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体育强则中国强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不知不觉间,力争呈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赛程已经过半。赛场上,中国健儿们不断创造新的成绩;赛场外,中国收获越来越多国外嘉宾和运动员的点赞:“这是中国的浪漫与实力”“中国总能以富有创意的方式,展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说,透过体育这扇窗,世界看见了越来越好的中国,也更加了解了新时代的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他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那么,为什么说体育强则中国强?正值国庆,我们一起回眸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一
在我国体育史上,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奥运三问”。
1908年,全世界22个国家派出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盛况空前,但没有中国。消息传到国内,引发强烈反响,当时《天津青年》杂志提出“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1910年,上海《申报》在《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一文中对“奥运三问”进行修正:“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其中的“万国运动大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三问”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它的提出,渗透着当时国人对了解世界、参与世界盛事,以及对祖国强大的热切渴望。正是这一份期盼、向往和追求,推动着中国开启了逐梦奥运的百年征途。
从中国第一位奥运会正式选手刘长春远渡重洋、单刀赴会,在山河破碎的年代燃起希望之火,到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一举拿下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世界冠军,在百废待兴的年代唤醒了民族自信,再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留下一段万人空巷看女排的集体记忆,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激荡奋斗理想……回首这一段漫漫追梦之路,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如何奋勇拼搏,将“东亚病夫”的帽子彻底甩掉,也看到了一代代人如何团结奋斗,向世界展示出越来越繁荣富强的中国。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2008年,当奥运圣火在北京鸟巢体育场熊熊燃起,“奥运三问”终于迎来圆满的解答。这一刻,无数人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绚丽绽放,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据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内,我国运动员共获得995次世界冠军,创超世界纪录127次。中国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不懈努力、勇争一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振奋了民族精神,向世界传递着新时代中国的良好形象和风貌。
二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场综合性国际运动赛事,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这届亚运会也被评价为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一点一点凑起来的”。
正是这样一届亚运会,使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有了一个向世界展示文化、精神和形象的重要舞台,其成功举办又一次点燃了全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以及对奥运会的期待。
此后,中国接连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当然,也包括正在火热进行的杭州亚运会。
体育从来就不只是体育,成功举办体育盛会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比如科技力量。相信很多人对杭州亚运会“潮起亚细亚”开幕式印象深刻,其间风雅宋韵、潮起东方的美令人震撼,而裸眼3D、数字点火、AR动画等现代科技应用的创新更彰显魅力。赛场外,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我们在《当“智能亚运”落进现实》中有过较为详细的探讨。
比如基础设施。曾有人为广州算过一笔“亚运账”,从2004年申亚成功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广州整体城市建设提速5至10年。而杭州在8年筹备期间,也让世界看到了“杭州速度”,像快速路项目建成26个共130公里、地铁516公里全线网贯通、地下管廊完工106.43公里等。
再如“软实力”。本届杭州亚运会上,从会徽“潮涌”、奖牌“湖山”,到火炬“薪火”、颁奖礼服“云舒霞卷”,都是满满的“中国风”,彰显着大国的文化自信;而从“小青荷”到“武林大妈”,志愿者阳光的微笑、热情的服务,也展现着中国人开放、包容、平等的文明风尚。
近年来,有国家因举办国际赛事而背上债务,拖垮经济、大幅削减预算等报道时有出现,而中国却把体育盛会越办越好、越办越从容、越办越自信,这正是“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生动诠释。
三
毛主席曾说:“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这句话不仅针对个体,对一个国家同样适用。为什么体育强则中国强?笔者认为,其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考。
体育强则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关乎国计民生和个人的健康福祉。伴随着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赛事活动日益丰富。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县(区)覆盖率已超过97%;累计建成健康社区、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近10万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上升到2022年的27.78%。我们在《“惠民亚运”如何惠民以实》中也提到,扎扎实实把“亚运会”办成“亚运惠”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落脚点。比如开赛前,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向社会开放,有超1000万人次在这些场馆健身,持续推动人们想运动、能运动、爱运动。
体育强能富民。当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助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消费的一个重要引擎。比如,有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而冰雪产业的兴起,离不开北京冬奥会燃起的一把“火”,据报道,冬奥申办成功后的首个雪季,崇礼就累计接待了205万游客,直接收入超过14亿元,此后不断吸引着大批年轻人返乡发展。《“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这意味着,体育产业发展将让更多人的口袋富起来。
体育强更强民。“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毛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中写下这样的字句。在“野蛮其体魄”中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可以为人生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积蓄动力。百余年来,体育健儿们的拼搏事迹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人们在热泪盈眶中备受激励,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笔者看来,体育强则中国强的深层逻辑,正是“民强则国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我们不会停止追寻“中国梦”的脚步,体育强国之路也将一直在路上。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