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不该“乱弹”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弹幕护体”“前方高能”……看剧的时候,你喜欢打开弹幕吗?对于年轻人,尤其是“网生一代”00后而言,弹幕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弹幕,顾名思义,就是像子弹一样弹出的评论性字幕,用户可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发布评论,并直接在视频画面上显示。
有人说,“开启弹幕仿佛打开了观剧的新大门,弹幕有时比剧情还要精彩”;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大部分弹幕都很无聊,缺少实质性信息,甚至遮挡了视频画面”;还有人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开弹幕”。对于弹幕,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怎么“弹”?
图源:视觉中国
一
弹幕这种特殊而新颖的评论形式最早出现于国外,十多年前被引入中国,并逐渐从一种“二次元”特有的亚文化走进公众视野,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标配”。有的网站还纷纷“推陈出新”,发明了特效弹幕、对抗弹幕等“新型弹幕”。各种各样的弹幕,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的是“功能党”,用弹幕发送信息作为视频内容的补充与辅助。这类弹幕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比如有人在弹幕中科普知识、讲解剧情;有人进行外语翻译;有人用“前方高能”“高能预警”等字样提醒大家接下来的视频中即将出现有冲击力的场景。
有的是“气氛组”,他们通过发送弹幕为视频的观看体验带来“氛围加成”。比如一串数字“66666”,表达了观众对某部分情节的点赞;“名场面打卡”,指的是那些特别精彩、引人入胜或者具有标志性的片段。虽然这样的弹幕可能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却营造了一种热闹有趣的气氛。
还有的是“造梗派”,在弹幕中针对视频内容“抖机灵”,充分展现语言的艺术。比如有的网友就在弹幕中给《甄嬛传》里的角色取绰号,把皇上叫作“胖橘”,果郡王叫“果子狸”。网络时代的弹幕为这部宫斗剧带来了一种新的解读视角。
在弹幕的加持下,一些视频的内容实现了“二次传播”“出圈传播”,产生了超出视频本身的传播力。比如,弹幕中也诞生了不少互联网“热梗”,从“yyds”到“爷青回”再到“俺也一样”,有时一瞬的灵光乍现便可能造就长久风靡的网络流行用语。
《三国演义》剧中张飞的台词“俺也一样”成为弹幕“热梗” 图源:B站
二
在部分网友看来,弹幕已经成为了视频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有人感叹“看视频没了弹幕就缺少了灵魂”。现在的年轻人究竟为何钟情于弹幕?据笔者观察,这种网络表达形式,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魔力”。
主打放松宣泄。一瞬而逝的动态弹幕相比传统评论更接近于口语,也更容易出现刹那间的感性表达。发弹幕时,大家不必顾忌他人的目光,只需记录当下与观看对象交互的即时感受,在键盘敲击中完成情感的快速输出。
弹幕整体轻松愉快、“插科打诨”的氛围也让“不看剧,就看弹幕”成为了部分年轻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跟着弹幕仿佛进入了剧情副本,既可以用幽默、调侃或吐槽的方式参与视频讨论,又能在弹幕中找到笑点、放松心情。
寻求互动社交。投射在同一画面上的弹幕创造了某种“共时性”,将原本分散在不同时空的观众链接到了一起,聚合成一个虚拟的社群。此时,屏幕不再是普通的屏幕,而成为了“公屏”,观看同一个视频的其他观众则宛如同道中人,由此营造出一种认同感。
当人们通过弹幕与素不相识的人完成一场隔空的对话,观看则不再是孤独的体验,这种远距离、多主体的互动模式让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得到满足。
展示个性表达。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一边享受“宅”的感觉,一边与世界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独特的语言、表情符号和梗,人们可以在弹幕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幽默感,表达情感和观点,吸引其他观众的注意。而当自己发送的弹幕得到其他观众的回应与点赞时,弹幕又成为了年轻人“被听见”“被看见”的视觉新场景。
视频平台上《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弹幕 图源:“传媒评论”微信公众号
三
妙趣横生、金句频出的弹幕固然让人欲罢不能,但“弹”出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一些弹幕过度同质化,恶意刷屏形成的弹幕墙不仅遮挡画面,影响了观看体验,还容易让真正有意思、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同时,观众可能会在弹幕中接收到大量零散不连贯的信息片段,而忽略视频本身的内容和情节,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当中。
在网络匿名化的“保护”下,部分用户在弹幕中发表过激或不当言论,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语言暴力不仅伤害了被攻击者的感情,影响了其他用户的观看体验,也污染了网络环境,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理性讨论氛围,给弹幕文化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而由于即时性、海量化等特点,目前对弹幕的监管审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使弹幕“弹而不乱”,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作为弹幕功能的提供者和运营方,平台承担着规范弹幕的直接责任。一方面,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对弹幕进行筛查和过滤,摒除不良内容,而这需要借助技术力量,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如文本挖掘、语义分析等,提高对弹幕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弹幕下视频的观看体验。
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用户的正面引导。平台基于自身调性制定弹幕发布守则或公约,用户自觉遵守并积极参与到弹幕的监督中,及时“举报”不良弹幕,充分发挥平台与观众的能动性。
偏好于发送弹幕的网友,则要牢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弹幕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表达形式,是一种低门槛的创作,话语虽小,但也是网络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每个人应自觉遵守弹幕礼仪,文明发言、理性表达。
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弹幕管理,2022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弹幕是跟帖评论服务的一部分,将其纳入到规范管理的范围之中,并规定“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是不是好东西,取决于每一个使用它的人。当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怀有善意去表达和交流,弹幕才能“弹而不乱”,弹幕文化才能成为网络世界的一道风景。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