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做对了什么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11-11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在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未曾中断。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这样的评价依据从何而来?发端于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延续至今?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上,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图源:视觉中国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传承五千多年而未曾中断的古文明,这句话并不是我们自己说说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类似评价很多,这是世界史学界普遍公认的。


判断一种文明是否中断,主要看其语言文字、制度、宗教、身份认同等无形的文化传统有没有留传下来。一些古老文明即使有辉煌的历史遗迹,却没有在当今留下任何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子,就不能称之为绵延不绝的文明。


文明是脆弱的,许多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由盛及衰的历史周期,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是这样。


先讲古埃及文明,它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周边其他文明越来越强大,逐渐超越并侵蚀了古埃及文明。埃及也先后经历了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的轮番统治,导致古埃及文明被破坏。


再来说古印度文明。它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哈拉帕文化,但这一文明在延续数百年后就消亡了后,同宗教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传播,使得古印度文明在次又一次被征服中衰亡。


如果说外族入侵是导致文明被破坏或中断的直接原因,那么频繁的天灾、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及其所引发的贫困和社会动荡,也会间接地加速文明走向灭亡。古巴比伦王国曾修建大量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土地肥沃度下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最终发展空间日益缩小,加速走向灭亡。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灿烂的文化有赖于悠久历史的酝酿与沉淀,伟大的文明更需要放置在时间的尺幅上去丈量。否则,一旦文化传统断裂,文明便失去了它的灵魂。


黄河 图源:视觉中国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而不“断流”,固然离不开领土、人口、地理条件等客观条件和因素,但其真正的“长寿”密码不止于此。五千多年时光塑造出来的突出特性,让伟大文明得以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有哪些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可以说,这五大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不管世界风云怎么变幻、自身朝代如何更迭,始终不曾断流。


为什么说具有连续性?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背后是极为强大的人心根基、精神支撑,这是中华文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特别是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历史传统的民族,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以史为鉴”。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下来的文明,与中华民族始终重视历史、重视历史记述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说具有创新性?在很长的时间,中华民族都秉持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勇立在世界文明的潮头。从四大发明等器物发明,到郡县制等制度创新,再到理学、心学等思想变革,创新进取的精神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从而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激活了文明传承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什么说具有统一性?对统一的追求,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这种统一性让中华民族各民族向内凝聚、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比如,中国历史上晋代、唐代、宋代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南迁,都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并由后来人成功完成了统一大业。


为什么说具有包容性?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质,使得我们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促成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从而丰富和滋养自身。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是融合吸收后的自我更新。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为什么说具有和平性?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平基因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代代相传。以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例,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也让我们自身树立起泱泱大国形象。


图源:视觉中国




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又该如何续写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笔者想到三句话:


第一,对伟大中华文明必须保持足够的自信,对深厚绵长的历史文化必须保持足够的敬畏。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始终要坚信一点: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坚定地做自己的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基、本与源,必须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并从中获取精神养分。


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对历史文化缺乏敬畏之心,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比如,一些地方在城乡开发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仍然存在,“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等行为时有出现,这无疑是舍本逐末,必须坚决纠正。当然,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分清“良”与“莠”,这样才能以“旧邦新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第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曾经的辉煌已是过去式,但它们带给我们大踏步往前走的自信。唯有在宏阔征程上勇攀新的文化高峰,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对得起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积淀。


我们正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有太多故事可以书写、太多精彩等待创造。怎样让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怎样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这是需要思考的。


第三,越是包容开放、敞开胸襟,中华文明就越会得到认同和维护,也就越会绵延不断。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一直与其他世界文明和平相处、兼容并包。在百年变局背景下,更应保持文明自信和文明定力,把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门敞得更开,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第六条就是支持民间来往,指出要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这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如何把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如何打响中华文明浙江标识保护传承工程等,是我们必须担负起来的重大使命。


可以说,历经风雨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在世界民族丛林中挺起脊梁的底气,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时光不止,新的历史就永不顿笔。天的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传递中华文明的薪火,让她在未来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