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圈”的长三角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城市群灯光图往往与其发展程度有着紧密联系。夜幕降临,如果从太空俯瞰,会发现神州大地有一个形似“雁型”的区域,闪烁着璀璨光芒,这正是长江三角洲。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重大历史使命。五年间,这片热土承载着殷切期许,奋力书写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11月16日,由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三省一市联袂打造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文化力量?一体化大棋局下,文化如何在“长三角文化圈”中持续发挥作用?
一
用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夜间灯光指数增长57.24%,目前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就有8个……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当然,这片土地的璀璨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还体现于文化根脉的不断生长。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明确指出要“继续办好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近两年来,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虽因疫情影响延期,但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从未停滞,反而呈现出更坚强的韧性、更澎湃的活力,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领跑军团”。
正如本届文博会的规模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有了新提升,首次超过10万平方米,设立了“综合发展”“文化科技”“文化生活”等板块,这背后是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气。据《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显示,2021年三省一市共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5470亿元。
当然,较之产值的攀升,更直观的是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公共文化“围墙”不断拆除。如今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刚需”。比如,浙江群众可持社保卡,进入长三角区域的图书馆、博物馆、A级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空间。同时,浙江省120多家公共图书馆、110多个公共博物馆、160多个公园景区均实现了长三角社保卡通用,让百姓感受到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顺畅、便利、无差别的“同城待遇”。
文化项目“超级链接”越来越多。流动创造价值,长三角一体化为文化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开出了更多“连锁”机构和项目。比如,上海长峰(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湖州投资打造的太湖龙之梦乐园,可“一站式”游玩动物世界、嬉水世界、太湖古镇等,业态十分齐全,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
文化供给源源不断、多姿多彩。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拥有5200余个艺术表演团体,总从业人员达到11万余人,每年为观众奉献80万场的精彩演出;拥有791个艺术表演场馆,演出场次占全国24.39%;出版物种类和数量在全国占比达14%……
随着长三角文化供给的日益丰富和文化交流的频繁活跃,群众有了更多样的文化选择。可以说,在一体化战略的指引下,长三角文化融合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
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仅五年时间,为何能够不断生长、开花和结果?这与长三角地缘相接、文脉相连密不可分。同根同源的江南文化塑造了长三角地区民众相似的文化性格,相融相通的文化“磁场”成为长三角文化一体化的坚实基础。
比如,海洋性格。自古以来,江南一带江海交汇。东临东海,长江和大运河从东西和南北贯通,在此“牵手”,不仅促进了货运、商贸的发展,也让这里的人们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更具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比如,家国情怀。江南文化不只有吴侬软语、诗酒风流,也有忠肝义胆、家国情怀。像绍兴人陆游一生向往金戈铁马,鲁迅先生激情抒发“我以我血荐轩辕”……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江南仁人志士或投身革命,或践行实业救国,兼具诗性与血性。
可以说,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成为“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基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笔者以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正逐渐成为读懂江南文化、读懂人文经济学的高光样本,而这也正是长三角一体化更深层的驱动力。
三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