外享用美食




如果光从经济学的范畴理解外摆经营,还远远不够,商业外摆也是一门城市美学,市井人文与建筑、园艺、灯光、品牌、商品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城市活力的独特印记。比如,民俗风情的展示、街头艺术家表演,让外摆街区成为了大众了解城市文化特色、体会民生温度的重要窗口。

除了繁荣市场之外,“商业外摆”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外摆经营需要占据公共空间,就意味着在推广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生意从门里延伸到门外,“外摆”一不小心变成“乱摆”。比如,可能会侵占绿地、占压盲道,占用道路停车泊位,影响居民出行;可能会产生更多垃圾,破坏市容,增加环卫人员的负担等等。安全也是消费者关心的头等大事。比如,外摆区域的用电用气、消防安全如何保障?外摆搭建物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外摆食物长期暴露在外,“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这些“现实问题”检验着商家的责任心,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商业外摆”不是无序经营,更不能突破安全底线,因此,各地在拿出支持政策的同时,也从审慎包容的角度出发立下了不少规矩。

比如,北京明确商业外摆不是“地摊儿”,主要满足群众休闲消费、品质消费的需要;杭州要求经营者承担外摆区卫生清洁,如发现卫生问题,则要求商家暂停外摆进行整改;苏州对外摆经营活动的时间作了规范,居民区周边原则上不超过22点,等等。

总的来说,外摆的政策是宽松包容的,管理的底线也是清晰明确的,关键是以怎样的尺度让政策稳稳地落下去,让老百姓获得最大实惠。

金华武义南门夜市 图源:潮新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说:“城市的文明有序管理与市井业态的烟火气应融合共生。”要留住这股“烟火气”,需要让各个社会主体有序地参与进来,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与百姓需求之间寻求相对平衡。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宽松地“放下去”,严苛地“管起来”,只取其一并不难,但要二者兼顾就需要智慧。需要看到的是,人们合乎情理的外摆要求也是一种民生需求,允许商家适度向外伸出“商业触角”,帮助个体工商业者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以便轻装快行,本身就是一种善治善为的表现。

一个城市的文明,不是把小摊小贩赶走、让广告招牌统一、将“路边摊”一禁到底就能呈现出来的,应该更多地回到老百姓迫切的需求上,尽可能地尊重人们真实的生活形态,让人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和维护这座城市。在管理中,只要经营者不突破法律红线、道德底线,不妨多一点“同理心”,让执法多一点温度。

当下,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商业外摆”的情形怎么样,也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城管、卫生、消防等部门也应协同配合起来,为外摆经济量身定制一套适合它的制度“外衣”,不妨在时间管理、空间管理上出一些正负清单,让个体经济活动能够依法依规顺利进行。

对个体经营商户而言,作为外摆经济的主体,在使用公共空间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经营活动会不会对居民生活、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带来负面影响,尽可能把这些问题在源头化解掉。

“商业外摆”不是刺激消费的“急就章”,不能只停留在有序放开的层次,还需要有前瞻思维,有长远谋划,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摆出特色、摆出人气,摆出城市符号。

比如,可以围绕城市景观,打造外摆业态,形成景区式商业的完整闭环;可以营造体验式消费氛围,充分利用外摆区空间搭建星空棚、汽车露营区,策划文艺集市、小型音乐会;还可以“无中生有”地打造以地方美食、文化体验、民生夜市等为主题的品牌化、特色化集市,更好地助力城市商圈增颜值、聚人气,等等。

总之,城市“烟火气”的背后是信心,是希望,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真实的期待。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