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还需要山水诗吗

丽轩 浙江宣传
2024-10-0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公元422年,谢灵运自建康(今南京)乘船出发,赴永嘉任职。其间,谢灵运“肆意游遨,遍历诸县……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留下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游南亭》等山水名篇。从此,瓯江山水逐渐步出“江南秘境”,俘获李邕、孟浩然、高适、李白、韩愈等一批“粉丝”。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瓯江沿线留存诗歌5万多首。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再访古迹,重读名篇,山水诗中写了些什么?瓯江为何能成为山水诗派的发源地,留下吟咏千年的情思?


谢灵运画像 图源:“浙江旅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有人说,山水诗是对人世间具有浓厚兴趣的诗。瓯江之所以能成为山水诗派的发源地,在于形,也在于神。


自然山水、名胜古迹,与诗人从来都是相互成就。比如,李白与庐山共同成就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看到泰山,就会想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八百里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经山地、河谷、平原和海岸,从山涧溪流到滚滚江涛,完成了1000多米的高程落差,形成了时而潺潺、时而欢腾、时而汹涌的江河胜景,孕育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瓯江诗韵。


山水之间,失意与诗意往往相通。诗人总能在自然风物里寻得超越自然和人生的恒久情感,正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400多年前,屡遭贬谪、辗转遂昌的汤显祖,从瓯江山水中汲取慰藉,鼓舞精神,吟唱出“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在当地推行“劝课农桑、重教兴学、轻刑宽狱”,造福民生也赢得了民心,实现了从失意人生到诗意人生的跃迁。


与先贤隔空对话,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这在瓯江山水诗中也有体现。如果说瓯江山水与谢灵运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那么由连绵山峰、朵朵浪花激荡的文脉,则以不可逆的必然流动,为瓯江山水诗路的繁盛埋下伏笔。“追星”而来的李白,重走偶像走过的路,写下对“山水诗鼻祖”的仰慕。因为会友而游山水的孟浩然,在谢灵运登岛留诗的地方,留下“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瓯江航道上才华横溢的人、悠游山水的人、远走他乡的人、晴耕雨读的人、找寻同道的人,共同完成了诗路的创作,成就了瓯江山水诗的群星闪耀。


古堰画乡景区地处“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




山水诗里有什么?当诗人们从这段充满故事的长路上走过,他们又在为何而吟咏?


诗人赏山水,犹如我们赏诗词,看到的不仅是雄伟瑰丽的自然,更是跳出樊笼的自在。比如谢灵运“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看到了“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的山间美景。又如秦观醉卧古藤阴下,行到小溪深处,静听黄鹂千百,别有一番境界。陆游则留恋瓯江绿树倒影,“一到南园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洲”。


在瓯江山水间,诗人们观景观世界、我笔写我思,意趣十足。于诗人而言,瓯江山水的意趣,不是简单的“旅游打卡”,而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与自然同呼吸的神奇之旅。


瓯江山水,流淌着人生失意时的绝地反击。历史上的瓯江汇集了许多有故事的人,左迁谪居者有之,壮志难酬者有之,自我放逐者有之。求取功名无果的孟浩然,在山水秀丽的吴越地区一路游玩、一路悲叹,自嘲“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秦观被贬为处州“监酒税”后,感叹“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然而,山高水远牵绊不住行路的脚步,诗人们也从不陷于自伤悲叹,他们灵魂深处的志趣和傲骨,都在字里行间水落石出。“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面对宦海沉浮中的得失无常,谢灵运绝不委曲求全,写下“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的豪言。


有人在山水之间找到精神的栖居,“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不是一种圆满。瓯江中上游,群山连绵、林壑优美,来此潜心研修、隐逸山林的人络绎不绝。相传,轩辕黄帝于缙云仙都鼎湖峰铸鼎炼丹、驭龙升天,唐代诗人徐凝钟情于此,写下“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立志躬耕的宋代诗人管师复,在龙泉下樟村“云坞古村”,留下“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的隐者之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世者与山水天地融为一体。


重读瓯江山水诗,穿越时空,悠悠荡荡,蜿蜒千年。风光、风雨、风骨,如在目前。


瓯江早晨 图源:“丽水文旅”微信公众号




1600多年来,瓯江山水诗就如同一条连绵不绝的长河。而在千年后的今天,瓯江仍在,山水仍在,但这个时代还需要山水诗吗?


留住眼前的山水,才能守住山水诗的颜色。千年以前的诗人向往尘世之外的“桃花源”,忙碌的现代人向往“有风的地方”,无论是哪一种向往,都需要山水之间的生态底色。


瓯江沿岸的人们深谙自然法则,共同演绎着新时代的生态大戏,山、水、林、田、湖、草、沙,还有跃动在瓯江流域的每一个生灵,都是山水诗中不可缺失的字眼。丰富灵动、意蕴深厚的瓯江诗韵,随着江水流淌,飘向远方,收获更多“惟此桃花源”的认可,镌刻文化相亲的温馨。


再现岁月中的山水,让千年前的诗意可观、可感、可诵。瓯江山水诗的生命力在于“行走”,是一代代诗人或泛舟江上、或徒步山岭“走出来”的。我们无法穿越回那个年代,却可以触摸到诗人脚下的瓯江一角。重走山水诗之路,大胆地将山水诗融入声、光、色交融之中,或许能玩出更多新花样。


比如,感官“互动”,在夜晚的山谷间,导演一场投影秀,让诗句随着光影流动,让人与自然一起听诗、吟诗也“观诗”。比如,“联名”出新,与音乐、绘画、戏剧相融合,看见山水诗“背后的故事”。再如,“诗路”探险,边走边读,赋予每一处景致诗中的意境。


找寻生命里的山水,你我皆是诗中人。山水诗的魅力不在于高深,而在于接地气。诗人写下的山川河流,不只是遥远的风景,也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寻诗不必去远方,只需要“偷得浮生半日闲”,沿江而行,触摸山水,便可以勾连古今。


诗意与现实交织,无论是“浓人”还是“淡人”、“I人”还是“E人”,都能在山居生活、山岭风物、山道江湖中发现“情绪出口”,找到“解压良方”。在开了倍速的生活中,身体盼望着逃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心灵呐喊着挣脱经纶世务的枷锁,今天的我们,又怎能没有山水诗呢?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重走瓯江山水诗路,一不小心就会走入诗人的悲欢离合,邂逅山水与诗意的重逢,现实与梦境的交叠。秋至江南,请君不要错过。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