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千帆竞发,“渔开天下”。每年的9月16日,对东海渔民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蛰伏”约四个半月的东海结束了伏季休渔期,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象山迎来盛大节庆——中国(象山)开渔节。
石浦港畔,渔家儿女忙碌不已:有的检修船只、织补渔网,有的制作鱼灯、准备祭海活动……之后,随着一网网、一船船秋鲅鱼、秋带鱼、鲳鱼、鲈鱼、鳗鱼以及虾兵蟹将们“上岸”来,滨海小城也愈发多滋多味,吸引各地吃客们奔赴而来。
象山这座滨海小城,何以“渔开天下”?今日开渔,我们来聊聊渔港渔事。
中国(象山)开渔节
一
象山,缘海而邑,这里的渔文化可以溯源到很早之前。从其境内塔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看,6000多年前的先民已经学会以海为生。比如,很多陶制品上就留下了他们描绘的水波纹和贝壳印痕。千百年来,象山人世代“耕海牧渔”,常年在大海中“捞食”。特别是被誉为“活着的古渔镇”的石浦,历史上一直是东南沿海的渔商重镇。明代诗人吴权在《石浦鱼市》中描述:“野戍灯悬月,渔舟火聚星。石城鱼市好,系棹复扬舲。”其中描述的,正是古时石浦一派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的渔港风情。如果鱼市一直这样“闹猛”,也许每天都是“开渔日”。那么为何要专门设立一个开渔节?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海洋捕捞业的迅猛发展,过度捕捞等现象加剧,渔业资源大幅减少,开始出现“带鱼细如丝带”“鲳鱼小如扣子”的境况,有的海域甚至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从1995年开始,我国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1998年,象山人顺应伏季休渔制度的推行,首创开渔节传统;在数年间,当地渔民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延长东海渔区休渔期的建议,并陆续被采纳;2000年,21名象山船老大发起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向全世界渔民发出“大家都来善待海洋,争当保护海洋蓝色使者”的倡议。其实,世代与海共舞的象山人早就切身感受到,涸泽而渔绝非长远之计。比如,据明代嘉靖《象山县志》记载:“县有渔户114户,每年四五月捕大黄鱼,六八月捕鲳鱼、鲬鱼,鱼谚云‘一网三万六,抲到早稻熟’。”可见,象山人对于“顺时取物”是一以贯之的。
二
“一盏红灯照碧海,笑迎八方嘉宾来”。据统计,每年开渔节,都有近20万人次参加祭海、妈祖巡游、开船等活动。早在开渔节大幕拉开的前几日,石浦渔港就开始洋溢着节日的气息:船头挂满了鱼灯,一如4000多年前的先民,用鱼灯招引鱼群,祈求风平浪静。
而到了9月16日这一天,氛围感就更足了,石浦港从一大早就会沸腾起来。“万顷一碧,苍茫东海;大海恩我,不敢或忘……”古老神秘的祭海仪式,为开渔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一条猩红色的地毯,从高高的祭台长长地伸向海边,黄色的祭海旗迎风飘扬,渔民起奏鼓乐、祭颂大海。“起航!开船!”开船仪式,无疑是开渔节最浓墨重彩的一环。吉时一到,饮过壮行酒,首发船队发动主机,起航令下,彩烟升空,汽笛拉响,千帆竞发。每逢开渔,数以千计的渔船首尾相接,劈波斩浪驶向“蓝色粮仓”。对民间信仰与习俗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开渔节的一大亮点。其中,“如意娘娘省亲迎亲仪式”和“祭妈祖巡游活动”是参与度最高的祭祀活动。相传,“妈祖娘娘”和“如意娘娘”姐妹是浙江沿海渔民的海上保护神。当年,国民党军队由舟山群岛退踞台湾时,将当时渔山岛的男女老幼共487人带到了台湾,也将如意信俗带去了海峡对岸。每年开渔节,“如意娘娘”在台湾省台东县小石浦村村民的专程护送下回归故里,象山渔民纷纷以他们特有的虔诚前来迎接,并选在涨潮时分祭神,祈求“如意娘娘”保佑出海平安、鱼虾满舱,古老的海洋民俗风情成为中华渔文化的联结纽带。而到了开渔节这天的晚上,夜幕下的石浦渔港火树银花,路人摩肩接踵,渔船灯笼高张。在数千渔民的守护下,妈祖、如意以及各尊神祇安坐渔船,巡游石浦港。这一晚,人们呐喊、挥手、致敬,欢笑、跳跃、歌唱……将所有真诚的祝愿、美好的希望,许给那艘船、那些人、那片海。
三
开渔节,一个“开”字,描述的不仅是船只的撒网开渔,也是文化的起承开合、时代的与时俱进。连续举办了26年的开渔节带来了哪些启示?笔者想到三句话。顺时取物,有“休渔”才有“开渔”。一开一合、一张一弛间,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从上古时期大禹颁布的禁令“夏三月,川泽不入纲罟,以成鱼鳖之长”,到孟子提出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道理都是如此。如果说,舟楫为马、耕海牧渔是古人对海洋的依赖,那么,“守护这片蔚蓝”则是当代人对海洋许下的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开渔节的背后,蕴藏着“人海共生”的密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遵循自然规律,保护海洋生态,才能有取之不竭的渔获。节日庆典有文化内涵才有生命力。开渔节问世之初,或许只是从当地传统渔家习俗里“取来一根肋骨”,那么如今通过各方面的推陈出新,已经日益“血肉丰满”。时光流转,今年的开渔节又进行了迭代,升级了“渔开天下”开渔民俗、“神笔马良”海洋艺术、“哪吒闹海”海洋运动、“海上两山”海洋生态、“潮玩象山”海洋生活等板块......在多元呈现中,这项本因国家实行禁捕期而设置的区域性文化节庆,更具开放情怀和人文旨趣,更加有生命力。可以说,开渔节祭祀海洋、敬畏海神是流传千古的传统,也是“渔文化基因”的探寻传承,更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舞。专注做好一件事,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随着开渔节的牌子越来越响亮,这里的祭海、如意信俗、石浦鱼灯、木海马制作技艺、象山渔民号子等非遗项目,食饼筒、鱼丸等非遗传统美食,鱼骨画、鱼拓等传统手工艺品都越来越被外界所熟知,还有石浦十四夜、三月三等大型民俗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当开渔节的铜号响彻东海,大海的馈赠绵延不绝,渔家儿女的莼鲈之思有了具象的慰藉,独特的渔文化得以代代赓续和传播,渔港渔事、渔韵风情,也就更广为人知、广为人爱。探索海洋、眷顾海洋、拥抱海洋,人类离不开海洋,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海洋。期待“万象山海、渔开天下”一年又一年,我们也迎来一次又一次年年有鱼、年年丰收。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