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招讲院”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历史长河中,学院、讲坛上的朗朗书声,可能会在时光流逝中烟消云散,但总有一些闪耀着哲理和启迪的“匠师传道”故事,在漫长的光阴里余音绕梁。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吕祖谦的明招讲学,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文光射斗”的讲坛。在这里,科举进士辈出、朱熹谴子千里求学、陈亮等大儒接踵论道……
在武义,吕祖谦明招讲学,究竟讲了些什么?何以流传不衰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不妨重回800多年前的明招讲院,当一回先生“隔代不相逢的学生”。
一
乾道三年(1167年)正月,31岁的吕祖谦来到武义明招山,此刻的他心情是落寞的。
虽然此前,他连中进士和博学宏词科,然而这份喜悦早已褪去。不远处的祖坟山上,埋葬着几年前撒手人寰的发妻和两个夭折的儿子。前一年,母亲也离开人世。回到这里守丧,触景思人,对他来说度日如年。
在寂静的明招山,吕祖谦也许想了很多:南宋军事上的妥协,政治上的偏安,像一把利剑刺痛着国人;理学虽已兴起,但其“妙用”并未被统治者领悟到,比如孝宗皇帝对理学就不太感兴趣;自己“国仇当雪、版图当归”的家国情怀如何书写……
这时,暗夜里的一粒萤火照亮了脚下的路。这年夏天,金华籍已任太平州学教授的潘景宪,和金华主簿彭仲刚结伴来学,点燃了明招讲学的“薪火”。“考霸”吕祖谦在明招山讲学的消息传开后,浙东郡县的“赶考”学子争先恐后前来“插班”“蹭课”。
明招山因明招寺得名,吕祖谦的讲坛就设在明招寺西侧几间简陋的偏房里。高峰时,问学者近300人,连门外都挤满了恭恭敬敬听课的人。
在这波学子里,幼年丧父的巩丰很受吕祖谦眷顾。巩丰裹粮负笈拜师山林,追随十多年,终有所成。陆游对巩丰的诗书才能极为欣赏,在《荐举人材状》中称赞他“材识超卓,文辞宏赡”。18岁的叶适也曾慕名找上山来,问学从游。多年后,这位“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写诗感谢吕祖谦:“昔从东莱吕太史,秋夜共住明招山。”
不过,三年后,吕祖谦为母服丧期满,收到“太学博士”任命状,关上了明招讲院的大门。
二
吕祖谦第二次在明招山上开坛讲学,已是乾道八年(1172年)。
是年二月,已成为礼部试官的吕祖谦,在临安忙着“全国统考”,突然传来了父亲病危的噩耗。他匆忙赶到家时,父亲已经去世。
办完父亲丧事,吕祖谦独坐在空空荡荡的讲院里,思绪万千。3年来,仕途奔波、著述论学、为民请命的一幕幕,浮现眼前。不久后,明招讲院开学的“钟声”,再次响彻明招山。
这时的明招讲院,来的已不只是赶考学子了,更称得上群贤毕至。比如陈亮就是其中之一,《易传》《策问》等名篇佳作,总要请吕祖谦第一个阅评。薛季宣、徐居厚、陈傅良等名儒,也是一来就留宿十天半月。
吕祖谦明招讲学,让明招山名声大振、闻于朝野。授徒讲学、师友论道,明招山成了业界大咖的“会客厅”。
但讲学也遭到不少人反对,恩师汪应辰和好友张栻、陆九渊等皆劝谏他当停学守墓,以尽“纯孝之心”。淳熙元年(1174年),吕祖谦无奈遣散诸生。
淳熙二年,39岁的吕祖谦在明招山度过了开春最冷的两个月后,跋山涉水入闽访问朱熹。两位当世颇负盛名的理学大师,相聚武夷山下寒泉精舍,同编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理学著作《近思录》。
在著名的“鹅湖之会”后,吕祖谦又回到了明招山,此时的他已名动天下。《朱熹的思维世界》作者、美籍著名历史学家田浩曾评价吕祖谦是“12世纪70年代的道学领袖”。
三
明招讲学的踪迹,早已遁入历史深处。但其凝练成的“明招文化”,却深深影响着后世。那么,今天我们重回明招讲院,又能感悟到什么?笔者有三点想法。
教育接续优秀传统,更需打开超前视野。吕祖谦认为教育关系着国家兴衰,因此他想通过讲学培养出一批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的优秀人才。
如果吕祖谦墨守成规,专讲孔孟之道,可能会是个好老师,但绝成不了“一世宗师”。他以超前视野,选取《左传》中168篇历史事件,自编了写作教材《东莱博议》,在其中阐述观点、评析事理,写一篇教一篇,这让听惯了经书的学子一下子入了神,甚至将先生的范文抄到衣服上带回去反复诵读。
800多年前,吕祖谦喊出历史“向前则有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这种远见卓识,给了学子们一把开启知识天窗的钥匙。
据记载,明招学者人数千百,明招讲学后110年,仅武义这个山区小县,就有34人考中进士。无怪有人盛赞:“扶持绝学有千载之功,教育英才有数世之泽。”
思想文化因“兼容并蓄”而灿烂。吕祖谦所处的时代,学术思想活跃,理学争论激烈,比如朱熹主张明理,陆九渊等则主张明心。为此,吕祖谦相约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共赴江西鹅湖寺,主持调和“理学”“心学”两派之争。这场激辩三天、盛极一时的“鹅湖之会”,载入中国思想史。
在吕祖谦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治学态度的影响下,地处荒野的明招讲坛成了很好的思想交融平台。吕祖谦的“治经史以致用”,与叶适等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陈亮的“义利并举”等,更融合成了“经世致用”“务其实”的浙学基石,留下了丰厚的思想文化宝藏。
听其言观其行可以明志笃行。吕祖谦倡导“明理躬行”,提出学习要“躬行不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据《东莱吕成公年谱》记载,吕祖谦1163年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至直秘阁,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著有《东莱集》《东莱博议》等。在他写的书中,君子处世之道处处可见。比如提出“观人之术,在隐不在显,在晦不在明”,教学生要慎独;提到“非知机之君子,孰能遏滔天之浪于涓涓之始乎”,教导学生要防微杜渐,等等。
正如有人评价,吕祖谦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经世致用”的婺学精髓,更在于其融汇百川、博采众长的博大胸襟,以及对报国之志、为民情怀及为官之道的忠实践行。
如今重回明招讲院,我们仿佛还能听见裹着头巾的莘莘学子,手捧《东莱博议》大声诵读“以弱身御强世,以绝学明大义”。吕祖谦的明招讲学,历经千年依然发出启迪人心的光芒。这是明招山水的幸运。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