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潮有信

嘉轩 浙江宣传
2024-10-0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钱塘观潮,古已有之,秋潮至时,江南便多了几分豪情。“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潮之壮美,即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苏东坡,也不由感叹一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在王国维笔下,人事无常,秋潮却有信,无论光阴如何流转更迭,待秋风乍起、秋月如珪时,大潮必如约而至。


又是一年农历八月十八,天文大潮奇观准时到来。即使台风在周边盘旋,想必也有一些执着的游客会赶到观潮胜地盐官,赴这场期待已久的秋潮之约。


8月21日,钱塘江“鬼王潮”经过海宁市盐官镇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何为潮信?在杭州湾北岸的吴语方言里,潮信往往就是指潮水。“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这是《水浒传》中对潮信的解释。如同四时有序、朝暮有时,潮涨潮落亦有自然规律。因日日守信,便成潮信。


其中门道,何尝不是一种中式浪漫?“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大自然的造化隽秀,等待着一场与世人的邂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人就发现了潮汐现象。《管子》中记载:“朝(潮)夕(汐)迎之,则遂行而上。”白天海水涨落谓之“潮”,夜间海水涨落谓之“汐”。东汉王充在著名的《论衡》一书中,也提到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潮汐与月亮之间的某种联系,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编制了潮汐表,根据月相推测出潮信的规律。


古人掌握潮汐现象,是为生产劳作和航海活动,同时也为观潮提供依据。唐宋时期,因为钱江潮“日夜两番,从不失信”,所以观潮之俗蔚然成风。闻潮信而来的文人墨客,把潮之美写入诗词歌赋加以传诵,而农历八月十八也成了最负盛名的观潮日。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笔下的潮,如同他自己一样豪放;“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在刘禹锡眼中,钱江潮磅礴浩大,极具力量美感;“西陵待潮处,落日满扁舟”,“基层官员”刘长卿在江南工作多年,潮信是他招待友人、排遣孤寂的自然馈赠。


9月17日,杭州钱塘江七格的猪头角坝附近,大潮袭来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欲观潮之美,必守潮之信。“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的《忆钱塘》,就写下了他与秋潮的月下之约。只要你如约前来,钱江潮自然不会辜负你的苦苦守候。


秋潮有信,成全人世之约。在盐官占鳌塔下,立着徐志摩与胡适、陶行知、马君武、陈衡哲等人的雕像,是根据百年前他们观潮时的合影创作的。在来来往往的观潮游客中,徐志摩组织的这次风雅之约至今被传为佳话。


徐志摩在日记中写道:“我原定请他们看夜潮,看完即开船到硖石,一早吃锦霞馆的羊肉面,再到俞桥去看了枫叶,再乘早车动身各分南北……”看潮水、吃美食、赏枫叶、拍合照,可谓是给我们的观潮路线打了个样。如今,走在占鳌塔下,看着当年的“弄潮儿们”与大潮相互应和,这凝固的雕塑仿佛也添上了一分流动的意气。


秋潮有信,亦是家乡来信。金庸先生晚年曾6次回乡,若逢秋潮,必定不会错过,还俨然主人般邀请杨振宁等好友一同观潮。童年时,他几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都会随母亲观潮,也正是盐官陈阁老的传说,最终成为《书剑恩仇录》的故事轮廓。


“钱塘江上吾家近,惯听秋潮动地鸣。”就像北宋诗人韦骧写的那样,对于身在异乡的浙江人来说,大潮也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印象。记忆里汹涌的潮水,似在心中泛滥的乡愁,一层一层随风浪奔向家乡,继而又涌向更远方。


秋潮掷地有声,一层激起千层浪。从古至今,钱塘江大潮总能留下惊心动魄的一瞬,带来令世人惊叹的秋潮之美。守信的秋潮,让江南的美多了一分扣人心弦,也让文化指向了更多元的维度,丰富着江南文化的底色。


钱塘夜潮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随月盛衰的钱江之潮,同样也能让人在日复一日的起落之间有所顿悟,对世界的规律和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知。


人生如潮,分秒寓哲思。“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晚年就很喜欢观潮。他告诉友人:“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结尾,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前,第一次听潮而至,“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在潮声中,他用这首偈语诗道出了对人生的领悟。


有时候,我们对人生的感悟,会在厚积薄发之后突然喷涌而出,就像壮阔的钱塘江用一年的时间,才能积蓄一次最壮丽的秋潮。


人生如潮,起落是常态。临到启程,友人失约;备战已久,考试失利;相思之人,有缘无分;人到中年,碌碌无为;眼看就要成功,下一秒跌入谷底;精心浇灌的花朵含苞待放,却被昨夜的暴风雨摧残……涨潮时,尽情感受,潮退时,也不必气馁。倘若人生之潮尚未如期而至,或不巧陷落低谷,那就调整一下心态再出发。


苏轼吟出《观浙江涛》时,其实正遭遇人生低谷,而这次贬谪杭州,还远远不是结束。然而长时间的失意并没有让他放弃理想。每个人都能盼来自己的“秋潮”。待到“方知我是我”之时,不妨如苏轼一般,吟上一句:“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人生如潮,有信必有盼。“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生活中,信是凭证,更是一种盼望,有信则必有盼,只要拿出如潮水般的冲劲,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事业也会一浪更比一浪高。习近平总书记曾把浙江精神比作钱塘江水,“藏珍纳景,激波扬涛”。人生路上,也需如潮一般,在起起落落中积蓄力量,在拼搏中练就“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自信从容。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观潮、追潮、赶潮,人与潮的故事总能引起万千遐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奔腾的江流,那么,潮声依旧,你心是否依然澎湃?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